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如果从舞台作品的角度来观察一年来的戏剧状态.可以清晰地看到.2011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戏剧作品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几乎是其它年份难以相比的,这也增加了宏观把握剧坛实绩与走向的难度。因而.这篇文章只能择其要点。以点带面地进行扫描.尽管难免顾此失彼的偏颇.但至少能够记录下这一年戏剧不断前行的足迹.

  • 标签: 戏剧舞台 戏剧作品 宏观把握 以点带面 剧坛
  • 简介:"后戏剧剧场"概念由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提出,它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新剧场的审美逻辑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构建。"后戏剧剧场"的审美逻辑与后现代哲学精神相互之间存在同源共生的关系。"后戏剧剧场"的理论构建资源主要来自法国后现代理论,雷曼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剧场实践归纳出完整的体系。本文分别从后戏剧剧场的发生背景与命名,后戏剧剧场的核心理念,以及对后戏剧剧场的批判性反思等三个方面讨论其与后现代理论之间的关联,从而进一步考察剧场实践与理论构建之间的复杂关系。

  • 标签: 后戏剧剧场 雷曼 文本
  • 简介:新世纪十年.中国戏剧已经熬过它最窘迫的时期.缓慢与艰难地走出低谷.整体状态开始逐渐回升。但我们还不能放弃对历史的认真反省,回顾往昔,中国戏剧整体上的价值错置,实为戏剧陷入危机最为关键和致命的内在根源。因此,戏剧要避免重蹈覆辙.保证未来的健康发展.价值重建是其当务之急。

  • 标签: 中国 戏剧艺术 价值重建 传统戏剧
  • 简介:戏剧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重要的文艺形式全面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生活由此变得如同戏剧。造成舞台延伸进入生活、戏剧与生活交融混同的根本原因是这一时代的革命意识形态。革命意识形态赋予六七十年代戏剧以"现代性"品质,也最终促成了戏剧的僵化。

  • 标签: 戏剧 革命 舞台 延伸
  • 简介:探讨布莱希特在拉丁美洲的接受问题,其实也就是探讨拉美的现代戏剧本身。因为对于这个大陆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工作者和戏剧团体而言,布莱希特可以说是他们共通的出发点。那么,布莱希特是在怎样的意义上成为了他们的出发点呢?每个人、每个团体对于布莱希特的接受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

  • 标签: 布莱希特 戏剧团体 拉美 戏剧工作者 接受问题 拉丁美洲
  • 简介:由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西安市戏剧家协会主办;西安中菲集团西舞秦腔剧院承办的“2011西安戏剧发展论坛”于20i1年12月-13日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西舞秦腔剧院隆重举行。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 标签: 发展论坛 西安市 戏剧家 成功 新闻出版局 宣传部
  • 简介:叙述了灯光设计师创造性用光理念的几个方面,如营造舞台氛围的布光手法,处理好灯光设计与舞台空间的关系,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灯具等。

  • 标签: 灯光设计 光线 舞台照明 灯具
  • 简介:清代以后,工商业行会会馆在中国各地兴起,它们主要在祈神祭祀和缔约祭祀的基础上营运各自的家乡戏剧,使地方戏剧得以在全国的城市中传播;它们向本行或外行出借戏台以作唱戏之用,初步建立了商业剧场的规范,在中国戏曲史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 标签: 清代 会馆戏剧 戏庄 戏园
  • 简介: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的儿童戏剧教育是通过法规的制定及政策的推行来实施的,行政当局基本上是主要的推动力量。20世纪60年代,台湾儿童戏剧走入校园。而"教师写作研习营"的举行,亦成为快速提升儿童剧本写作的推动力量。而"创作性戏剧"教学引进于60年代,主要推动于80年代。"创作性戏剧"被引介到台湾,为台湾本地儿童戏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勇于尝试的"实验"精神,逐步开创出80年代后期台湾儿童戏剧教育的新发展方向。台湾的儿童戏剧教育在开创中实现了融合,而在融合中又得以进一步的开创。

  • 标签: 儿童戏剧 戏剧教育 台湾地区
  • 简介:戏剧评论对戏剧艺术的发展和提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下戏剧评论相比戏剧创作还有些薄弱。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本期特地推出三位作家、评论家时孙豹隐同志戏剧评论的笔谈,以期引起读者关注,呼唤出更多、更好、更加切合实际的戏剧评论之作。

  • 标签: 戏剧评论 戏剧艺术 戏剧创作 读者关注 评论家
  • 简介:望江县云江黄梅戏剧团始建于2005年6月,2009年申请注册,2010年正式挂牌成立。团长江霞从小喜爱黄梅戏,她生在戏窝子,黄梅戏旋律始终萦绕耳边,她聪明好学,尤其对黄梅戏更加敏感,别人看戏只看热闹,她看戏却看“门道”。一举手,

  • 标签: 黄梅戏 望江县 剧团 2009年 2010年 旋律
  • 简介: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RichardWagner)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著名歌剧改革家,十九世纪享誉欧洲的最伟大音乐家之一。瓦格纳首次提出了“乐剧”(musicdrama)的概念,其代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DerRingDesNibelungen)是划时代的经典乐剧,

  • 标签: 《尼伯龙根的指环》 瓦格纳 戏剧结构 乐剧 浪漫主义时期 十九世纪
  • 简介:在余上沅主持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十四年历程中,国立剧专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办学时间最长、师资最精良、教学水平一流的现代戏剧教育机构。它先后招收学生千名以上,试验了四次学制改革,不断吸收留学归国的戏剧专家来校任教,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课程设置,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演出制度。这无一不与余上沅前瞻、开明、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关系密切。

  • 标签: 余上沅 戏剧教育 兼容并蓄 改革
  • 简介:对地域文化资源本身的艺术转化,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文化精神、审美特质乃至艺术形式的转化,都属于地域文化资源的艺术化。甘肃当代戏剧注重文化资源的内在提升,不断地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所负载的人文、地理信息,给文化资源不断赋予新的意义,这是内创新。

  • 标签: 文化形式 创新 戏剧 当代 甘肃 地域文化资源
  • 简介:"奇卡诺戏剧之父"路易斯.瓦尔德兹的代表作《佐特装》虽深受观众喜爱,但一直受到来自族裔内外的质疑和批判。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着重分析了剧中以亨利.雷纳为代表的新一代奇卡诺人的生存困境和身份危机以及他们的顽强抗争和艰难抉择,从而探寻文本背后的文化策略,剖析该剧深层的文化魅力和在作者创作转型期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了瓦尔德兹为奇卡诺戏剧的生存与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

  • 标签: 奇卡诺戏剧 《佐特装》 生存困境 身份危机 文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