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藏族宗教音乐初探田联韬在我国藏族地区流行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次是本教(亦称本波)。本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属于自然形式的宗教,它崇奉自然信灵与鬼怪。据本教经典记载,本教的创始人是祖师辛饶米保。本教最初起源于西部象雄地方(即...

  • 标签: 宗教音乐 羌姆乐舞 诵经音乐 佛教寺院 佛教音乐 本教
  • 简介:藏族宗教乐舞带有鲜明浓厚的雪域色彩和高原风格,尤其在带有傩艺术性质的乐舞表演中,不仅体现出藏族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而且显示出她粗犷、豪放、古朴的气质与性格。从乐舞的发展中可以窥视到藏族文化发展的脉络。

  • 标签: 藏族 乐舞 苯教 藏传佛教
  • 简介:<正>民歌是用民族语言歌唱的。民族语言对于民歌风格色彩的形成至关重要,尤其对民歌旋律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四川木里拍米藏族音乐,其主要构成部分是民歌,故语言在拍米藏族音乐研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木里拍米藏族与云南省南坪、宁蒗、维西、永胜、丽江等地的普米族同操一种语言即普米语。在云南和四川凡操普米语的居民都有相同的自称。木里沙湾一带藏族自称为“拍米”或“朝米”,云南的自称为“普米”。这里“拍”、“朝”、“普”都是同一词的方言语音变体,是“白”之意,而“米”侧是“人”之意,“拍米”、“朝米”、“普米”意译为“白人”。

  • 标签: 藏族 音乐研究 民歌 民族语言 旋律特征 普米语
  • 简介:戏台楹联,联贴艺术中备受重视的一枝奇葩。自从民族戏剧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因在中国这样以农为本、讲究耕读传家的小农经济社会,戏剧艺术长期起着传播历史知识、扶植人伦道德、扬善抑恶、匡扶正义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城是乡,每当有神会、节庆、农闲

  • 标签: 佚名氏 同州梆子 楹联 州府 乾隆 会馆戏台
  • 简介:儋州调声是海南歌种之一,是一种有歌有舞的民间齐唱形式,它源于儋州山歌却又气质面貌与之迥然不同。它特别善于吸收衍变,深受儋州人民的喜爱,它有很强的自娱性、竞技性、欣赏性等。

  • 标签: 海南儋州调声 演唱分析 齐唱形式 载歌载舞
  • 简介:四川是个多民族的省,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极为丰富。在这绚丽多姿,奇芳异彩的百花园中,有一支独具特色的奇葩,这就是阿坝藏族自治黑水县藏族(阿尔麦人)二声部民歌。它不仅种类多,演唱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也很丰富。一九八四年十二月,我们对黑水县知木林区进行了调查、采录,历时一个多月,邀请了五十二个民歌手(其中最大年纪62岁,最小年纪12岁),录制了不同演唱形式的二声部民歌一百○五首,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 标签: 民歌手 演唱形式 民间音乐 阿尔 黑水县 衬词
  • 简介:贵州黔西南贞丰县中部的布依族中布央的恋俗音乐包括声乐曲“山歌”与“谷婉”,器乐曲有“木叶调”与“闹寨调”。它们运用于恋俗活动的不同环节与场合.分别是恋之序曲——唱山歌,恋之情话——讲谷婉,邀约细语一闹寨调、木叶调。布依族的恋俗音乐经历了音乐品种的变迁和音乐形态的本土渐变,布依族恋俗音乐的功能是“择偶”与“交情”的交融。

  • 标签: 布依族 恋俗音乐 山歌 谷婉 木叶调 闹寨调
  • 简介:黄友葵教授是中国现代声乐的拓荒者,是我国第一代声乐艺术家,三十年代在上海被誉为"中国第一女高音".从教后任国立音乐院声乐系主任,她所培养的许多学生成为我国声乐艺术界的名家、名师.她专注于"中国声乐学派"的研究.她的专著在我国声乐艺术界有着广泛影响.

  • 标签: 黄友葵 “中国第一女高音” 声乐教学 《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
  • 简介:"花儿"和陕北"信天游",属于人类文化宝库中具有经典价值和原创意义的研究对象.对其不断的探究过程,不会"终结",目的也不在于对这一研究对象内涵的"穷尽",而在于不断地"发现"其包含的超越时空的"生命精神"和人性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花儿"和"信天游"研究的进展的标志,不仅在于对其本身的具体地考察分析论证,还在于不断开拓研究的新路向,揭示出对象的新层面,从而使已经成为历史和不断成为历史的研究对象本身具备当代的文化价值,为后世人们提供一个可以不断解读而又不失新鲜感的"文本".当然,这决非随心所欲地任意发挥,而是源于对对象本身原创意义的再认识.李雄飞博士的新作,正是在这方面取得长足进展的理论新著,它不但显示了"花儿"与"信天游"研究的新成果,而且对开创歌谣学的研究新局面,极具启迪意义.

  • 标签: “花儿” 信天游 文化内涵 民间艺术 陕北 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