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书系》,对从文明戏时期到建国前夕这一阶段的重要戏剧理论批评著述进行集中影印,为现代戏剧研究保留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书系》本着“依史看,以勾史”的思路,其编纂体例及对内容的择取,使整套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按照原书出版时间的先后编排书籍,以求勾勒现代戏剧运动史之轮廓;二、书籍的收录,又以各阶段美学动向为内在支撑,勾画出中国现代戏剧观念的演变历程;三、线性勾勒中,注重对重点戏剧家或戏剧现象的凸显;四、内容选编方面,力求面面俱到、风格多元;五、收录具有代表意义的外国译著。本文从以上五点对《书系》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其在戏剧理论批评领域的重大贡献做出评价。

  • 标签: 现代戏剧理论 现代戏剧批评 戏剧运动史 戏剧观念史
  • 简介:孙瑜是中国早期电影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由于他系统的电影知识是在美国留学时所取得,因此在电影的空间观念上,孙瑜坚持以叙事为核心的整体空间观,在剪辑上使用美国电影建立的“连贯性系统”。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使孙瑜电影在影像语言的表达上突破封闭空间,学习借鉴苏联杂耍蒙太奇风格,直接与观众对话。

  • 标签: 孙瑜 电影 风格
  • 简介:大型民族歌剧《江姐》是新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结合笔者饰演江姐的舞台实践,对这一角色唱段的艺术处理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了"江姐"唱段的声音处理,其中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是声音处理的艺术要素;接着从咬字吐词、唱腔、装饰音的处理论述了演唱要有韵味;最后从情感体验与表现,"哭戏"中情感表现的度进一步论述情感的准确把握。

  • 标签: 歌剧“江姐” 唱段 艺术处理
  • 简介:我的家乡在晋西的临县,我生长的年代正是戏曲繁荣发展的年代。在这里,村村社社有戏台,既演出大戏中路梆子,又演出当地特有的剧种临县道情,还有流传广泛的二人台。县里有两个专业的晋剧团,一个专业的临县道情剧团,还有大量的民间业余剧团。每到过年过节和农闲时节,到处可听到梆子戏的激越唱腔、道情戏的委婉曲调,以及二人台的悲怆歌声。演员通过自己扮演的人物和故事,表达对历史万物、人情世故的态度,抒发人间的喜怒哀乐;观众通过看戏,增长历史知识,辨

  • 标签: 文斋 道情戏 业余剧团 晋西 中国传统戏剧 程砚秋
  • 简介:"鸡鸣闻三省,龙吟晋豫秦",黄河飞下龙门,掉头浩荡东流;在这个陕西同州(今大荔)、山西蒲州(今永济)、河南陕州(今陕县)的黄河金三角地带,梆子腔(山陕梆子剧种)生发崛起。迎着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风暴,以其"繁音激楚,热耳酸心"的时代音调,作为"花部"的盟主,席卷中国广大地区的戏剧舞台,形成了众多的梆子声腔剧种。这些剧种的音乐体制是"以乐就诗"的板腔体(板式变化体),而相异于"雅部"昆曲的曲牌体。由于戏剧多植根于农村,与农事劳动及节日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理形势独特,随着山陕梆子在山西本

  • 标签: 黄河金三角 板式变化体 蒲州梆子 山西人 曲牌体 雅部
  • 简介:中路梆子其源头是山陕梆子。清人严长明在《秦云撷英小谱》"祥麟"条中云:"申生祥麟者,小字狗儿,居渭南……年十六,又四载归。入室后父母尚在亡,有云见之亡山西者,复弃家渡河,由蒲州售技至太原访之。一日,演剧于沈竹坪观察署,偕从列侍中,有老叟似其父。时方登场,瞥眼不觉失声。询其故,令相识认,果然其母亦在署。闻亟趋出,抱持之,各相视恸不能起,座中皆泣下。观察感动,厚赠之,令其俱归。返旧居,置田五十亩于鞧河川原上,将事亲

  • 标签: 严长明 田五 秦云 侍中 山西人 申生
  • 简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声"与"韵"的审美追求由来已久,民族声乐在"声"与"韵"的表现上越来越丰富,突出了民族声乐的个性和特色,并在不同的民族声乐作品中体现了"声"与"韵"表现力的精髓,突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审美风貌和精神。民族声乐只有植根于本民族本地区的土壤,充分表现其风格与韵味,才能显现其民族特色和生命力,把作品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来。

  • 标签: 民族声乐 声音技巧 声乐审美 韵味
  • 简介:在世界人民的共同繁衍下,爵士乐已成为浓缩的现代文化结晶。当前,人们认识和理解的爵士乐更多的是一种音乐形式,停留在旋律与音符上,而对于中国爵士乐的发展却知之甚少。基于此,本文分三个时期来分析阐述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期对爵士乐的中国历程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 标签: 爵士乐 中国 传播 发展
  • 简介:民国时期是戏曲期刊盛行的时期。数量众多的民国戏曲期刊不仅是戏曲文化的传播载体,还是戏曲传播的媒体。这些期刊树立传播理念,参与戏曲生产、戏曲批评,建构伶人形象,是民国时期戏曲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民国戏曲期刊具有学术理论价值、文献资料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传播 戏曲 期刊
  • 简介:本文对中小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进行了探讨。首先,要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与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感;其次,在激发绘画兴趣基础上探索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 标签: 兴趣 创新 协作
  • 简介:在中国传统戏曲理论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对戏曲“体贴人情物理”本质特征的认识。结合元明清曲家的言说和论述,再辅之以具体的文本分析,可以认识到“体贴人情物理”不仅是戏曲创作的目的和艺术追求,而且是戏曲创作的途径、方式和规律。从文献的角度厘清“体贴人情物理”的内涵与意义,对认识戏曲文体的特征、研究传统戏曲的创作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认识戏曲特征的创作视界。

  • 标签: 传统戏曲 体贴人情 创作追求 创作论视界
  • 简介:戴熙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最为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私淑清初著名书画家恽寿平,这一方面与其自藏恽寿平作品并在友人处寓目其作品,被恽寿平作品的“空灵”特质所感染有关;另一方面,他对恽寿平画论思想有很深的领悟,认为作画“不当执笔墨”“不可以迹求”,归根结底应当“以气味为嫡传”。

  • 标签: 戴熙 恽寿平 师法 气味
  • 简介: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京剧化妆是角色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鲜明的程式特征,又有不同的风格样式。为了使表演艺术更趋完美而富于感染力,就需要化妆造型的密切配合来得以呈现。可以说,脱离了化妆造型,京剧艺术也就失去了风采且成为不完整的艺术。在审美趣味上,京剧化妆造型与其他门类化妆不同,更追求完整、夸张、强烈、图案化、装饰性的艺术效果。

  • 标签: 化妆造型 风格样式 角色造型 图案化 《霸王别姬》 审美趣味
  • 简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夫·奥尔夫创立的,最开始是一种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音乐训练教育体系,它的主要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发掘儿童最原始的本性,以人本身最自然、最本土的状态实现对音乐的感悟。由于奥尔夫教学法在多年的基础教育实践中效果非常显著,现在已经慢慢发展进入到高校音乐的教育体制中,被用来完善和改革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使高校音乐课朝着崭新的方向发展,不再只是重技能技巧而是着重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对于提高普通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来分析本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 标签: 高校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实践意义
  • 简介:古琴曲《广陵散》作为我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能够在中国广泛流传,其主要原因是该曲具有独特的演奏艺术特色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广陵散》的演奏特点主要体现在古琴曲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巧妙的调式安排以及丰富多元的音乐主题;而《广陵散》的文化内涵则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人民反抗暴政的歌颂以及对于魏晋时期社会矛盾的深刻揭露。同时,古琴曲《广陵散》也展现了魏晋名士嵇康个人超凡的音乐造诣。

  • 标签: 古琴曲《广陵散》 演奏特点 文化底蕴
  • 简介:近年来,随着高校美术专业的扩招,大学阶段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培养美术教师和艺术家,更多的学生要成为实用技能型人才,进入传媒、广告、动漫等与设计有关的各个行业。设计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活动,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因此大学阶段对创意思维的训练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希望通过对创意思维训练的总结与研究,引起广大师生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意训练的关注与重视。

  • 标签: 创意思维 艺术设计 创造力
  • 简介:作为历史人物与文学形象,曹操的形象大相径庭。一九九四版与二〇一〇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的出现,较之传统的评价有了改变、突破和扭转。本文通过新旧两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分析,认为相较于传统上对历史人物曹操和文学形象曹操的评价定位,以及《三国演义》、传统地方戏曲等文艺作品对曹操的描叙贬低,九四版电视剧的曹操形象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而对传统文艺作品描叙和评价的彻底扭转和颠覆,则是在一〇版电视剧里出现并完成的。

  • 标签: 电视剧 三国演义 曹操形象 分析
  • 简介:剧作家田川作为民族歌剧的又一面旗帜,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歌剧发展的历史,可谓是了如指掌。本文通过连载的方式,较为全面地梳理田川的歌剧思想,反映出这位歌剧前辈独到的艺术见解与正确的歌剧史观,为后人提供一点可资借鉴的经验。

  • 标签: 创作论 《小二黑结婚》 八九十 艺术构思 名著改编 小二黑
  • 简介:本文中,笔者根据近五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大专院校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生源情况,即艺术生占绝少部分,并且基本功薄弱,现行的艺术设计美术基础与本专业方向不能很好的匹配,所以我对现行的美术基础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用数字绘画方式代替传统笔和纸张的绘画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力,让学生更好地与后续课程接轨并紧跟行业轨迹。

  • 标签: 有趣 快速 美术基础 数字绘画 游戏设计与制作 教学改革
  • 简介:石挥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话剧表演艺术大师。以1940年为分界线,他的表演创作经历了在北平和在上海的两个阶段。1935年至1940年期间,石挥在左翼、抗战戏剧运动的影响下,吸收戏曲等传统艺术的表演技巧,形成了最初的戏剧观念,并总结了一系列演剧理论。1940年后,石挥南下“孤岛”上海,他之前形成的戏剧观念与演剧理论得到深化,其表演艺术成就攀上了巅峰。

  • 标签: 石挥 戏剧观念 表演理论 北京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