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如今博客遍地开花,舞怎能袖手旁观?纵观舞博客,感慨舞蹈界藏龙卧虎,很多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武功”路数有的如金风细雨楼,有的似五虎断门刀,有的若黯然销魂掌,正所谓“高手在民间”。本栏目每月将从新浪舞蹈圈(http://q.blog.sina.com.cn/dance)选取若干博客精华献于众人。“舞博客”倾听舞者的心声,我们在这里交流、成长,展示生命的光彩,碰撞思想的火花——编者

  • 标签: 博客 .com BLOG 舞蹈 新浪
  • 简介:萨满舞作为世界保护遗产抢救活态文化工程之一,是我们为之关注的,作者就在蒙古族萨满舞(舞)“口述史”访谈期间获知在内蒙古通辽科尔沁地区毛林腰肚村有一位近百岁老萨满存在,由此对其作了全面的了解与调查,同时该文还将科尔沁地区蒙古族萨满舞蹈(舞)作为案例分析探讨了其存活的历史成因及其现状。

  • 标签: 蒙古族萨满舞蹈(博舞) 科尔沁地区 历史成因 形态 现状
  • 简介:科尔沁""仪式是科尔沁传统文化中保存得较完好的民间信仰仪式,以丰富的歌舞表达其宗教内涵,体现了科尔沁蒙古族的文化特质。本文通过对科尔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镇北腰林毛都嘎查呼日勒""、天亮沃德干和科尔沁左翼后旗伊胡塔镇衙门营子嘎查白毛敖海""三个调查点多年的田野调查,并结合史料记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析科尔沁""仪式的过程、结构、歌舞行为、符号等,试图阐释其文化结构和艺术形态中蕴含的意义。

  • 标签: 科尔沁“博” 仪式 结构 歌舞
  • 简介:中国的新舞蹈,和其它姊妹艺术一样,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不过它最年青,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甚至更远,但它的成长期则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年代。这个成长时期的新舞蹈,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在血与火的锻炼中成长起来的,同时,它又是中国新舞蹈艺术日后繁荣发展的根基。

  • 标签: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舞蹈史》 刘云 舞蹈艺术创作 戴爱莲 现代派舞蹈 人文精神
  • 简介:舞台上的她,光彩照人,神情肃穆,像一尊慈眉善目的女神雕像。仰望苍穹,只见她右手高高伸向天空,似乎是在向宇宙苍穹召唤着什么……

  • 标签: 韩国 梅子 女神 召唤
  • 简介:舞蹈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高度的专业化在促进舞蹈专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例如过分追求技术而忽视艺术素养,过度专业化而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和识教育一样,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舞蹈专业教育应与识教育融合,通过对舞蹈专业的学生进行"大舞蹈观"和"大教育观"的识教育来实现舞蹈专业教育的识化,让舞蹈专业教育超越技术的训练,回归到人文艺术和社会需求上来。

  • 标签: 舞蹈 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 大舞蹈
  • 简介:刘畅于2000年至2006年间在原解放军艺术学院(简称“军艺”,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学习了6年舞蹈,毕业后赴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参加工作,2009年重回母校完成戏剧表演专业学士、硕士学位的学习,毕业之后进入“开心麻花”剧组,一度成为该剧组经典剧目“男一”的不二选。

  • 标签: 青年舞蹈 刘畅 解放军艺术学院 制作人 戏剧表演专业 2009年
  • 简介:文学形象──舞蹈形象──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李承祥广州芭蕾舞团来首都初次亮相,可以说是一炮打响,在艺术界和广大观众中获得了普遍赞誉。他们演出的大型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中国芭蕾舞剧《兰花花》、古典芭蕾舞《巴赫塔》、现代芭蕾《拉赫曼尼...

  • 标签: 《安娜·卡列尼娜》 文学形象 渥伦斯基 芭蕾舞剧 舞蹈形象 卡列宁
  • 简介:辽宁芭蕾舞团创作的四幕大型芭蕾舞剧《二泉映月》(以下简称《二泉》)诞生于1997年,首次推出于1997年12月全国舞剧观摩会上,《二泉》获得普遍的好评,囊括了舞剧调演的全部奖项(优秀剧目奖、编导奖、作曲奖、舞美设计奖、灯光设计奖、演员表演奖)。为了搞成精品,在崭露头角的基础上,辽宁芭蕾舞团发扬连续作战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邀请省内外多位艺术专家,集中各方面力量进行了艰辛、细致、深入的加工修改和紧张排练。

  • 标签: 芭蕾舞团 《二泉映月》 芭蕾舞剧 舞美设计 作曲 剧目
  • 简介:裕容龄(1883-1973),小时曾居住香山县南屏村(今属珠海),所以她从来就把自己视作香山人。她的父亲裕庚是汉军正白旗人,曾任职衔为“大仆寺少卿”的一品官。她12岁

  • 标签: 中国 芭蕾舞 舞蹈演员 裕容龄 文学素养 舞蹈生涯
  • 简介:身份认同是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性共同作用,而达到的期望与被期望的多重角色形貌,包含对应关系的角色扮演、情感参与的身体动作变换等。通过分析湘西苗族花鼓舞传承,尤其是龙英棠、石顺明两位为例,阐述族群文化与个体生命认知互动所形成身体舞蹈语汇的差异性,分析传承作为族人、演员、鼓王等角色时的身份角色话语,提出研究"非遗"民间舞蹈传承的身份认同,或有助于研究和尊重传承个体能动性的存在,推动"非遗"民间舞蹈的传承实践。

  • 标签: 身份认同 传承人 身体 湘西苗族花鼓舞
  • 简介:是一个跨境而居的人口较少族群。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发现较晚,其传统舞蹈保留得较为完整,并不为外界所知。经过长期田野调查,笔者发现莽传统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这些特征是莽人在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通过对莽传统舞蹈的具体形态、莽传统舞蹈的典型特征因子分解、莽传统舞蹈的生态项诸因子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莽传统舞蹈与其生存环境的特征,以此加深人们对莽传统文化的认识。

  • 标签: 舞蹈生态学 莽人 传统舞蹈 生境 分析
  • 简介:舞蹈带着人们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代代的繁衍中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远古时期的民间舞蹈作为原始的生命形态。生活方式局限在大量的巫术活动和对神的崇拜当中,它实质上是神崇拜的表现。因此将它视为神之舞,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这时的舞蹈具有一种团结的意识,是社会心理凝聚力的象征;是人们心灵交相呼应的,比起“神”之舞是一个思想意识上的巨大飞跃,开放的文化。使中国

  • 标签: 生命形态 中国民间舞 文化内涵 审美特征
  • 简介:20世纪末,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在浙江省台州市举行,这是历史上规模最盛大的一次非职业舞蹈繁荣发展的集中展示,共有经录像初评入选的获铜奖以上的舞台舞蹈171个、广场舞蹈18个,汇集现场角逐金、银奖,真可谓群星璀璨奇葩争艳。

  • 标签: 第十届“群星奖” 舞蹈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事业 广东 艺术创作
  • 简介:少数民族舞蹈是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被大量保存在民间仪式和岁时节庆之中,为少数民族舞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歌舞团创作的土家族大型婚俗舞剧《土里巴》为个案,通过对该舞剧的创作背景、仪式过程和艺术审美进行分析,强调少数民族舞剧创作所依存着的肥沃的民俗文化土壤。

  • 标签: 土家族 婚俗 舞剧创作 《土里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