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陈垣先生曾疑京藏《摩教残经》为《二宗经》,林悟殊则指出解决这部经的本名及出於摩何典的悬案对确定这部残经的资料价值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部经与摩教科普特文着作《克弗来亚》38章作了详细比较,旁及粟特文、中古波斯文与回鹘文资料,探索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此经无疑不可能译自《克弗来亚》38章,但是二者高度相似,不仅结构相近,而且对应术语多达三十余个,合理的推论只能是二者同源,即二者均是摩亲撰的《大力士经》的改写本。二者的相异之处,应当是在长期的、复杂的多语种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而二者的类似之处则出自《大力士经》原本。

  • 标签: 摩尼教 《摩尼教残经》 《大力士经》 《克弗来亚》
  • 简介:仓环诺日桑布(仓环,意为商人之毛;诺日桑布,意为摩宝贤),他的出生非常神奇,不仅大地动摇,瑞相频现,更神奇的是他右手一L握着一个青稞,青稞的大小和鹌鹑蛋差不多,而且发出五彩的光芒!出生当晚,他的父母亲同时梦见关老爷(即关圣帝君)来到自己的面前。关老爷对他们说道:“我赐给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摩宝贤,孩子右手握住的青稞,是摩宝贤,也是他的灵宝,此灵宝在他的身上不能离开。灵宝以后会一年比一年长大,等孩子18岁时,这灵宝会长成鸡蛋般大小,以后就不再生长了。这个孩子未来会成为商人之王,并且是第二佛陀宗喀大师的大施主,你们要好好保护此灵宝。”

  • 标签: 商人 国师 孩子 青稞 父母亲
  • 简介:1929年,在英国的煽动下,藏纠纷演变为严重的冲突。这一冲突表面是尼泊尔和西藏之间的纷争,但其实是英国和国民政府在西藏问题上进行角逐的体现。为解决这一冲突,噶厦除进行必要的备战外,被迫向英国寻求调解,但同时又向国民政府请援,以为牵制。英国和国民政府均决定派员入藏调解。但是,双方均是意图借此使西藏局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最终,藏冲突在英国的“调解”下结束。由此,英国扭转了噶厦的政治态度.打断了国民政府与噶厚关系进一步正常化的趋势。

  • 标签: 尼藏冲突 国民政府 英国 噶厦
  • 简介:教“拂多诞”一词,西方学界认为音译自胡语的教阶称谓。本文在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藉助中国传统史学的考据法,探讨该词产生的历史真相,解读该词的意蕴。认为其乃武则天延载元年(694)认可摩教在华传播的产物,原系其时朝廷为觐见某位摩高僧所取名号,而被摩教团作为第二教阶的汉文称谓。

  • 标签: 摩尼教 拂多诞 《下部赞》 《佛祖统纪》 《闽书》
  • 简介:胡耀邦同志逝世已经25年多了,但他对源人民的关切却永远铭刻在源人民的心中。

  • 标签: 胡耀邦 人民 逝世
  • 简介:本文就敦煌摩教写卷《下部赞》之三首音译诗偈,在西方学界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参合汉文音译习惯,着重依据传统汉籍、汉译佛典以及近年霞浦发现之新资料,藉助传统史学的考据法,首先申论《下部赞》辑入音译诗偈之原因,继而讨论第一首音译诗偈,指出其由於多有文字脱落,复缺题签,因而尽管学界就其残存文字有所复原,但多难确定,更无从确认该诗偈之内容;然作者在写卷意译诗偈中发现该偈名称遗迹,通过对偈名之辨释,蠡测其大体内容。就第二首音译诗偈,作者在把握音译意群大体含义的前提下,比照汉文摩经的意译用语,加以拟译;同时,辨释该偈本来之名称。至於第三首音译诗偈,虽然题签完整,但为西方学者所误读,作者商榷有关之观点,论证该诗偈乃摩僧特为华夏信众编撰音译,不能以胡文本为准,简单进行“参校”;另对诗偈的错筒进行辨析,加以调整,重新解读全偈意蕴。

  • 标签: 摩尼教 帕提亚语 中古波斯语 回鹘文书 霞浦科册
  • 简介:在钱钟书《围城》里有这么一段话:“谁有金油?慎明,你随身带药的,有没有金油?”何谓金油?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都知道,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知道,当时“大名鼎鼎”的金油就是平时不起眼的小小清凉油。它用于伤暑引起的头痛、晕车、蚊虫叮咬等,但却是应急时的要药,适用范围广,因此被称为金油。

  • 标签: 《围城》 六十年代 钱钟书 年轻人 清凉油
  • 简介:1966年,马里先生时任广西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住在邕汀桥头民权路104号的广西区政协大院里的一座独栋小楼中,楼下是他起居的寝室,楼上则是画室,一张画桌上面放着花瓶(鲜花是每天必换的)以及文房四宝,另一张大桌子上堆满了成品或半成品的书画,三分之一的房间放满了书画、宣纸和放印章的皮箱,对着门口的墙上拉了一根绳子,上面夹满了他自己和别人的书画。

  • 标签: “文革” 万里 广西文史研究馆 文房四宝 半成品 副馆长
  • 简介:1956年,菲律宾参议院讨论了旨在要求学生阅读黎刹在1887年和1892年出版的两部小说的438号法案。法案的两位支持者劳雷和雷克托参议员都出生于西班牙殖民时期,经历了1896年革命、反美战争、美国殖民统治时期、日本占领时期以及1946年独立等不同历史阶段。他们都对先后统治菲律宾的三个帝国有着深刻理解。由于领导了日本支持的1943年共和国,他们认同的菲律宾民族主义是没有菲美'特殊关系'的民族主义。在独立后建构菲律宾官方历史叙述的讨论中,支持美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企图以美菲联合抵抗日本统治并在1945年获得'解放'为菲律宾官方历史叙述的基础。这种尝试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最突出的是参议员劳雷和雷克托以及历史学家蒂奥多罗·阿贡西留,他们认为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和菲美战争更适于作为这种官方历史叙述的基础。让学生阅读黎刹的小说将会使年轻一代明白1896年革命发生的根源以及这次革命直到1950年代'仍未完成'的原因。

  • 标签: 之争刹 历史之争
  • 简介:《回遮蒙古之历史》是西藏佛教宁玛派高僧索多·洛追坚赞撰写的具历史兼自传双重性质的一部著作.它记述了自1240年阔端汗时期至1614年蒙古进军西藏和西藏喇嘛、咒师(包括索多本人在内)等对这些蒙古军队实施各种回遮仪轨的情况.其中,索多时期的记录尤为详细.此部分的绝大多数历史事件也是其他蒙、汉、藏文文献缺载的.《回遮蒙古之历史》是对蒙藏关系,尤其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蒙藏关系研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献.由于五世达赖喇嘛掌权后,公开宣布对索多、其最亲近的上师希布令和其主要弟子贡日贤潘多吉的不满,在西藏查禁他们的著述、伏藏及仪轨.目前,国内学界对索多及其著作研究较少.本文对《回遮蒙古之历史》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向国内学术界及广大读者介绍《回遮蒙古之历史》及其相关背景.

  • 标签: 历史事件 蒙古 五世达赖喇嘛 西藏佛教 蒙藏关系 藏文文献
  • 简介:藏族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之一,其先民从上古时期以来一直活跃于广袤的青藏高原,其自身的历史活动包括文化创造过程,在塑造了鲜明的本民族特征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青藏高原的历史走向。

  • 标签: 青海藏族 地域特色 评介 简史 佳作 青藏高原
  • 简介:本文推断明代学者吴元满生于1537—1544年之间,卒于1603-1613年之间,并作了他的交友考。研究了《籁中声》及《切韵枢纽》的著录及版本历史情况。对今存于台湾“国家图书馆”及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之《籁中声》及《切韵枢纽》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两地所藏《籁中声》及《切韵枢纽》体例上的一些特点。

  • 标签: 万籁中声 切韵枢纽 吴元满 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
  • 简介:镇戍户府为元代江南地区最常见的军事组织,其中怀孟户府与泰州户府分驻建德路与徽州路,两万户府不仅防地相邻,而且最高长官达鲁花赤均出自蒙古珊竹氏纯只海家族.文章介绍了纯只海家族的情况,并对两万户府的组建背景、军事长官、军事活动以及最后消亡等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 标签: 元代 镇戍军 怀孟万户府 泰州万户府
  • 简介:本刊讯2013年9月10日至11日,由印尼客属联谊总会承办的“世界客属26届恳亲大会”在印尼雅加达隆重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客属团体的客家乡亲和嘉宾欢聚一堂,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印度西亚副总统布迪奥诺、雅加达省副省长钟学、中国驻印度西亚大使刘建超等出席了开幕式。

  • 标签: 印尼 世界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副总统 副省长
  • 简介:宁波大学方祖猷研究员主编的《斯同全集》八大册,作为国家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之一,在去年底出版了。《全集》,共收有斯同已发表和未发表著作二十三种,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收有宁波天一阁、浙江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收藏的氏稿本《明史列传稿》,抄本《天下志地》、

  • 标签: 万斯同 学术价值 全集 抄本 稿本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 简介:当王震和陶峙岳这两位湖南籍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之后,他们发现新疆部队22兵员(含新疆国民党“9·25”起义部队和三区民族军)中,仅30岁以上的“光棍”竟达10之多.10光棍,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10光棍,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10光棍的兵营,是个什么样的兵营?10光棍的土地,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

  • 标签: 女兵进 急招 招女兵
  • 简介:王弼本《老子》第三十二章有这样一段话:“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物将自賓。”这段话在《老子》不同的版本中有细微的差别:l、道恒亡(无)名,仆(朴)唯(虽)妻,天地弗敢臣。侯王女(如)能兽(守)之,勿(物)将自寅。

  • 标签: 《老子》 万物 清华 王弼 天地
  • 简介:里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画家,其比较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清晰地体现出了这一特质。严格来说,马里的绘画创作生涯,始于1922年他考取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直至他1979年病故,跨度有57年之长,主要由五个阶段构成,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至文革前夕、文革中期至去世。

  • 标签: 绘画风格 万里 民国时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 简介:作为中国近代民俗文学范畴内一个相当独特而鲜明的文类,武侠小说在流行了超过半个世纪之后,由于青黄不接,继起乏人,近数年来,似有停滞消沉之态。与此同时,国际汉学界及国内文学批评界,却逐渐开始对武侠小说的社会意义及文学价值感兴趣。约莫廿年前,香港中文大学举行过一次“国际中国武侠小说学术研讨会”,由盛名久着的汉学家刘殿爵教授发起,参加者大多是学养精湛的正统学院中人,会中研读并讨论了以武侠小说为研究主题的学术论文多篇。

  • 标签: 浪漫精神 梁羽生 武侠小说 作品 长江 香港中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