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一、藏族传统图案及其象征性功能藏族传统图案是众多藏族民俗艺术中的一支,是以表象的方式进行的,在一定的习俗和传统下,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拥有自我识别的造型形态与造型思维,并且从侧面反映了藏族一些基本方面,如特定的生活方式、生活经验。研究藏族传统图案体系的理由:第一,藏族传统图案形式多样,变化多端,有很强的视觉观感。

  • 标签: 传统图案 象征性 装饰图案 藏族 功能 造型形态
  • 简介:洛”者,“”是水的意思,“洛”是电的意思,“洛”直译就是水电。“洛”是一种由水流冲击转动发电的微型水力发电设备,村里有一半人家有这样的“洛”。所以,如果你初来叶巴,千万别因为这里没电却有着蛛网般交错的电线而感到惊奇,它们都是村民们接“洛”而拉的。如果选的地方水流够大、安装也还稳妥、机器运转正常、电线也够好,那么,一台“洛”能发1000到3000瓦的电,足够一家简单照明和看电视什么的了。不过这个“洛”有个特点,就是转动起来便不能关灯,所以你也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电多得用不完,家家都通宵不关灯。

  • 标签: 水力发电设备 看电视 意思 转动 水流 电线
  • 简介:鏖战过罢月朦胧,长堤露宿子弟兵。脚下大江滔滚滚,枕上池塘水平平。清风吹来蚊虫散,金蛙伴随鼾声鸣。劝君屏气衔枚去,休教劳师睡梦惊。抗洪(之二)@王之勤...

  • 标签: 子弟兵 池塘水 衔枚 梦惊
  • 简介:桥体现了实用建筑与造型艺术的完善结合,系园林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景点。传统桥梁多为直向拱桥,与之相较,行进方向曲折的桥则另具一种审美情趣。北方桥较少,但北海公园中有五座桥各具特色,今略述之。

  • 标签: 曲桥 北海 建筑风格 园林建筑 永安桥 五龙亭
  • 简介:释题南朝徐陵(507~583)编辑的《玉台新咏》卷五,有一首挂在江淹名下的《西洲》,实际上是那是民间流传的情歌。按《诗经》的体例,《西洲》共有8章,每章4句,一共32句——1章: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 标签: 《西洲曲》 《玉台新咏》 《诗经》 徐陵 江淹 情歌
  • 简介:作为北宋一代杰出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不仅他的丰功伟绩遭到反对派的猛烈抨击,连他的诗文也一再受到反对派的歪曲和诬蔑。王安石的《明妃》就是一个极其显著的例证。为了廓清横加给《明妃》的种种污尘,本师邓广铭恭三先生在其遗著《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一书中①...

  • 标签: 王安石 《明妃曲》 司马光 《评传》 王昭君 王安石变法
  • 简介:它是水泊的精灵:优雅、圣洁、忠贞!它的学名叫大天鹅,很早就是人类的朋友,在古代文人的诗文里,它的名字叫作"鹄",也被叫作"黄鹄"或"大鹄".它在青海拥有"冬宫";21世纪以来,在青海湖的种群数量,每年稳步递增.它被鸟类学家李来兴备加关注,最近我们访问了中秋节后才从青海湖考察回来的他,他兴奋地对我们说:青海湖可望成为冬季的天鹅湖……

  • 标签: 青海湖 古代文人 21世纪 种群数量 天鹅湖 中秋节
  • 简介:中国古典文论形式多样,戏曲理论也不例外,既有话类的著作,又有大量的序跋;既有曲谱,也有评点;有的以,如沈的[二郎神]套曲,也有的以诗咏剧,如凌廷堪的《论绝句》。这里,我们介绍一种见于明代传奇《鸳鸯绦》中的独特的理论形式——戏中论

  • 标签: 戏曲创作 元杂剧 四大家 戏曲语言 中论 哈姆雷特
  • 简介:层层云峰,藏红滴翠;处处香径,融情通幽.步入土族山乡的怀抱,顿使你心旷神怡,遐思翩跹.那么多的情,那么丰富的色彩,那么神奇而富有诱惑力的神话世界……且听,且看!随同导游阿爹1共踯躅--

  • 标签: 畅想 风情 诱惑力
  • 简介:同丰,字伟卿(后改为伟青),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6月生于山东省福山县。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历任清末陆军第十九镇三十八协统领官、民初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边防军第一师师长、航空署署长兼航空总司令等职。1924年11月晋升陆军上将。1929年3月在天津被刺身死。是北洋皖系军阀的一名骨干,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清末,同丰于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入“泰安”舰学习轮机、驾驶。1893年改调“定远”舰任三等轮机员,次年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幸免于难。1899年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任其为测绘员。后经考试,留学日本振武学校,旋又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自日归国后,先任北洋速成学堂、将弁学堂教练官,后升

  • 标签: 孙中山 袁世凯 北京政府 陆军部 皖系 保定军校
  • 简介:珠帘秀为元代戏曲演员。据元代夏庭芝《青楼集》谓珠帘秀“姓朱氏,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后辈多以朱娘娘称之。”又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珠帘秀”条:“歌儿珠帘秀,姓朱,姿容姝丽,杂剧当今独步。胡紫山宣尉极钟爱之,尝拟《沉醉东风》小曲

  • 标签: 杂剧 沉醉 《青楼集》 夏庭芝 《辍耕录》 元代戏曲
  • 简介:徐复祚(《论》一向为研究者所重视,民国以来便不断有学人进行辑录,所获颇丰。笔者近来在访书过程中,经眼几部稀见《三家村老委谈》清代抄本。抄本中有六篇关于戏曲理论的内容,历来所辑徐复祚《论》均未见收录,故可作增补。

  • 标签: 徐复祚 《三家村老委谈》 拾补 曲论
  • 简介:《汉鼓吹铙歌》十八,是一组非常特殊的作品。它产生於西汉,由於时代久远,记载中多有讹误,後人难以读通,故异说纷纭。但由於遣组作品内容驳杂,形式多样,影响深远,其产生与流传又与西汉时期的民族文化交流有关,在文学史上有特殊意义,因而又特别受人重视。有鉴於此,本文总结历来学人对於《汉鼓吹铙歌》十八的研究成果,对这组作品试作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共分三个问题:1.《汉鼓吹铙歌》名实考论;2.《汉鼓吹铙歌》十八内容梳理;3.《汉鼓吹铙歌》十八的艺术特点及文学史意义。

  • 标签: 《汉鼓吹铙歌》 十八曲 中国 古乐研究 民族文化
  • 简介:《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说,当孙策攻占会稽之后,“自领会稽太守”,以“丹阳朱治为吴郡太守”。不但孙策生前,即在其死后由孙权继承时同样如此。《三国志·吴志·顾雍传》说:“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吴国初建,孙氏仅据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五郡,吴郡是政治军事的中心,为什么孙策不领吴郡太守,而委之于朱治?其后孙权尽管“屯吴”、“不之郡”,也为什么仍领会稽太守,仅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说明在孙氏兄弟的心目中,

  • 标签: 会稽 孙权 孙策 部曲 三国志 吴国
  • 简介:1958年,随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嘹亮的歌声,我离开了首都北京。经半月的艰辛路程,于当年“五一”前夕.抵达雪域高原的古城拉萨。这是我第一次进藏,那年我24岁。

  • 标签: 西藏 波密曲宗 民主改革 拉萨 政治史 封建农奴制度
  • 简介:他是一代学大师.在民国学林享有盛誉。他对律、史包括词学理论造诣极深,以一本《顾曲尘谈》深得蔡元培赞赏,遂于1917年被聘为北大教授,讲授古乐曲。自此.不登大雅之堂而曾被鲁迅概括为“咿咿呀呀”的戏曲首次进入最高学府。并占有一席之地。他叫吴梅.在世时与王国维齐名.二人并称戏剧研究领域的“南吴北王”。他的一生.就像一台波澜起伏、动人心弦的大戏。曲终人散.余音袅袅.回响于历史与现实之间……

  • 标签: 人生如戏 吴梅 大师 曲学 历史与现实 词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