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有不少都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的作品。就其使用的文字而言,主要有两类,其一为古藏文文献,数量约在12000件左右;其二为汉文文献,数量也非常可观。这些文献主要是佛教典籍,既有佛教经典,又有僧人行记,还有各类释门杂文,真实地反映了前弘期吐蕃佛教的兴盛状况。与吐蕃王朝历史有关的文献数量虽不是很多,但非常重要,如《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用编年的形式记录了吐蕃王朝每年的大事,包括会盟、狩猎、征战、税收等,成为唐代吐蕃史研究的基础。敦煌写本中与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相关的文献数量也很多,为唐代吐蕃社会史、宗教的研究与构建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史料,可补充或印证汉文史籍及后世藏文文献的记载。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古代文献,如法律文书、占卜类文书、伦理文书、文学作品等,不管是藏文或汉文,都是弥足珍贵历史资料。

  • 标签: 吐蕃文献 历史学 敦煌写本唐代
  • 简介:1991年春,波恩大学宗教研究所克林凯特教授得到了敦煌研究院所藏一份叙利亚文残卷的复制件,他将之转交我们并嘱托进行研究。这是使徒保罗给加拉太教会所写书信的一页残片,正、背面都有文字,惜不详其原大及出土情况,只知其大概尺寸为25×15平方厘米。至于残卷所用的材质和墨的颜色,则一无所知,也不详其具体的时代。在该残卷的每一面上,都可认出六行字。不过由于有一个边沿处被斜着撕掉了一条,

  • 标签: 出土 敦煌研究院 背面 叙利亚 教授 情况
  • 简介:1978年、1980年,由巴黎国家图书馆影印出版了《敦煌古藏文手卷选集》第一、二辑。国内藏学研究工作者第一次看到敦煌古藏文文献的原貌,欣喜之余掀起了敦煌古藏文文献研究的新热潮。

  • 标签: 国家图书馆 出版 敦煌本 工作者 文献研究 重要性
  • 简介:由西北民族大学主办,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协办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发布会暨敦煌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9月13日在兰州隆重召开。国内外敦煌学、藏学界学者相聚一堂,就敦煌学、藏学以及相关领域中的一些重要论题发表了不少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并对流失海外的敦煌藏文文献的编辑出版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敦煌吐鲁番 藏文文献 发布会 藏学 法藏
  • 简介:敦煌所出的藏文文献中,P.T.986《尚书》和P.T.1291《春秋后语》两件文书因是儒家经典的译文而颇受学者注目。过去拉露女士在其所编法藏藏文文献的解题目录中已经正确地指出P.T.986为《尚书》的《周书》部分~②,不过对于P.T.1291她解读失误,认为亦是《尚书》(拉露作《书经》)的改写本~③。后人的研究已经表明这是《春秋后语》的译文。文章主要探讨P.T.986《尚书》的研究现状及其文献来源问题,以下行文将不涉及P.T.1291。

  • 标签: 敦煌藏文本《尚书》 P.T.986
  • 简介:文章以1982年以来30余年中,用藏文发表的有关敦煌藏文文献研究的论文为对象,就所涉及的相关领域进行分类梳理,作了简要的评述。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之研究。

  • 标签: 藏文期刊 敦煌藏文文献 研究综述
  • 简介:道教在敦煌崇佛的环境中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敦煌遗书中道教典籍的斋醮、符、论道、社会经济等文书及道教文学作品作了有益的考述。

  • 标签: 敦煌 遗书 道教
  • 简介:这是到敦煌后看到的第一个景区。由于是景点,因此这里也多了几分人为的因素,可这种自然造物的神奇却还是令人折服,给了人们无尽的惊奇,我来不及整理自己的思绪,只是感叹这一切神奇得可以。树木很安静地立于沙漠中,这些伸展着干干的枝条向各个方向生长的树木,却给了我们更多生

  • 标签: 莫高窟 敦煌文化 历史文化 敦煌壁画 民族精神
  • 简介:幽州与敦煌均是唐朝的边陲重镇,中西交通之枢纽。本文利用敦煌文书与幽州的材料比对,系统探讨幽州地域社会及两地的文化交流。据敦煌文书S.529背面,中晚唐五代时期,幽州地区经济优越、佛教发达、带有胡化气息。这些特征在契丹统治之下几乎全盘保留下来。敦煌藏经洞发现辽燕京高僧诠明和幽州石壁寺沙门传奥的著作,说明幽州与敦煌有佛教文化交流。敦煌写卷本与应县木塔《契丹藏》残卷中都发现诠明的著作。前者是“民间文本”,后者是“官方文献”。从晚唐、五代到辽,幽州地区虽然政权更迭频繁,但民众的经济生活、精神文化及佛教格局却几乎没有变化。

  • 标签: 敦煌文书 幽州 佛教文化交流 晚唐五代时期 敦煌藏经洞 中西交通
  • 简介:敦煌,今天世界上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部,与西域之罗布泊接壤。敦煌之名,大约在月氏、匈奴游牧河西时就存在了,由张骞在公元前138年首次出使西域时得知,所以也就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

  • 标签: 敦煌 莫高窟 沙州 河西走廊 罗布泊 公元前
  • 简介:《下女夫词》是唐时敦煌地区民众在举行婚礼时所唱的歌词。敦煌遗书有《下女夫词》八件,记载了当时婚仪的“下女夫”之俗。女夫即“女之夫”,通称女婿。但是对“下”的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

  • 标签: 敦煌地区 婚姻习俗 《下女夫词》 中国 门第观念 甘肃
  • 简介:甘肃金山女子民乐坊(敦煌女子古乐坊)是一支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的专业演奏团体,本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原则,坚持走继承与发展的道路,发扬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演出风格。在经典的民族器乐演奏中,

  • 标签: 女子 古乐 敦煌 民族器乐演奏 继承与发展 时代风格
  • 简介:大理,位于云南省的西北,地处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和东南亚半岛的结合部,它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灿明珠。这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历史悠久,文物荟萃,是祖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白、彝各族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 标签: 大理市 中国 云南 宗教信仰 寺塔艺术 绘画艺术
  • 简介:<正>一九八四年深秋的一天,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盛会,隆重庆祝常书鸿教授八十大寿、从事美术工作六十年、献身敦煌艺术研究四十年。在会上,国务委员方毅同志做了热情洋溢的即席讲话,他说:“常书鸿同志为敦煌艺术研究做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常书鸿,就没有敦煌艺术研究,也很难有莫高窟的今天。我们实在应该为他举行庆祝活动。”

  • 标签: 常书鸿 敦煌艺术 研究家 满族 千佛洞 壁画
  • 简介:一、引言2008年10月以来,福建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发现了大量摩尼教文献、文物与古遗迹,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泽副所长、黄夏年研究员、陈进国博士和郑筱筠研究员等专家的系统调查研究,确认为古代摩尼教遗物。

  • 标签: 摩尼教 霞浦县 敦煌吐鲁番 文献 福建 世界宗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