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钱锺书先生尝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故漫录东西洋掌故,爰仿传统的笔记体,辑录整理,总名“东西洋录”,或许可添诸君宴饮清谈之兴会,抑或稍可温故以知新,见微而知著。

  • 标签: 西洋 钱锺书 笔记体
  • 简介:每当想起郑和率领庞大海船驰骋在烟波浩渺的大洋时,心情总是澎湃不已,为在那个时候我国已拥有那么强大的船队而自豪。“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中国使节与海外各民族友好相处的热烈场面更令人感动不已。可是,令人纳闷的是郑和逝世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像郑和那样杰出的航海家。中国船队远洋航行从此销声匿迹。穿越大洋的海船,放眼望去尽是西欧海船。此消彼长的原因究竟何在?为了揭开这一迷团,笔者近日得宽余,再次翻阅史籍、拜读许多专家学者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以及大航海时代西欧一些国家的航海记录。经过多时的琢磨、研究比较,似有所悟,是否真知灼见,愿以此与读者商榷。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航海家 民族友好 远洋航行 专家学者 海船
  • 简介:钩沉并分析随郑和下西洋的医务人员构成,典型剖析陈良绍的资质经历和医学素养;论述郑和下西洋面,临的卫生环境及随船医生们的医疗实践对下西洋的保障作用;介绍随郑和下西洋的医生沿途开展的环境调查、医疗救助及药材采购等医药交流活动。并就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郑和崇拜和神化与中医传播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中医 瘴气 温病 医药神话
  • 简介:600周年前,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成为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的先锋。今天,又一位中华名人“孔子”远涉万里来到了这里,将要向这里的人们传授中国的语言和灿烂的文化。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孔子 文化交流 肯尼亚 非洲 中国
  • 简介:自从明永乐三年(1405)六月朝廷派郑和通使西洋(明朝时将婆罗洲以西海域称为西洋)以后,太仓就和郑和下西洋这一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明朝 历史事件 太仓市
  • 简介: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间,他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岸,在当时航海史上绝无仅有。郑和下西洋使中华民族的声誉远播海内外,发展了与亚非各国间的贸易,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他先后率领着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船队航行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他们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万顷海洋中“沧溟十万余里”英勇奋斗了近三十年,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航海家 中国历史 航海史 中华民族 文化交流
  • 简介:郑和在他主张“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夏华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海也”的海权思想指导下,执行明永乐皇帝的开海政策,率领船队七下西洋(1405—1433),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均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

  • 标签: 国家富强 海权 执行 思想指导 制服 皇帝
  • 简介:慈禧喜欢欣赏巴黎的时髦时装,喜爱18世纪的法国高跟鞋,要求御前的女官德龄每天都穿着巴黎女服和高跟鞋,好让她看到法国人的时髦装束。

  • 标签: 西洋文化 慈禧 18世纪 高跟鞋 法国人 时髦
  • 简介:郑和是世界航海的奠基人,是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他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沟通并拓展了中国与南洋、印度洋、阿拉伯海,直至非洲东岸等国家与地区的海上交通,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的航海史上时间最早、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活动范围最广的航海活动,堪称世界航海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 嘉兴 航海事业 文明交流 七下西洋
  • 简介:由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著的《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不久前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计1200千字。按“综编”、“史论”、“航海”、“人物”四部分编辑。《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是一部有关郑和研究的史学研究论著选集,取材范围集中于国人百年研究发表的主要成果。所选多为史据充分、观点清晰、论证有据、具有新意和重要学术价值的代表性论文。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出版发行 文选 海洋出版社 领导小组 纪念活动
  • 简介:郑和每次出海的船队不仅人数多,而且信仰各异,有信仰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多个宗教的船员。在远航活动中,一大批回族穆斯林,也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这一永载史册的壮举立下了丰功伟绩。郑和船队的这些回族穆斯林,他们不仅有着娴熟的航海技术,通晓阿拉伯语、波斯等语种,熟知伊斯兰国家的风土人情,同时还有着极其丰富的远洋航海实践经验,因此,这是一支“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船队”:

  • 标签: 回族穆斯林 郑和下西洋 郑和船队 航海技术 伊斯兰国家 伊斯兰教
  • 简介:农活有忙闲。进入农历六月底,满地的麦子黄熟了。搁从前,庄稼人要一个捆子、一个捆子放倒它们,再把它们用牲口一驮子一驮子运到场上,这至少要半月时间。接着碾场,天天碌碡转,紧赶慢赶得一个多月,到了八月十五,早晨地上都见霜了,一些场上还不得干净。

  • 标签: 素描 生活 河湟
  • 简介:最近,广东南澳县博物馆在深澳古镇征集到一件重要文物——“三保老爷”石香炉。该炉系花岗岩雕制,外观似斗,高17厘米,上下平行,上面长25.5厘米,宽16厘米,下面长23厘米,宽14厘米。正面雕刻有浅浮花纹图案,图案之上自右至左横排阴刻“三保老爷”四字,字径4至5厘米。

  • 标签: 南澳县 郑和下西洋 文物 发现 花纹图案 博物馆
  • 简介:郑和下西洋在十五世纪初,船队的饮食供应,除出洋前“盐、酱、茶、酒、油、烛”等件,照人数依例准备外,部分食物及饮水势需来自航线沿途就地取材的补给。当时随船人员曾描述,“高山巨浪罕曾观,异宝奇珍今始见”,其中热带水果、棕榈科植物、酒类与调味香料等,饶具东南亚、南亚及中东地区之风味,本文特依据《瀛涯胜揽》所记作分析,并实地寻查印证,以期重现六百年前之异国饮食风貌。

  • 标签: 粮食类 蔬菜水果类 调味料 嗜好品
  • 简介:近来,传闻中的非洲肯尼亚帕泰岛“中国上海人”后裔,已渐渐地成为事实。肯尼亚姑娘姆瓦玛卡·郑华(刚取的中国名)已经来到了老家,并且作客上海电视台。而六百年前,跟随郑和三下西洋的上海人陈常的史实,也越来越清晰。这不仅仅是两相巧合,而是历史机遇的必然。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上海电视台 上海人 肯尼亚 后裔 国名
  • 简介:在对郑和下西洋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以后,一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既然郑和是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奇迹,但是这位伟大航海家及其伟大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为什么会受到冷遇?在世界航海史上,郑和的知名度无法与西方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相比,郑和下西洋成为航海史上“被遗忘的伟大航行”。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郑和之后,再没有出现伟大航海家和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为何成会绝响?在明代郑和下西洋后,中国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被继续,刚刚开放的国门又被关上,而且实行“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这是什么原因呢?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 中国历史 航海家 闭关自守 哥伦布
  • 简介:郑和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和外交家。他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每次下西洋都经过福州闽江口一带,并停泊在太平港,伺风开洋。他在福州留有如下主要遗迹: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福州 遗迹 航海家 外交家 探险家
  • 简介:作为事件的郑和下西洋,海内外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作为经验的郑和下西洋,特别是作为知识积累重要里程碑的郑和下西洋,仍有探究的空间。从知识的视野来看郑和下西洋,规模宏大的远航正是中国人海外知识累积与递进的重要历程。这一认识有必要从郑和研究的兴起谈起。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知识积累 知识累积 郑和研究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