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正>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为指导,将宗法制的研究,与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紧密联系起来,挖掘宗法制所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使这门古老的学问,获得了重大的突破.体例上一改单向直叙的程式,既有纵向的宗法编年史,又有横向的区域宗法比较研究.作者对宗法定义、宗法与土地制度、宗亲观念的内涵、宗君合一、秦国的祖先崇拜、周代两种不同的宗

  • 标签: 宗法制度 宗法伦理 宗君合一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直叙 社会学理论
  • 简介:南京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的地方政府转型与制度改革.就专员的资格与任期、职权与辖区、组织与经费等方面考察,专员制的法制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然专员制度的法律设计与实际状况之间无疑存在着一定的偏离状态,但这种偏离没有影响到该制度的基本运作,因而专员制度法制状态应是正常的或基本正常的.专员制度是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地方政府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过渡的重要一步.而且,专员制度的变革,也凸现了民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历史画卷.

  • 标签: 民国制度史 法律制度 行政督察专员
  • 简介:周人所创制的宗法制与丧服制度是相辅而行、互为表里的.我们可依据所记载的丧服制度,对周代宗法制的内涵和精神进行分析和论述,尤其是根据"天子诸侯绝期"的服制规定,对"宗统"与"君统"的关系这一聚讼不已的老大难问题作出新的探讨,进而论证"君统"与"宗统"相分说的合理性.

  • 标签: 《仪礼·丧服》 周代 宗法制度 丧服制度
  • 简介:法制的起源、发展和衍变,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上古时代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面貌。一般人的印象中,宗法制从春秋时代开始,就已经和礼乐制度文化等一样趋于崩溃瓦解,到了战国时期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实,宗法制在战国时期是承西周春秋时期的发...

  • 标签: 战国时期 宗法制度 宗族组织 宗庙 孟尝君 三年之丧
  • 简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新世纪要继续加强编修地方志工作的指示精神,于2001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全面启动新一轮修志工作。2003年4月29日,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届三级志书编纂工作的意

  • 标签: 地方志 “三个代表” 法制建设 管理机制 志书编纂理论
  • 简介:古代中国史研究的新突破──读钱杭著《周代宗法制史研究》李向平近几年"文化热",许多学者为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而把研究旨趣转至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方面,力图探微溯源,从文化的生成、原型诸方面来说明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一些论著因此而涉及到古代...

  • 标签: 宗法制度 中国史研究 宗族 西周宗法制度 宗法思想 分封制
  • 简介:<正>一、法国刑法改革的概观法国自一八一○年制定刑法典以来,经过了一百七十余年,至今依然保持着所谓拿破仑刑法典的传统。但是随着若干政治上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曾经给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刑事立法以很大影响的著名法典,已经逐渐表现出有不少内容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了。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法国的刑法学家为了消除这种矛盾,开始设立比较刑法讲座,对各国刑法进行比较研究,吸收新兴的刑事立法理论,作为立法改革的

  • 标签: 刑法改革 法国 刑法理论 单行刑事立法 刑法典 社会防卫
  • 简介:在清末法制改革中,袁世凯是积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他上书请求变革法律,积极推荐修法人才,并参与新法内容的讨论;他极力主张多渠道地造就和选用法律人才;他利用直隶总督的地位和权力,将法制改革的许多措施在直隶施行,对推动当时中国封建法制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袁世凯 清末 法制改革
  • 简介: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也是关系改革事业成败,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大事。怎样才能有效地搞好廉政建设,这也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政府共同关注的课题。尽管实现道路有别,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多样,但是依法治贪,依法惩腐,以法倡廉,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已成为共识。纵观国外廉政法制建设,笔者认为其成功的经验,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廉政立法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根本,以惩贪治腐为重点,以健全机构为条件,以强化监督为保障,形成了较为完整合理,协调有序,保障得力的廉政法制建设运行机制和体系。

  • 标签: 廉政法制建设 建设探析 廉政机构 公务员 国家公职人员 廉政立法
  • 简介:蒙古族法制史概述奇格蒙古民族是个法制民族,她自从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就制定法律,依法治国。此后,不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蒙古民族的法制建设不曾中断,其制定的法典律令对相邻近的游牧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民间广为流传。古代蒙古族的法制,按蒙...

  • 标签: 成吉思汗 蒙古族习惯法 蒙古社会 法制史 阿勒坦汗 《蒙古律例》
  • 简介:本文阐述了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民族法制建设了长足进步,论述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同的途径。

  • 标签: 民族法制建设 < > 民族立法
  • 简介:清代新疆地区的法制与伊斯兰教法陈光国,徐晓光LegalSystemandIslamicLawsinXinjiangRegionInQingDynasty¥ChengGuangguo;XuXiaoguangAbstract:Theauthormakes...

  • 标签: 伊斯兰教法 清代新疆 清政府 新疆地区 《古兰经》 伯克制度
  • 简介:裴政一生的贡献主要在法制方面。他亲自参与修订的《开皇律》,总结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封建法律的经验,并对以往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裴政是《开皇律》的主脑,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裴政 开皇律 法制思想
  • 简介:<正>丧服制度包括亲属间的丧服、政治等级间的丧服、一般无亲、政关系成员间的丧服三大类。亲属间的丧服,又分宗亲丧服与姻亲丧服。宗亲丧服直接显现宗法等级关系的亲、疏,远、近,是宗法制具体表现方式之一(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宗子祭祀权);姻亲丧服从属于宗亲丧服,它是宗亲丧服的派生物,无独立存在价值。本文着重研究宗亲丧服、研究宗亲丧

  • 标签: 丧服制度 宗法制度 血缘关系 父系亲属 宗族 等级关系
  • 简介:(续)  二、部族的统治机关第一,最高行政机关在辽制中,部族最高行政统治机关叫北枢密院。《辽史》卷四十五《百官志一》中有这样的记载: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元好问所谓“北衙不理民”是也。据此,全部契丹人即游牧民都属于这个机关统治之下。《百官志》还载:  契丹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这样,也可以理解为属于北枢密院的契丹人也属于南枢密院。史籍记载的是文武两政由这两院分掌。然而,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所谓南枢密院,在《百官志三

  • 标签: 部族制 军民两政 节度使 夷离堇 汉人枢密院 《辽史》
  • 简介:鄂西自古以来就是土家族聚居的地区之一。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在这里推行“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元朝开始发展为土司制度,历经明朝,至清雍正13年,鄂西土司全部纳土,改土归流顺利完成。鄂西土司制度的历史沿革鄂西地区山高水深,气候多变,交通闭塞,语言风俗与内地不同,历来就被称为溪峒蛮夷之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唐王朝对“溪峒蛮酋归顺者,世授刺史,置羁縻州县,隶于都督府,为授世职之始”。①唐朝曾在鄂西设立“清化郡”(即清江郡——引者注),辖清江、建始二县。②“宋参唐制,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其酋长皆世袭。”③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施州

  • 标签: 唐王朝 世职 都督府 以夷制夷 宣慰司 清江郡
  • 简介:本文认为北朝的遣使制度出现了四方面的变化:(1)出现了常设性质的大使;(2)大使的分工更为明确,出现了以职能命名的专门使;(3)大使出使区域的划分更为细密;(4)大使与北朝其它中央派出机构在功能上有合一的趋势.这些变化因北朝政治的需要而产生,并开唐代使职制度之先河.

  • 标签: 北朝 遣使制度 变化 礼制功能
  • 简介:(续)  第二,以契丹人为成份的新编成的部族(一)特里特勉部关于此部,《营卫志》圣宗三十四部条载为:初于八部各析二十户以戍奚,侦侯落马河及速鲁河侧,置二十详稳。圣宗以户口蕃息,置为部。可见,这个部的前身是为了侦察奚部的动静,从八部分别抽出二十户而编成的。但是,作为其卫戍地的落马、速鲁两河未见另有记载。另外,此部的卫戍地在《营卫志》中载为倒塌岭,其地位于现在山西省北部。假如在编成部族前后确实是其卫戍地,那么,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牵制老哈河流域奚部的目的。然而,也象后文所叙述的那样,奚族在反抗唐末契丹的压迫时,有一部分西迁徙到相当于现在察哈尔省怀来县的妫州。这样,

  • 标签: 营卫志 部族制度 《辽史》 室韦 契丹人 辽代
  • 简介:第四,部族的统帅机关辽代的部族在作为行政单位的同时,又是军事单位。其最高统帅机关是北枢密院。具体事务属于北、南两宰相府分掌。这无疑是军民两政不分的部族制度。在两宰相府之下,各个地区分别有统帅机关。各个小部族在军事上属于其统辖。因各部族的牧地被限定,进而出现了卫戍于同一地区的若干部族合而为一个集团的情况。所谓各地区分别设有的统帅机关,当然会掌握着这类集团的军令和政令。进一步讲,辽制中部族牧地被限定,就是为了有利于行政和军事上的方便。在《兵卫志中》众部族军条中载有:众部族分隶南北府,守卫四边,各有司存。并且依次列出了各部的隶属关系。同样,在《营卫志》中也有记载。依据这两部分可弄清这个问题。还有,

  • 标签: 营卫志 部族制度 原驻地 察哈尔 隶属关系 西拉木伦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