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正>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史记·李斯列传》中的一段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故后人多以此为据,遂有秦筝说。最早将筝直呼为秦筝的,据考是胡刻宋本文选《楚辞》“挟秦筝而弹徽”一句;最早称秦筝为秦声的是他人引高诱《汉书注》中,“筝、秦筝,秦声也”。对秦筝考据最详的,就笔者所见,应为焦文彬先生的《秦筝史话》和魏军先生的有关论述,

  • 标签: 考古发现 秦筝 汉书注 秦声 《楚辞》 乐器
  • 简介:锣鼓杂戏是流传于山西省南部临猗、万荣、运城、河津、稷山、新绛、垣曲、夏县等地乡村的一种古老的仪式戏剧,它依附于当地村社举办的以迎神赛社驱邪逐疫为目的的宗教仪式活动,演出过程融傩祭、赛祭于一体,演出形态古朴奇特,具有“戏剧活化石”的价值。锣鼓杂戏向来没有职业班社,而由各村自行组织“杂戏局”负责腊月农闲时组织村民排练,在正月祀神活动中演出。

  • 标签: 杂戏 锣鼓 古抄本 晋南 演出形态 仪式戏剧
  • 简介:<正>最近,音乐学家证实了一首新发现的李斯特钢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是美国的钢琴教授兼《美国李斯特学会》杂志编辑英里斯·兴森(MauriceHinson)发现的。五年前,兴森偶然看到一首署名索菲·曼特尔(SophieMenter)作曲的钢琴协奏曲,标题为《匈牙利吉普赛之歌》,由柴可夫斯基配器。当他把乐谱拿到手中一看时,

  • 标签: 李斯特 钢琴协奏曲 新发现 柴可夫斯基 音乐学家 钢琴家
  • 简介:发现的这通元人碑刻,今存山西省沁水县西南约20公里的土沃乡下格碑村圣王庙内,发现时身趺分离,侧卧于正殿窗前。碑连额高169公分,宽73公分,笏头,正书,额篆"创修圣王行宫之碑",立于至治二年(1322)。此碑《山西通志·金石志》失于著录,亦为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所遗漏。新《沁水县志》有著录却未收碑文。碑中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一段舞庭描述值得注意,兹据拓本录其正文并略作考述于下。

  • 标签: 新发现 碑刻 取水 沁水 戏台 达鲁花赤
  • 简介:众所周知,人类的诞生大约有四五百万年或更长的历史,而“艺术”、“音乐”的产生,仅仅是在人类发展至旧石器时代这一段历史进程的最晚近时期才产生的。

  • 标签: 中国音乐文化 “艺术” 乐器 诞生 时期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