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托马·瓦萨里.匈牙利钢琴家.1933年生于匈牙利的德布莱森。8岁首次登台,9岁举办独奏音乐会.随后作为神童开始音乐会巡演。14岁时获得了布达佩斯音乐学院举办的“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1953年毕业于李斯特音乐学院。

  • 标签: 瓦萨里 托马斯 独奏音乐会 国际钢琴比赛 音乐学院 布达佩斯
  • 简介:匈牙利虽然国土不大,但是却诞生过李斯特、柯达伊、巴托克这样的伟大音乐家。匈牙利音乐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一直吸引着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目光。2009年,笔者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二届室内乐音乐节”近距离接触了再次来京演出的匈牙利著名钢琴家托马·瓦萨里(TamasVasary),

  • 标签: 瓦萨里 托马斯 印象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爱好者 匈牙利
  • 简介:作为年轻一代的音乐爱好者,我们曾多么羡慕那些迟暮的老一代音乐爱好者,因为他们有幸亲耳聆听过“黄金时代”的伟大钢琴家们的现场演奏,比如:霍夫曼、所罗门、鲁宾斯坦、古尔德、科尔托和霍洛维兹……而1月24日晚上,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里,我们终于穿越了时间与空间,回到了那让无数人神往的时代。

  • 标签: 黄金时代 钢琴家 瓦萨里 托马斯 音乐爱好者 国家大剧院
  • 简介:2015年8月,"第三届‘海泰杯’国际非职业钢琴比赛"在天津成功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荷兰和日本等国家的12位顶尖级钢琴家和教育家参与了评审工作。中国钢琴家的"老朋友"、钢琴家托马·翁格博士也位列其中。在比赛间隙,笔者采访了他。叶柳(以下简称"叶"):你评审过许多重要的钢琴比赛,你认为"非职业钢琴比赛"的标准与其他专业钢琴比赛有什么不同?

  • 标签: 钢琴比赛 托马斯 翁格 顶尖级 复调作品 德彪西
  • 简介:令人销魂的小提琴独奏曲《沉思》,广大音乐爱好者一定非常熟悉。创作了《玛侬》(Manon)、《维特》(Werther)和《黛依丝》(Thais)(《沉思》即出自该剧第二幕第一场中的间奏曲)等27部歌剧的作曲家——马斯内(全名为朱尔·埃米尔·弗雷德里克·马斯内,JulesεmileFrédéric,Massenet.1824—1912),是

  • 标签: 歌剧院 管弦乐 组曲 巴黎 法兰西 哈农
  • 简介:法国作曲家-桑的四部交响诗体现了他精湛的音乐技法和独特的结构思维。他在传统曲体框架的结构基础上,结合对称原则、数比原则等这些“革新的成形手段”,对不同主题材料的展开进行有层次、有秩序的精心设计与整体结构上的综合构思,使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结构组织逻辑和向心力,呈现出简洁而又逻辑的静态形式美感。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作曲家对音乐形式结构的高度关注及其追求音乐形式美的创作理念。

  • 标签: 圣-桑 交响诗 对称结构 斐波那契数列 黄金分割率
  • 简介:对于大多数从事音乐理论研究的中国人来说,格雷高利咏不过是“似曾相识”,除了八个教会调式和无固定节拍等几个总体特征以外,很少有人知道咏的其他情况。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给我国的音乐理论,特别是音乐史学理论的研究造成了损害,因为格雷高利咏不止具有宗教文化的职能,而且还是成功地孕育出西方艺术音乐的胚芽与温床;它不止是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客体,是一种在闹中取静、超世脱俗的,不受节拍惯例及和声概念束缚的纯旋律艺术,不了解格雷高

  • 标签: 圣咏 艺术音乐 教会调式 交替圣歌 音乐史学 音乐理论
  • 简介:无疑的,卡米尔·-桑(CamilleSaint—Saens.1835-1921)和他的许多法国同胞一样,在交响音乐的创作上总是受到日尔曼评论家的轻视与不恭。“法国人也能写出真正的交响曲么?”德国人在说这句话时满脸奚落的表情是可以想见的。不错,法国人开始致力于真正的交响音乐写作是在普法战争后,是爱国主义精神

  • 标签: 卡米尔·圣-桑 第三交响曲 法国 爱国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 创作技巧
  • 简介:奥利沃·梅西安(OlivierMessiaen).1908年12月10日生于法国南部城市阿维尼翁.1992年4月28日逝世于法国巴黎。他的第二位妻子伊乌·劳黑尔德(YvonneLoriod)是一位钢琴家,梅西安题献众多作品给她.并由她担任首演。

  • 标签: 梅西安 耶稣 法国巴黎 钢琴家
  • 简介:流传至今的中世纪圣徒纪传日课(historia)多达数百部。这些作品具有音乐方面的极大价值,因为它们是中世纪新咏创作的范例。本文通过比较两例纪传日课(分别为9世纪无名氏为普瓦提埃的希拉里以及15世纪杜费为圣母玛丽亚创作的纪念日课)来说明单声咏音乐创作的发展。这类音乐创作渗透着记谱法与音乐理论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比起时间上更早的希拉里纪传日课,杜费的音乐更有效地解决了用诗篇歌调吟唱咏的老问题,但也比前者更多地反映了不同的创作自由和限制。

  • 标签: 纪传日课 圣希拉里日课 圣母玛丽亚纪念日课 诗篇歌调(psalmtones) 教会调式 素歌记谱法
  • 简介:梅兰芳先生曾经这么说:"我对于舞台上的艺术,一向是采取平衡发展的方式,不主张强调出某一部分的特点来的。这是我几十年来一贯的作风。"梅氏谈戏论艺的言论极为丰富,其最核心、最根本的,我

  • 标签: 四十年 梅兰芳 中和思想 中国美学史 艺术评论 艺术风格
  • 简介:4月12日,北京缸瓦市教堂迎来了又一次基督教的盛大节日“复活节”。每年的“复活节乐崇拜”总能吸引众多的信徒和非信徒,今年也不例外,“乐崇拜”开始前2小时,教堂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晚七点整,身着服的唱诗班手持洁白的马蹄莲高唱《基督复生歌》缓缓进堂,教堂内外回荡着庄严优美的音乐。

  • 标签: 复活节 崇拜 圣乐 感恩 赞美 基督教
  • 简介:《苔依丝》是法国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儒勒·马斯奈(1842-1912年)的歌剧代表作。在世纪之交(19-20世纪),马斯奈是与·桑齐名的法国著名音乐家,以创作歌剧著称。马斯奈一生共创作歌剧三十余部。综观其歌剧创作生涯,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从歌剧素材看,马斯奈擅长将小说谱为歌剧,如其创作的歌剧《曼侬》是根据普列沃原著小说改编而成,歌剧《苔依丝》则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朗士于1890年创作的同名小说。

  • 标签: 人物关系 二度创作 小说文本
  • 简介:通过比较发现,虽然两首运用的基本旋律是相似的,但是经过两位大师不同的音乐处理,该曲调无论在音乐表现手法还是在整首乐曲情绪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从节奏上看,李斯特采用二拍子,而一桑采用了较为活跃的三拍子舞曲节奏:从旋律形态来看,李斯特运用二分音符的连续进行,显得非常的沉重,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音乐步伐清晰而准确,象咏一样庄严肃穆.仿佛死神即将来临时的脚步声;一桑把四分音符与四分休止符结合在一起,旋律断断续续,音乐诙谐而滑稽,好象一群小鬼在相互嬉戏着跳舞,疯狂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一样。

  • 标签: 李斯特 民族音乐 死神 音乐处理 表现手法 旋律形态
  • 简介:本文从D音出发,探讨了脚步、祈祷、膜拜、命运、合唱以及由它们的展开所形成的光芒、火等七个主题的渊源、发展和它们之间的相生关系,并揭示了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中层层推进的方法及李斯特交响诗中主题变形技法的相通之处。作者独具匠心的处理,既获得了作品所要求的叙事性,又避免了较明显的“西方味”的结构感。

  • 标签: 喇嘛教 单一音风格 主题展开 曲式结构特征 和声特点
  • 简介:关于晚清外交官曾纪泽首创国歌之事,国内外学者已有所提及。但迄今为止,学界还没有人目睹过曾氏所创的《普天乐》、《华祝歌》,更遑论有任何深度的研究。近期甚至有学者提出这两首歌“是否是同一首歌?到底是什么样的歌?”的问题。针对以往研究都只依赖曾纪泽本人记述的缺陷,本文主要采用目前鲜为人知的西文文献来考辨曾氏的国歌创作历程。除为读者呈现这两首国歌的乐谱外,阐述曾侯与外人的相关合作及此两首国歌在海外的流传情况也是本文的主旨之一。

  • 标签: 曾纪泽 国歌 华祝歌 普天乐 傅澧蘭 本聂狄克
  • 简介:是一首风格独特的乐曲.多主题的叠置、调性的频繁转换,力度、速度、情绪的持续控制等显著特点的背后,蕴涵着统一、稳定、明晰的传统因素.乐曲对历史的追忆始终笼罩在沉思、幻想的气氛之中,而正是在这静默的幻想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某种神圣的、永恒的精神信念.

  • 标签: 艾夫斯 《波士顿广场的圣-高登斯纪念碑》 传统 曲调借用 美国超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