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决定很好,也是法学界几十年来一直追求的观念。但是碰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正确解读这个决定,有些部门是歪曲解读,或者不全面解读。二是怎样按照中央的精神、宪法的精神来解读。

  • 标签: 法治中国 法的精神 依法治国 解读 法学界
  • 简介:本文由汉帝国成立之历程,考察刘邦集团侍卫组织的组成结构和战时职能,并从其王朝化的历程和特色当中,思考其对汉初侍卫组织成立的影响。在组成结构上,侍卫组织原以舍人、中涓、谒者等散从近侍为中心,至屯兵霸上以后,渐以郎将、郎中等统兵军职为主体。就组织职能而言,散从和统兵两职系皆需内充侍卫、外从征伐,且因近侍属性而需执行临时性的军事任务,说明战时体制下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然在王朝化历程中,两职系职任分以侍卫和战斗为主,为汉帝国成立后的侍卫化和科层化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侍卫组织 散从职系 统兵职系 战时职能 王朝化历程
  • 简介: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年时期就投身爱国学生运动。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毅然弃文从理。1931年起,先后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2~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工程师。后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伟长 力学 多伦多大学 加州理工学院 清华大学
  • 简介:驴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畜力之一,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由此形成的驴文化则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的驴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各类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北方、西北地区已经开始引进并且饲养驴了;秦汉时期,驴大量被引进到中原地区并开始与文人诗赋结缘,入饲皇家园林;魏晋时期,驴扬名于文人雅士之中,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对驴的贬低,初显驴文化分流端倪;唐宋时期,失意文人、政客寄情于驴,形成了以“诗人骑驴”文化和“黔驴”文化为代表的两支重要的支系文化;元明清时期,在唐宋以来驴文化的深远影响下,驴文化在新的文学领域有了拼一步的发展.

  • 标签: 魏晋 唐宋 诗人骑驴 黔驴文化
  • 简介:自行车传人中国19世纪末,意大利人爱尔登首先发明自行车,不久传入德国,紧接着又由德国传入我国。首批传入我国的是德国“勾”字牌自行车(因车架上有一V字商标),为数不多,只有十几辆。这种车是木质车轮圈,南方称钢圈,北方称瓦圈,笨轮(即死飞轮,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因此不能用脚蹬板上车,而是在后轴的两端各安装一个约四英寸长的钢棍(北方称拐子,本身有丝扣,拧在后轴上,供左右上车使用。那个时候,都是从车的后部上车,先用脚蹬在后轴的铁棍(拐子)上,边跑边迈腿,然后蹿上车座,不像今天,先将脚踏在脚蹬板上,边滑行边上车,轻松自如地坐在座位上。后来,法国、意大利的自行车先后传入我国。

  • 标签: 自行车 中国 轶事 意大利人 19世纪末 德国
  • 简介:大山初惠,是一位刚刚辞世的九旬日本老人,弥留之际,嘱托儿孙一定要埋骨我国河南鹤壁。这位享年90岁的老人为什么有此遗嘱?大山初惠,1923年11月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1940年至1942年,她在鹿儿岛县助产士学校学习。为了学到更多的医学知识,1942年从日本的助产士学校毕业后,便来到中国锦州满铁看护妇学校学习。通过亲眼目睹,她对身处日军铁蹄下的苦难的中国人民深表同情,对日本的侵略罪行深恶痛绝。1945年8月,大山初惠从锦州满铁看护妇学校毕业后,被安排到锦州满铁医院做护理工作。1945年9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接收了锦州满铁医院。学习期间,她了解到共产党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解放受苦大众的,便放弃了被遣返回国的机会,自愿留下来参军,当上了一名医护兵。

  • 标签: 中国人民 日本 老人 共产党领导 1940年 医学知识
  • 简介:1嫁给刘烨,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决定。我觉得演员特别容易谈恋爱,可能是我看到欧洲的演员,他们很容易找女孩。所以我一开始就担心这个。但是我发现刘烨责任心很强,比我爸还强。

  • 标签: 安全感 中国 责任心 刘烨 演员 女孩
  • 简介:门阀士族的衰亡是中国古代史中的根本问题之一,不仅受到了中日学者的广泛关注,欧美研究者在其中亦有过突出的贡献.尤其在1980年前后,伊佩霞(PatriciaEbrey)、姜士彬(DavidJohnson)等人的专著先后问世,至今依然是中古社会史中居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作品.

  • 标签: 贵族 国中 中国古代史 门阀士族 研究者 社会史
  • 简介: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历史悠久,连绵不断。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志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施行后,地方志工作走上了依法治志的轨道,在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地方志工作条例》 修志 盛世 中国梦 优秀文化传统 新中国成立
  • 简介:之所以将《论语》定义为人生宝典,是因为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宋朝宰相赵普有一句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日本企业管理之父涩泽荣一有一本书叫《论语与算盘》,意思是说有一本《论语》在手就可以经营世界上最好的企业。一、孔子与《论语》《论语》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语录集。孔子是中国的圣人,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在全世界被评为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标签: 《论语》 中国历史 人生 企业管理 涩泽荣一 文化名人
  • 简介:小林清(1918—1994年),原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级研究员、市政协委员。他原是一位日本皇军,被俘后幡然觉悟,并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一直生活在中国。1918年4月,小林清出生在日本大阪府松原市三宅町(村)一个生活艰辛的小市民家庭。1938年春,刚满20周岁时,被征召入伍。1939年秋,其所在的驻烟台独立步兵第19大队第2中队在一次“扫荡”中,被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所属东海部队包围,小林清子弹打光了,抱着机枪企图逃跑,被一块石头砸到脑袋,立时昏了过去,等到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八路的担架上。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日军 日本大阪 1939年 政协委员 抗日战争
  • 简介:按在本书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交代一下所收录文章的“来源”:《作为超社会体系的文明》,以《超社会体系——对文明人类学的初步探讨》为题,发表于《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5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文明,及有关于此的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和社会学观点》,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 标签: 中国人类学 社会体系 文明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前言 社会人类学
  • 简介:1949年1月,长居北平的"洋教授"傅汉思第一次来到江南之地苏州九如巷张家。这处院落曾见证了作家沈从文上门求婚,也见证了周有光先生与张允和的朦胧情愫。现在,三十六岁的张充和偕"洋女婿"傅汉思第一次回娘家。洋女婿的到来,引起了张家上下的好奇和担心。前前后后,张充和身后不缺追求者,最终却选中了一位洋人,并很快在北平成婚。

  • 标签: 情缘 中国 1949年 沈从文 周有光 北平
  • 简介:10年前,去美国西海岸招聘IT技术人才,需要介绍全聚德烤鸭、良子按摩以及满大街的卡拉OK——回忆起当年自己为那场招聘会所做的宣讲PPT,55岁的张宏江先生依然忍不住笑了出来,他将这些称之为—种感性的艺术,而在那份PPT之外更具有说服力的,是他自己的故事以及对中国机会的宣讲。

  • 标签: 张宏 中国 全聚德烤鸭 技术人才 卡拉OK PPT
  • 简介:中国古代的胎教观念,强调外界事物能够对孕妇产生影响,孕妇的言行均须符合胎教的要求。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学界开始从挽救民族危亡的层面来提倡胎教。而随着西方医疗知识的传播,胎教也开始等同于怀孕期间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

  • 标签: 胎教 人种 医疗保健
  • 简介:许肇南(1886—1960年),名先甲,肇南为字,号石楠,贵阳人,其父许尧父出仕四川省巫山县县令。许肇南4岁丧父,由母谭扬秀(贵州清镇人)抚育,得塾师路幼清授古文诗书,并将女儿路彬许配于他。1903年许肇南入四川高等学堂学习,曾秘密加入同盟会。1906年,许肇南赴日本留学,两年后转入美国伊利诺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是贵州第一位留美学生。

  • 标签: 水利科学 留美学生 伊利诺大学 高等学堂 机械工程系 宣统二年
  • 简介:姜春云,山东莱西人,16岁参加革命,长期在山东工作。1987年任山东省代省长、省长,1988年后任山东省委书记,1992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1994年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标签: 姜春云 生态文明 中央政治局委员 访谈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国
  • 简介:芷江洽降1945年,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进入第14个年头。种种迹象已经表明,目本法西斯侵略者已经处于山穷水尽的地步。这一年的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杜鲁门、丘吉尔在柏林郊外举行波茨坦会议,共同签署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时,亦在《波茨坦公告》上补行签署。

  • 标签: 日本投降 中国人民 《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会议 抗日战争 侵略者
  • 简介:郭沫若(1892-1978),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 标签: 中国学 近现代 手迹 书法 《女神》 中国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