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唐玄宗的乐舞观是较为成熟的。在其统治的前期,他清晰认识到乐舞与政治的关系,能够灵活而节制地使用乐舞,使其对政治环境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唐代音乐造诣最高的帝王,玄宗对乐舞的艺术性有极深刻的认识。他不仅承认乐舞的娱乐作用,将其作为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且肯定乐舞自身的审美属性,使之从政治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唐玄宗乐舞观的文化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他能使乐舞为政治服务,成为巩固统治、促进君臣团结的手段;另一方面,他提高了唐代乐舞的艺术水平,推进了唐代胡汉文化的交流。

  • 标签: 唐玄宗 乐舞观 文化意义
  • 简介:基于特定山川地貌、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地域文化视野为当代地方风情歌舞的兴盛和繁荣提供了有力的客观支持。当代地方风情歌舞创作迭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在舞蹈"仿古"热潮后出现的民族歌舞文化的"寻根"。本文重点将新时期以来风情歌舞创作形态分为三大类别:一、以"原生态"为价值取向的民间歌舞的"善本再造";二、风情歌舞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实景演出"的兴起;三、从"个性"到"概括"风情歌舞形态的舞台化归纳。在对上述创作形态分析的同时,笔者试图剖析地域文化视野与其相关的风情歌舞形态如何相互借力,在大众文化时代普遍"逐俗"的脚步下营造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 标签: 地域文化 风情歌舞 创作形态 原生态
  • 简介:本文从文化生态保护理论看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后羌族羊皮鼓舞的传承,通过对羌族羊皮鼓舞形态的整体性保护,探讨文化生态保护下羌族羊皮鼓舞传承多样化的方式,对如何就羌族羊皮鼓的传承形成文化生态的联动,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

  • 标签: 羌族 羊皮鼓舞 文化生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开路"是流传在河南省桐柏县的民间丧葬文化遗产,是丧葬仪式中的民俗舞蹈。本文从舞蹈人类学的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文献分析和宗教仪式理论等方法,通过对桐柏山区民间丧葬仪式舞蹈"开路"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仪式过程、内容、神仙系统、八卦舞谱、仪式音乐的艺术特征等进行解读,揭示了民间丧葬仪式中的舞蹈与民俗民风之间的关系,探索古老的八卦舞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在中国舞蹈传承与发展中的价值。

  • 标签: 舞蹈人类学 桐柏县 丧葬仪式 “开路” 八卦舞谱
  • 简介: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在全国最早、最系统地将中国古典舞"身韵"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训练课程,纳入其中专教育层次的课程设置当中。这给了军队舞蹈一个深层、自洽的审美载体与文化载体。经过传承与坚守,在定位性质、审美特征、教学思路、训练目标等方面业已形成相对独立的、纯粹的、专业的训练理念与实践。这是军艺舞蹈系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一种身份认可、文化认可、价值认可。其教学成果已经深切地影响到了军队的舞蹈创作,从语言、情感、风格、题材等各个方面给予了丰富的滋养与支撑。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将之前的军队舞蹈观念放大为"跳国人之舞,树国人之风"了。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身韵 训练 审美特征 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