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三十多年来,在装置艺术的领域,装置与时间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本文从时间这一维度重新看待装置的问题,首先梳理了线性时间、循环时间、模糊时间、地方性时间这几个关键概念,并比较了与装置最相近的雕塑的时间,以便更好地从物品、身体、场域、传统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装置艺术的问题。

  • 标签: 时间 维度 装置
  • 简介: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分别来自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的教师以及部分外聘教师,多为青年艺术家,体现了新媒体艺术系作为新型的专业和有别于传统艺术作品的创作形式,也秉承着四川美术学院“创作带动教学”的理念。展览将艺术家、作品和观众重组在展览现场,在这个特定的公共空间,观众也许会对某些概念产生共鸣。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青年艺术 时间
  • 简介:近中之远,远中之近,这是一个悖论,它支配着我们现在重新探讨昔日的文化遗产,并用现代术语复现它们所做的全部努力。保罗·利科[1]一本届(2016年)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的学术主题“时序”二字来自于杜甫《春日江村》中的两句诗:“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这两句诗气象宏阔,意境幽远,引人生发空间与时间之思:乾坤万里,时序百年,空间之有限与无限,时间之须臾与永远,人世之实存与虚无,

  • 标签: 时间维度 时序 漆艺 品味 当代 有限与无限
  • 简介:近代美术史的书写传统、习惯把塞尚描述为一个时间性的排除者。这种结论的得出,是因为过多地把塞尚考虑为一个“后印象主义者”,由于典型的印象主义者们:德加、莫奈、毕沙罗都有一种狂热地捕捉瞬间的欲望,印象主义的绘画,

  • 标签: 塞尚 时间 绘画 后印象主义 近代美术史 毕沙罗
  • 简介:  非鱼828:取法古玺,近世的黄牧甫卓见成效.但是,由于精力和考古资料等因素的限制,他也给此路印风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古玺印风以隽雅可人胜,入印文字多为秦汉以前之古文字,在空间分布上较方整的汉缪篆和婉转的小篆更加灵动多变.因此,古玺印具备独特的审美趣味.入印文字在取法古玺的篆刻创作中,具有较高的可塑性.……

  • 标签: 创作网络 古玺创作 网络讨论
  • 简介:想当艺术家,必然在某些方面有所牺牲。想当大艺术家更是如此。历史上的书家有的颠疯,有的无意于功名,舍弃了常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以致于在艺术空间一意孤行。

  • 标签: 书法篆刻 舍弃 时间 艺术空间 艺术家
  • 简介:作为一门群众性的艺术,书法艺术最普及的黄金年代当属“国学热”盛行时的20世纪80年代,因为这时有刚成立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助推作用。虽然该协会的成立和其他协会如中国关术家协会等相比,已经耽误了太久的时间,中国美协的前身中华美术工作者协会早在1949年7月21日就成立了。这说明,在此之前的文化机构与官员特别是主要国家领导人,对书法的认识态度还是有所保留的,书法本身的地位还存在问题。

  • 标签: 书法艺术 产生时间 20世纪80年代 成因 “国学热” 美术工作者
  • 简介: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观摩展"(后简称"时间测试")是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共同策划的影像展览.该展以录像艺术的发生、发展为主轴,分别由两个互有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第一部分由凯特琳·多尔蒂策划的"移动的时间:录像艺术50年,1965—2015"(SectionI-MovingTime:VideoArtat50,1965–2015);另一部分是董冰峰、王春辰策展的"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SectionII-ScreenTest:ChineseVideoArtSince1980s).两个部分相互呼应,共同呈现出近50年以来中外艺术家的典型录像作品.关于展览使用"录像艺术"而非"影像艺术"之称呼,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王璜生馆长指出,策划本次展览的出发点更是对新的媒介艺术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的学术意义描述和研究.

  • 标签: 录像艺术 艺术研究 测试 时间 观摩 国际
  • 简介:皮肤,人体触摸环境的呼吸器、神经系统的感觉器,情绪变化与机械刺激的效应器。皮肤是人体最大最基础的器官,同时又是最容易被忽视和伤害的器官——皮肤之于人体,恰如今日的绘画之于艺术体系,构成一种境遇的隐喻。绘画,同时占据当代艺术界最主流与最边缘的位置。商业价值与创作者的数量决定了它的主流位置,而在当代愈来愈宽泛的媒介实验与观念实验中又被排挤到边缘角落。当下的绘画如同暧昧与纠结的钟摆,在艺术权力与前卫精神的焦虑之间徘徊不定。

  • 标签: 绘画 皮肤 书写 时间 文体 艺术体系
  • 简介:当自然把无尽的长线漫不经心的绕上纺锤,当不和谐的森罗万象发出嘈杂的声音:是谁生动的划分出单调的流线使它具有鲜明的韵律?是谁把个别纳入整体的圣列,使它发出美妙的谐音?

  • 标签: 周年纪念 时间 历史
  • 简介:  应当说书法与网络联姻是一个创举,通过网络这一形式将有着几千年丰厚积淀的古老的书法艺术向大众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细细分析,可以发现网络有许多独特的自身优势:1.快.现在社会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效率,这一点应当是网络最大的优势.许多消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诸如比赛、展览、征稿等,这可以让许多人提前做好准备,而这一点是其他报刊、杂志等有周期限制的纸上传媒所不及的.现在硬笔书法天地,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等网站均与、等进行合作,有些内容提前就可以让大家知道,再如上面说的网上硬笔书法作品拍卖,这为硬笔书法走向市场做了有益而可贵的尝试;2.直观、立体.许多硬笔书法作品在经过印刷之后,原来的味道已经大打折扣了,而网络上的作品只是通过扫描,图象基本上与原作保持一致,包括色彩都不会失真,看上去更为美观、立体;3.言论自由,不受限制.……

  • 标签: 网络书法
  • 简介:动画艺术作品中所有的元素都具备特定的时间性;同时,随着各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动画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拓展演变,从技术层面上讲,继数字绘画和三维技术与传统二维、定格动画的第一次分化后,当下则又表现出了一种相反的现象,即:高科技化的数字图像模拟技术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传统的绘画效果、天然材质等更“自然”的视觉效果靠拢。

  • 标签: 定格动画 新媒体 时间 材料 语境 数字绘画
  • 简介:随着山水画地位的提升和人们对绘画叙事功能关注强度的减弱,中国古代叙事绘画中"水平行进"的图像模式被山水画卷中的"长路"所暗中取代。而由于透视的作用以及画家们对人物运动、解剖的研究,西方绘画"水平行进"的图式转化为具有"瞬间"意味的纵深图式。中国山水(特别是长卷)中隐性的时间结构"长路——行走"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显性的时间结构"瞬间——门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它们分别代表了绘画时间结构的两个极端范式。

  • 标签: 门口 时间结构 行进 方向
  • 简介:<正>在民族绘画经过“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幼稚时代后,画家们渐渐发现了大自然这个魔术师手中的戏法儿——透视,并欣然接受了它。宗炳在《画山水叙》里,最先描述了人与景物间距离远近的变化,呈现出“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将此种透视原理用于绘画。韩拙认为“山有高低大小之序,以近次远,至于广极者”,如是方能“咫尺深重”,以分远近。倘“只写真山,不分远近浅深,乃图经也、”笪重光亦指出:“无层次而有层次者佳,有层次而无层次者

  • 标签: 民族传统绘画 宗炳 景物 魔术师 写真 原理
  • 简介:在2011年第四期《敦煌研究》中,我们对辽宁省博物馆珍藏唐代《恪法师第一抄》(以下简作《恪抄》,见后附一)的内容性质进行了详细论证。实际上,在对《恪抄》的性质考察同时,我们也对这份经卷的真伪源流作了较详细的调查。关于该卷的文章并不多见,在仅见的相关文章中,都十分肯定此卷是敦煌经卷,经上虞罗雪堂收藏,后入藏辽宁省博物馆,但该卷的详细源流并不是很清楚,也未见有文章专门论述。敦煌卷子赝品伪造极多,即使一些大型收藏机构也难免将赝品伪造卷子收作秘藏。以日本收藏为例,1986年1月,藤枝晃对《每日新闻》记者表示,有约一千件的日本国内的敦煌写本中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伪作。

  • 标签: 源流 法师 《敦煌研究》 断限 时间 《每日新闻》
  • 简介:  编者按:这个时代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的高度发展,推动了社会飞速的进步.网络作为这个时代的主导媒体,由于其兼具了各种媒体的综合性能,无疑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 标签: 书法影响 书法网络 介入书法
  • 简介:随着近年来网络论坛、网络美术馆、网络展览的兴起,传统艺术批评的写作模式及其与受众的关系备受冲击。一方面,通过论坛、博客、徽博等网络空间,网民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艺术信息,无论是艺术家、美术馆和画廊都可以直接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 标签: 网络论坛 艺术批评 网络展览 写作模式 网络空间 艺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