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朝鲜王朝在地方上通过监察制度和户籍制度实行礼仪政策,由於在朝鲜半岛上各地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加上地方官员管治不善和机制本身的模糊,导致未能产生成效。中宗十二年,朝鲜中央政府下令各地颁行《吕氏乡约》,目的是使各地乡人熟悉乡约条文,继而遵守乡规,学懂儒家的礼义精神。当时的朝鲜士人在全国各地流动,对於乡约的颁行和儒家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 标签: 留乡所 五户一统 士人流动 朝鲜乡约
  • 简介:在日韩合并100周年的2010年8月10日,日本民主党首相菅直人,表明日本将诚实面对历史,对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所带来的莫大损害与苦痛,痛切地反省及由衷地致歉,并且将日本宫内厅所保管的“朝鲜王室仪轨”等朝鲜半岛的贵重图书,归还韩国。日本首相的道歉谈话,仅对殖民统治36年的朝鲜半岛而发,对殖民统治长达50年的台湾,则没有任何道歉之意。日本人对台湾,趾高气扬地认定:台湾的“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是日本的殖民统治奠基的,是日本“苦心经营”台湾的结果。既然日本是台湾“现代化”的功臣,就没有必要对台湾道歉,反而乐意接受“台湾人”的感谢。台湾与朝鲜半岛,都经过日本的殖民统治,后来都经历了内战,而陷入“分裂国家”的状态。本文尝试分析何以“朝鲜人”能拂拭日本殖民统治的伤痕,让日本人肃然起敬,痛切地反省和致歉;而“台湾人”经过日本50年“皇民化”“同化”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媚日”的人群。

  • 标签: 日本 殖民 台湾地区 朝鲜
  • 简介:本文以墨江县联珠镇克曼的民族学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解读哈尼碧约支系传统服饰的款式、色彩、饰物、纹样的文化意义及蕴含价值。作者认为哈尼服饰是哈尼文化重要载体之一。

  • 标签: 服饰 款式 色彩 饰物 纹样 价值
  • 简介:《林将军传》是朝鲜小说史上最为着名的历史演义小说之一,由於朝鲜将军林庆业反清尊明、蒙寃死亡的生平事迹富有传奇色彩,此书在朝鲜半岛广为流传。笔者在梳理林庆业传记史料的基础上发现,朝鲜英祖年间,《林将军传》小说最早以谚传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现存的汉文本小说出现於谚传本之後,主要分为两个系统:一是谚传小说的汉译本,一是无名氏独立创作的汉文小说。本文以韩国所藏九种《林将军传》抄本作为研究对象,比勘诸本异同,考证其相互关系,对汉文小说《林将军传》诸抄本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系统的辨析。

  • 标签: 《林将军传》 谚文汉译本 壬午抄本
  • 简介:明代陶宗仪《南辍耕录》,卷二十三《猴盗》,通过戏剧演员杜彦明的视角,讲了一个猴子大盗的故事。

  • 标签: 南村 趣闻 戏剧演员 陶宗仪 故事
  • 简介:一千年开漳古郡,一千平方公里隽秀山川,镶嵌着近千个村落。这些村落,散布在云霄县的山区、平原及沿海地区,或为万人聚落的巨大社,或为不足百口的袖珍小村,历经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形成和留下了颇具特色的名。

  • 标签: 村名 沿海地区 云霄县 村落
  • 简介:位于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兴隆“中心围”门前。由进士徐廷芳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有四抱鼓石夹护立柱。正楼檐下灰塑卷枝花纹,坊额竖刻“恩荣”二字。

  • 标签: 进士 和平县 河源市 石牌坊
  • 简介:位于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牌楼。该牌坊是为旌表黄成观妻温氏而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

  • 标签: 石牌坊 牌楼 紫金县 河源市
  • 简介:本文利用“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数据,比较分析了转型期维吾尔与汉族的教育分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维、汉民族的教育分层主要集中于初中和高中升学阶段。大学升学率上的不平等主要存在于城乡和阶层之间,民族不平等因政策因素基本消弭。统计结果显示,两个民族的教育不平等大部分是由民族人口的城乡分布不平衡、阶层结构(或家庭背景)差异所致,但民族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兼容问题及教育理念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相对而言,维吾尔族人口内部教育获得的城乡、阶层分化比汉族更为明显。因而,维吾尔教育问题既是社会阶层或城乡问题,也是民族问题。要想实现各民族共享发展,还是要从改善广大中下阶层的受教育环境做起。

  • 标签: 民族分层 教育获得 新疆 维吾尔族
  • 简介: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民委员会编的《九星志》于2013年10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志“记述了九星历史与现状.尤其是1949年到2010年的发展进程。从建置沿革、地理环境到民风民俗,

  • 标签: 村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行政 品读 方志 上海市闵行区
  • 简介:李氏朝鲜王朝与明王朝维持着密切友好的宗藩关系,尊行共同的儒家华夷观念,并在华夷框架下对周边国家及民族进行了相应定位。因此,在明清交替之际乃至清朝建立很长时间之後,儒家华夷观都深深影响着朝鲜对待明朝、清朝的立场,并在相关的“胡乱”小说中有大量体现。本文梳理不同时期“胡乱”小说的创作特点,由此探寻古代朝鲜社会对儒家华夷观的接受与发展过程。

  • 标签: “胡乱”小说 古代朝鲜 儒家华夷观
  • 简介:,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东南6千米处的岳壁乡,面积约7平方千米。据村内积福寺碑文记载,北渊公宝塔始建于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说明村落形成至少已有700多年。从民间流传的谚语“先有源池梁,后有平遥古城”,不难推测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

  • 标签: 平遥县 晋中市 平遥古城 山西省 县城 古村
  • 简介:山东诸城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地名则是其悠久历史的见证。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村庄地名不仅体现了历史时期人们对本地自然风光科学认知,更是地方文化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文章从名的命名和演变两个方面对诸城名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含有"戈"字的名的命名和演变进行了个案分析。

  • 标签: 发展演变 村名 诸城 山东 科学认知 自然风光
  • 简介:志是志书的一种。志书有许多特性,如地方性、时代性、资料性、系统性、叙述性、官修性、可靠性等,但最大的特性、首要属性是地方性。志编纂要突出地方性,一是篇目突出情,不宜套用市县志篇目;二是记述越境不书,以当代资料和微观资料为主;三是图照突出地方性,无地方性的不入志;四是表格设计规范美观,表题也要有地域要素。

  • 标签: 村志 编纂 地方性
  • 简介:,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姑射山东南麓的运城市新绛县泽掌镇。上世纪五十年代文物普查,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光遗址,表明至少在3000年前这里已有人类聚居并形成一定的文明,元代以前形成村落。经过历代贤志士的不断修葺与创建,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光已经形成以宗教建筑为景点、护城池为屏障、豪宅大院为核心、传统技艺为特色的村居文化。

  • 标签: 光村 新绛县 吕梁山脉 人类聚居 宗教建筑 仰韶文化时期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传统源远流长,少数民族服饰与舞蹈更是存在着一种古老的、独特的联系。不同民族的舞蹈需要靠不同的舞蹈服饰衬托才能更好地呈现其舞蹈的风格,舞蹈作品才得以升华、更趋完美。可以说,民族舞蹈与民族舞蹈服饰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交融的。本文通过对裕固服饰与舞蹈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其舞蹈服饰与舞蹈的艺术交融。

  • 标签: 裕固族 服饰 舞蹈 相融
  • 简介:麦西来甫传承当中的社会记忆因素是很重要的,麦西来甫表演中能看出很多维吾尔文化的社会史的内容,包含三种社会记忆:个人记忆(这与传纪和个人经历有关)、认知记忆(这与关于世界的总体知识相关)以及很重要的习惯记忆。沃尔夫认为,在人的生活世界和语言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每个民族都会发展出一些语言上的工具用以解决被认为是必要的任务,一个民族的语言因此将会是有关他们的思想方法、宇宙和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知识来源。麦西来甫传承中的语言因素也很重要,如地方方言等。

  • 标签: 麦西来甫文化 维吾尔族 文化传承
  • 简介:罗布和孙海芳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伴随着际交流的日益深入,日喀则“藏回”作为文化涵化的典型例证,是际深度交往过程中,逐步“藏化”的群体,但是在宗教信仰与际通婚方面,刻意保留并维持着原有的民族特征。

  • 标签: 族际通婚 日喀则 调查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族际交流
  • 简介:万历二十七年,壬辰倭乱中的朝鲜战俘鲁认在明人援助下从日本逃至中国福建,并与当地士子和官员进行文化交流,其《锦溪日记》和《锦溪集》生动地记录了这段传奇经历。鲁认选择迂道中国,他对忠孝节义的诗文表达、对《朱子家礼》的恪遵、对"止修"学说的接受、对佛教的排斥,皆表现出朝鲜士人强烈的朱子学背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小华"观念,使鲁认的中国之行,成为"以小华观中华"的文化之旅,藉此可以考察朝鲜和明朝两国文化的同中之异。

  • 标签: 鲁认 《锦溪日记》 文化交流 以“小华”观“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