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以国立音专的毕业生——广州音专的筹备主任与第一任副校长陆仲任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为研究对象,以口述史料为主要资料来源,通过追溯其与萧友梅、黄自等人音乐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上的内在延续性,既试图使人了解岭南音乐教育家陆仲任的作用,又希望为萧友梅对整个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贡献提供关于岭南地区的具体案例。

  • 标签: 口述史 陆仲任 萧友梅 黄自 国立音专 广州音专
  • 简介:牟宗三是20世纪新儒家当中最具原创性的学术大家,他在其《才性与玄理》一书当中谈到了阮籍和嵇康的音乐思想问题。文章以此为基础,从“牟宗三的学术思想”、“牟宗三对阮籍、嵇康音乐思想的解读”、“阮籍、嵇康音乐思想异同”等三个方面来谈牟宗三的音乐思想。牟宗三认为阮籍的思想是“儒道互补、外玄内儒、崇雅斥俗”,认为嵇康论乐主纯美,是纯道家自然之乐思想。通过分析,认为牟宗三是儒家传统音乐思想的维护者。

  • 标签: 现代新儒家 牟宗三 嵇康 阮籍 音乐观
  • 简介: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城市更加繁荣,中国的封建经济获得了高度发展。这一时期的各类音乐艺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将从雅、丽、亮、采、和五个方面来分析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 标签: 明清时期 古琴 音乐美学
  • 简介:文章试摘取库塔克不同时期、不同编制的几部室内乐作品,通过对其分析与梳理,看库塔克在创作的技术运用中的借鉴,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式创新。具体如对巴托克"对称"技术的借鉴运用,以及作曲家偏爱的半音阶、"裁截音程"等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并非"激进"的革新,却同样具有创新性与启发性。

  • 标签: 库塔克 作曲技法 对称技术 半音阶 裁截音程
  • 简介:拿到《曲艺》第5期,首先吸引眼球的是这个标题:《有感而发话拜师》。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文中对曲艺的拜师进行了精辟、独到、创造性的阐述,引经据典,句句走心;条分缕析,丝丝入扣。扬州,从艺术院团到基层文化站,从曲艺演员到编剧导演,大家拿到第5期《曲艺》后,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有感而发话拜师》对当前及以后中国曲艺的传承与弘扬,在理论上梳理了一条宏观而清晰的发展脉络,在方法上给出了一套简明而务实的操作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实价值。

  • 标签: 曲艺演员 中国曲艺 艺术院团 清风闸 皮五辣子 午亭
  • 简介:李纯一先生是音乐学界颇受学人敬重的老一辈专家学者。我们这一代人大概都是读着纯一先生的史学著作成长起来的。值此先生95岁华诞庆典之时,看到先生依然健硕敏捷,文思灵动,不禁感念顿生。捧读先生的《困知选录》(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其间所收29篇文稿浸润着的“困知”精神,着实让笔者心动不已。今仅将其间与自己所从事研究关系密切的、与乐律学史有关的几篇文稿析出,静心拜读,

  • 标签: 治学思想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精神 感悟 专家学者 史学著作
  • 简介:民族歌曲和民族唱法,长期以来曾是我国声乐舞台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其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歌声,曾给予我们父辈们无限美好的记忆。然而,自改革开放后,民族歌曲和民族唱法在演出市场渐渐受到冷落,而时尚的流行音乐和通俗唱法却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情追捧,成为当今演出市场的主流。以广东音乐人蔡晓恩改编的《忆荔枝》为范例,浅述民族歌曲和民族唱法如何融入时尚元素的新路。

  • 标签: 民族歌曲 民族唱法 流行音乐 通俗唱法 时尚元素 创新之路
  • 简介: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令我不时回想起所创作、广播和出版的那些反映抗日题材的曲艺作品,更难忘一同合作的那些曲艺作者、演员、电台编辑、曲艺评论家和出版界曲艺行家的热忱投入。如此艺术创作氛围,彰显出曲艺人对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关注与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怀。

  • 标签: 曲艺创作 曲艺评论 重大历史题材 爱国主义精神 艺术创作 李老师
  • 简介:李斯特不仅在钢琴、创作、指挥、评论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在和声发展史上亦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其创新的和声思维及技法特征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性及启示作用。本文从音高材料与音高组织方式两个维度来探究李斯特和声语言的创新性,重点分析了李斯特对于民族调式、人工音阶的探索及三度关系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揭示李斯特和声创新的渊源。

  • 标签: 李斯特 二维路径 音高材料 组织方式
  • 简介:索科洛夫(Sokolov)多年没出CD了,这次见到DG公司于2015年出版发行《索科洛夫在萨尔茨堡独奏会》(唱片号:002894794342)的最新CD,真是喜出望外,太难得了!这场音乐会是2008年7月30日举行的,作为一款现场录音的CD,竟然到2015年才跟大家见面,如此难以面世,这不得不从索科洛夫其人处世说起。

  • 标签: 索科洛夫 出版发行 萨尔茨堡 现场录音 斯克里亚宾 克莱本
  • 简介:2014年叠加获奖的《白日焰火》在艺术本质上的坚持和大众要求之间的协调值得注意,因为电影需要市场,但电影更需要文化思考。在价值观上,电影给予我们关注社会、探索人心的保证;在艺术表现上,注意叙事逻辑性把握和曲折吸引的设计,使得电影具有坚守底线而生发思考的效能。如何强化中国电影的自身和大众的切合关系,本土坚守仍需要自身的文化品性建设,都提醒我们中国电影到了更为沉静下来做好自身的艺术探求创造和积极性的适应时代人心的阶段了。

  • 标签: 白日焰火 中国电影 市场 艺术表现 金熊奖
  • 简介:现代化既是人类从现实社会向理想社会迈进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曲艺要与时俱进,必然要向现代化发展。曲艺现代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笼统、不具象的概念。我个人理解,就是在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包括表演方式、演唱技巧、服装道具、灯光布景、舞台美术等)诸多方面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紧扣时代脉搏,具有强烈时代特色,能够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和人民审美需求,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优秀曲艺作品和具有生产创新能力的创作、表演人才大量涌现,才是曲艺现代化的构成基础。

  • 标签: 曲艺创作 演唱技巧 历史过程 个人理解 时代脉搏 具象
  • 简介:中国民族音乐是传承着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它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教育就是教与学的关系,从事民族音乐教育的工作人员把自己所掌握有关民族音乐的精髓传授给民族音乐的学习者,民族音乐学习者就领悟其中的精髓,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简单地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华民族音乐的教育,不仅有关民族音乐学习者的未来,还关乎我们国家音乐事业的发展。所以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必然,创新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是各民族特色音乐大放异彩的前提。

  • 标签: 中国 民族音乐 教育 传承 创新
  • 简介:刘天华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中西并擅,理艺兼长”的国乐大师。1922年到1932年在北京大学所进行的国乐改进活动,是刘天华音乐人生最重要、最值得研究的课题。刘天华恢弘的国乐改进活动主要体现在国乐理论思想、国乐创作和演奏实践、民族乐器的制作改良、国乐教育思想和改革记谱法等诸方面。这位音乐大师前无古人、后鲜来者的音乐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对今天的音乐界仍有可贵的借鉴价值,刘天华的音乐人生本身也是一种可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后人去学习、研究。

  • 标签: 刘天华 国乐改进 理论 创作 器乐改良 音乐教育
  • 简介:"协同创新"理论是政府从国家层面提出的战略构想,对新时期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4年,南京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南艺")以复排歌剧《秋子》为抓手,整合全校之力,通过创演过程中不同层面、不同阶段的协同运作和高效组织,在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前夕将该剧成功公演,在践行"协同创新"理论方面初尝甜果,其成就与启示意义值得思考和总结。

  • 标签: 歌剧 《秋子》 协同创新 艺术实践
  • 简介:本研究认为"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作为"十七年"舞蹈史乃至中国当代舞蹈史中富有争议与先锋性的重要事件,包含有艺术创作方面丰富的政治文化信息,遗留的反思空间非常广阔。因此,本文试通过对吴晓邦"天马"创作活动的系统梳理,探讨其在表现视角、艺术形式、创作方法上的创新,从而在历史的重读中"温故而知新",对吴晓邦的艺术探索做出新的解读。

  • 标签: 吴晓邦 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 创作 实验 创新
  • 简介: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各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化,少数民族曲艺则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熠熠发光的璀璨明珠。改革开放以来,这颗明珠则更为光彩夺目,据已经举办过的五次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资料表明,有近100个曲种的R00个节目、2000余名演职员参演,真可谓蔚为大观了。为使我国少数民族曲艺进一步繁荣,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上创新,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求得更大的发展。

  • 标签: 民族曲艺 继承传统 创新 民族文化 演进过程 改革开放
  • 简介:梆子声腔剧种是我国戏曲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声腔系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区别于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保护强调的是它的原生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活态保护。中国戏曲文化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就在于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的。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大的变革总共有三

  • 标签: 戏曲文化 戏曲创作 活态 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戏曲 戏曲形式
  • 简介:《新世纪序曲》从既往声乐协奏曲体裁探索的成就中发展出表现空间和音乐寓意,表现了新世纪到来之际人们思绪万千的情致,并将这些情致用丰富多变的演唱技法于曲中展现,编制出一幅幅色彩对比强烈的浓墨重彩画卷。作品昂扬向上的主题音乐、波折变化的结构层次、多声叠加的色彩空间使其在体裁的特色发展上予以充分发挥,也使女高音的演唱技术能得到充分施展。

  • 标签: 美声艺术 声乐协奏曲 音乐体裁 歌唱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