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比较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发源于以长安(今西安)为中心的我国西北地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西汉时期,为了保卫边陲和维护河西走廊至西域之间道路(即丝绸之路)的畅通,汉王朝与西域地区、今伊犁河上游一带的乌孙(今哈萨克族)部落亲密交往.汉武帝于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将宗室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册封为乌孙公主、下嫁与乌孙王军须靡(王号“昆弥”)结为亲眷。临行前,汉武帝怕公主途远思念,指使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箜篌等木质乐器而创制了一种便于在马上演

  • 标签: 乌孙公主 西域地区 汉王朝 元封 刘戊 民族乐器
  • 简介:的历史由来已久,但真正有所发展却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其中乐器的改造与创新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作者张子锐同志曾直接参与过多项对乐器的改革与研创工作,文章通过大量事实依据及其亲身感受,历史性地回顾了建国以来的发展过程。

  • 标签: 大阮 音孔 秦琴 民族音乐 艺术实践 中央音乐学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民族乐器中属弹拨乐器.在汉武帝时就有,称秦琵琶。东晋(317—420)时有一个叫成的人精通这种乐器的演奏。到了唐朝武则天时称这种乐器为“成”、后来才称之为有一个圆形音箱和一根直的柄,3弦或4弦.12品。

  • 标签: 民族乐器 弹拨乐器 家庭教育 音乐教育
  • 简介:<正>半个多世纪前,日本著名音乐家田边尚雄曾经写过一本名为《音乐与生活》的书,其中谈到:民族乐器的改革问题,大意是民族性乐器一般都带有该民族的色彩和特色,不过有不少这类乐器,从音响学的角度来说,往往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音量太小、共鸣欠丰、音域窄小、转调不便等等,就发展来说,它们需要加以改进。可是,当人们把这些不足之处加以弥补之后,却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们原有的色彩和特点,在不同的程度上减弱甚至消失了。实践表明,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民族性乐器的改革上,难度大、问题多,不容易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或者即使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仍然难以推广的一

  • 标签: 民族性 民族乐器改革 音响学 音乐家 音域 改革问题
  • 简介:目前所发表的关于乐历史研究的学术文章,尚未涉及元代的。以元代诗词为史料,进行探讨与分析,揭示元代上到朝廷重臣下到民间文人中广泛流传的生态风貌,展现众多摘名家精湛绝伦的演奏技艺,从而证明乐艺术在元代仍处于兴旺发展时期。

  • 标签: 元代 诗词 生态
  • 简介:要取得的常用音区的最佳音质,就要掌握触弦点、触弦角度、触弦方向等最佳运作。要取得理想的音色变化,也要研究以上各因素的变化及调控方法。

  • 标签: 阮咸 琵琶 音质 触弦点
  • 简介:文章介绍曲《蓝关雪》的创作意图,以及韩愈其人与其诗的相关历史背景,揭示了《蓝关雪》音乐表现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作内容丝丝入扣的对应关系,同时逐段详细地解析了乐曲的音乐内涵与创作特点。

  • 标签: 阮曲 《蓝关雪》 韩愈 音乐内涵 创作特点
  • 简介:长安古乐源于隋唐燕乐,后逐渐形成宫廷与民间交相辉映的既庄重典雅又粗犷质朴、既委婉细腻又憨拙豪放的多姿多彩、混合多元而又趋于一体的独特音乐风格。吸取长安古乐为素材所创作的曲就如同以长安古乐为母体而孕育出的新生命,传承着长安古乐的基因,体现出长安古乐所具有的风格特点。本文在论述中列举三例,以“典雅深沉,憨拙雄浑”八字概括为长安风格曲的总体艺术特点。

  • 标签: 长安古乐 长安风格 艺术特点
  • 简介:民族乐器最初采用的演奏方法是指弹,后来与最初采用拨弹的琵琶相互学习和借鉴,逐渐形成指弹与拨弹两法的长期并存。在右手演奏方法方面,目前演奏界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提倡以指弹为主;二是提倡以拨弹为主;三是提倡指弹、拨弹并存于一人之身。

  • 标签: 民族乐器阮 演奏艺术 指弹 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