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详细考察康有为的学说,尤其是“大同三世说”,与进化的关系,具体分析康在不同阶段对进化的态度,由此探讨康对这种学说理解与认同的程度:康有为、梁启超一开始对严复所译“天演”是回拒的;在《(礼运)注》等“大同三世说”的重要着作中,康虽大量使用“进化”一词,但仅仅是“拿来主义”式的运用;“大同三世说”虽主张进步,却不是进化所催生的;康在《大同书》中甚至将“进化”与“天演”当作意义不同的概念来使用。本文由此认为,康有为对进化的学理并未真正理解,这种理论在他的头脑中亦未成为一种系统性的学说。

  • 标签: 康有为 梁启超 进化 天演 大同三世说
  • 简介:美国学界关于越南战争的著述极其丰富,争论之热烈被称为"无休止的战争"。自由-现实主义学派的正统诠释认为,越战是悲剧性的巨大错误。修正派则为美国的越战政策作道义辩护,总结越战"教训"。正统派批评越战的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逻辑的正规思想。修正派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它无法撼动越战正统史学地位和影响的原因所在。结束辩论,达成越战共识,这是未来美国越战史研究的必然趋势。

  • 标签: 美国 越战史学史 正统派 修正派 后修正派
  • 简介:在雍正帝的改革进士培养制度的基础上,乾隆帝、嘉庆帝加以完善,确定了清代中后期的新进士培养方式,即除庶吉士外,将新进士分为分部学习、知县即用分发各省等类型进行培养、任用。嘉庆十年乙丑科成为进士以知县即用的分水岭。此前虽有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但没有成为定制。此后,进士以知县即用者不再候部选,而是均分发各省。这成为清中后期之定制。乾嘉年间确定了新进士培养方式之后,道光至光绪年间是推行阶段。清末施行新政,兴办学堂,同时改变新进士的培养方式,令新进士分别到进士馆和各省课吏馆学习。有清一代,不断探索新进士培养方式。通过对新进士的培养和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进士出身官员的从政能力。

  • 标签: 乾嘉 道光 光绪 新进士培养
  • 简介:本文对方志美学的属性、效应、学科定位等课题作探索研究后认为:方志美学已进入方志学学科的研究体系,为其下属的一级或二级分支学科已是不争的事实。方志美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志书记载对象一方区域内的自然与社会之美,志书编辑和志书读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方志美的创造,方志美学主体则是方志文本之美、方志风格美和方志的人性美等内容所构成。要使方志美学真正成为方志学学科体系之一,关键是提升方志编辑的美学修养。

  • 标签: 方志美学 学科建设 对象与范围 美学修养
  • 简介:我们讨论家庭共生教育是基于人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有机统一的共生生命体。家庭是人类社会共同生命体的基本单元,是每个生命孕育、产生、成长、发展的本源。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孩子和谐成长、自由发展,为了家庭和谐共生、文明幸福。共生教育是促进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社会与自然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本质。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弊病

  • 标签: 共生教育 家庭共生
  • 简介:蒋介石一度主张北伐并积极筹备。“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为了摆脱困境,巧妙地利用“湘局”形势而有序展开北伐准备。他以易换广州市公安局长为契机重新调整广州市政府人事;通过多种渠道增扩军费;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取代军事委员会,从而以总司令集权制替换军长分权制,最终从形式上取得最高军事指挥权。表面上看,蒋介石的各项准备似乎都得以施行,但其结果实际上取决于各方力量的权衡折冲与利益取舍。

  • 标签: 蒋介石 北伐战争 准备措施 策略差异
  • 简介:天命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政治理论,清末民初的各派政治力量对于天命都有所借重。孙中山与天命的关系可以分为革命实践与政治理论两个层面。在革命实践的层面上,孙中山对于天命主要加以策略性地利用。他深知帝王思想和天命观念在当时根深蒂固,用“天命无常”做口号,使用“天运”纪年,巧妙地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都是为了团结更多的革命力量而使用的策略。在政治理论的层面上,孙中山以汤武革命的叙事为中心,对传统的天命进行了批判和改造。他敏锐地抓住了“世界潮流”这一概念,用来取代天命与天数在传统的革命叙事中的地位。在孙中山政治理论的大系统中,世界潮流、先知先觉、民心所向等概念组成了一个有关现代中国革命进程的小结构,而这个小结构就是汤武革命之天命叙事的世俗化版本,也可以说是孙中山对于传统政治思想资源的一个创造性转换。

  • 标签: 孙中山 天命论 革命 天运 世界潮流
  • 简介:氏家族即是698年投降唐朝的吐蕃噶尔家族,先前已有《拨川郡王碑》《惟贤神道碑》和《博言墓志》等有关该家族的石刻史料传世,最近发现的《惟贞墓志》为学界增添了新的史料。本文在对《惟贞墓志》进行释读的基础上,综合现有的汉藏文史料,对吐蕃噶尔家族的兴衰,入唐之后唐廷对氏家族及其所率领的吐谷浑部落的安置,氏家族在安史之乱和奉天之乱中的作用,唐末家的没落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借此探讨唐代蕃将家族的历史地位。

  • 标签: 吐蕃 噶尔 论惟贞 论博言 蕃将
  • 简介:左顺门通进渠道,原只为呈递专奏急务的题本而设。随着题本性质的转变,承接题本的左顺门亦正式成为与通政司并列的呈进渠道。左顺门渠道与题本制的关系密切。嘉靖之前,左顺门基本保持只接京内衙门题本的初始状态。万历之后,左顺门收本范围扩大,凡京官本章皆可由此投进。通政司和左顺门两处本章都需汇总于内廷的文书房,呈进御前。通政司和左顺门处理章奏的作业程序颇有差异,前者有开拆实封和副本备照之制,后者则无。这种差异与各自的起源有关。缘此不同,明人对前者多批评其泄露,对后者则多疑其隐匿。

  • 标签: 通政司 左顺门 文书房 题本 实封 副本
  • 简介:烂漫真醇孰与俦,毫端情味澹高秋。一钩新月天如水,上到人生第几楼。缘缘堂早列弘一上人门墙,遂毕生师事,未尝稍怠。上人胸罗众学,归心释教,丰氏亦才擅多艺,居家事佛。尝立人生三层楼之说,为其师证印心曲,谓人生譬若楼阁拔地,直起三层,最下者物质生活,其上则精神生活,至高者灵魂生活,非识见深弘、愿力超群者不能登顶。言下固以顶层属诸其师,然以此其平生志业,当在二三楼之间,亦所难能。丰氏素以漫画名世,所

  • 标签: 书绝句 绝句丰子恺
  • 简介:编纂年鉴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年鉴既具有官方主办的资料性文献属性,又具有体现编者价值的经济属性。年鉴编纂要规范得体,以提高整体质量为前提;年鉴编纂要有创新意识,使其生命力得以不断延续和健康发展;年鉴编纂要体现大众传播,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优秀的文化产品。

  • 标签: 年鉴 规范 创新 传播
  • 简介:马王堆帛书《上朔》是邹衍终始五德学说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依据配合的刑德小游、刑德大游,可将上朔分为两种类型,本文全面解析运行规律,确认与传世文献的对应关系,同时论及放马滩秦筒、银雀山汉筒刑德大游的移徙。上朔理论应是民间治历的方士所造,出现年代不早于秦始皇二十年。

  • 标签: 五行 刑德小游 刑德大游 历法 方士
  • 简介:关于客家民系的定义,谢重光先生主张“文化说”,他在《客家文化述论》一书中详细论述道:客家是汉族在南方的一个民系,它是在汉族对于华南地区(特指江西南部[赣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经略基本完成,越海系、湘赣系、福佬人和广府人诸民系业已形成的情况下,

  • 标签: 客家民系 客家文化 江西南部 华南地区 谢重光 汉族
  • 简介:在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有一事为人津津乐道,此事即高祖斩大白蛇,《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对其都有记载。事件所引申的含义是为了突出高祖自身之神异及其合法性。自古以来,亦有文人墨客循着这条思路对此事加以解读,明朝陈霆在《两山墨谈》卷五认为“羽自称霸王,建置侯王,偃然帝尊矣,高帝灭之,故日杀白帝子。羽号西楚,则白帝之应也。”(中华书局,1985年,页42)将项羽视作白蛇,认为高祖斩大白蛇是其灭项羽之

  • 标签: 再高祖 斩白蛇 白蛇简
  • 简介:张穆《蒙古游牧记》是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北方边疆史地的上乘之作。为了更好地记述内外蒙古各地的地理和历史变迁,阐明各种地名和人名的异同,书中采用自注的方法将大量的材料置于注文中,既保证了正文的简练通畅,又能很好地保留史料,深化观点,使自注与正文互为呼应,相得益彰。

  • 标签: 张穆 《蒙古游牧记》 自注
  • 简介:史家作为史籍撰述的主体,其素质修养如何,直接决定着史籍的价值。中国古代史学重视史家修养,由此形成了丰富的史家修养理论。纵观中国古代史家修养的形成过程,先秦秦汉为滥觞时期,其直书不隐的“良史”观、载历史的使命感,为此后史家修养理论的初步总结留下了思想财富。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第一个专篇,提出了“素心”以“析理居正”的史家修养思想,对中国古代史家修养理论做出了初步总结。唐初以三篇帝王诏令、《隋书·经籍志》和《晋书》为代表,对史家修养与史官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推进了南朝以来史家修养理论的发展。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栽在讨论“自古以来文士多史才少”问题时,提出了史家需具才、学、识“三长”的理论,所撰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史通》对此作了系统阐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家修养理论的形成。

  • 标签: 修养论 史家 中国古代史学 唐初 史学理论家 修养理论
  • 简介:革命可谓20世纪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向来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和研究。20世纪的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是革命展演中的中国。近年来,中国革命史的书写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趋势,不仅试图突破传统革命史观的政治架构,也积极地将革命与社会变迁关联起来,以新史学视野重新解读中国革命,为中国史研究的纵深发展开辟了新愿景。本文对中国革命史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成果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又对李泽厚"告别革命"说的主旨及其引发的多种争论做了重新解释;进而提出了重提革命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今后新革命史研究的可能走向进行了一些思考。

  • 标签: “告别革命” 新史学 新革命史
  • 简介:收国元年(1115),杨朴在向阿骨打建议称帝建国的同时,建议金人请求辽朝封册,虽有对辽斗争策略的考虑,但主要还是受"华夷体系"的影响并自觉遵循这一体系规则以便在多个政权并立时期取得一席之地的产物。女真人请求被一些人视为"夷狄"的辽朝封册,又在所提出的封册条件方面,颠倒了受封方和封册方的关系,无疑是对传统的"华夷体系"规则进行挑战。后来,随着金人实力的增长,金人公开抛弃"华夷体系",不再请求辽朝封册,出兵灭亡了辽朝。金人灭亡辽朝以后,不再遵循"华夷体系"的规则请求宋朝封册,而是反过来要求宋人接受金人封册,重建以女真人为中心的倒过来的具有衍生性质的"华夷体系",即"倒过来的朝贡(逆向朝贡)",开启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夷"册封"华"的先河,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金朝 辽朝 封册
  • 简介:龙髯六品旧才臣,排荡摩笔有神。惟是北碑胸臆拄,端容矩步损天真。梁任公岭峤人杰、盖代才士,师从康南海而出蓝居上,艺文学行皆拔戟自成一队。戊戌维新,德宗亲委以译书局事务,寒柳堂所咏'旧是龙髯六品臣',即此之谓也。机失变起,避祸东瀛,主新民丛报诸刊笔政,力倡改良,笔扫千军,汪洋恣肆,号为新民体。民国肇建,府院论政,庠序传薪,声光远出侪辈之上。平生持术多变,每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终始据守弗移者,

  • 标签: 书绝句 绝句评 评梁启超
  • 简介:“万岁”一词,其源甚远。读先唐乙部之书常见此语,然用例漶漫,真义非一,非望而可知者。寇准之废,起于狂民迎其马首而呼万岁,遂为街使王宾推奏。由是知宋时“万岁”乃天子禁脔,非人臣所宜,然观班马诸篇则无此俗,盖“万岁”御用乃后起之事,即如霍布斯鲍姆(Hobsbawm,E.)所谓“被发明的传统”,今拟对此问题追踪蹑迹,略作钩考,不惟董理“万岁”文化意涵之演变线索,亦冀借此一窥皇权礼制建构过程之一端。

  • 标签: 万岁 先宋 天子 皇权 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