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字外功陆放翁诲其子,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寻章摘句,固为大诗人所不屑也。放翁平生诗近万首,类皆家国之思、身世之痛,骨鲠在喉,一吐为快。梁任公云:“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必有诗外功,方能为真诗。书道亦然。必

  • 标签: 片言杂俎
  • 简介:六、硬笔呢?软笔呢?写字也如打仗,心是元帅,手是前敌总指挥,大大小小的笔是用来作战的轻重武器。古人有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们对于笔的性能评选,应有一些正确的认识。但是各个书家对于笔的选择,意见也不一致。这是由

  • 标签: 书法杂论
  • 简介:潘伯鹰(1882-1967),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别署孤云。号凫公、有发翁等,安徽怀宁人。幼习经史,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留学北美,游学德国,后又留学日本。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潘伯鹰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他精诗词,书法多山林气,篆刻崇尚汉印。一生著述宏富,在书法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中国书法简论》、《中国的书法》、《朱子读书法》、《观画录》、《观古纪馀》等。潘伯鹰的《书法论》一文,从执笔、临习、用墨、出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这对我们在书法的学习和探索,可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书法杂论
  • 简介:《学古书五十六体》书法长卷是现今十分罕见的明代典型的装饰化书体墨迹。本文首先参考吴国豪先生的释读对其作一梳理考订;接着将其置于书体历史发展的阶段中,与此前的“体书”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历代各体书有传承,更有“随意增之,皆妄穿凿”的现象;最后论述其装饰化手法更具抽象的书写意义,具有十足的书法意味。

  • 标签: 五十六体 书法 装饰化
  • 简介:本文从南齐萧子良与永明时代竟陵八友的渊源关系入手,探讨萧子良、竟陵八友文学主张与他们书法实践的关联。指出萧子良、王融等人关于古今体的著述,与永明文学“涂绘古典,竞须新事”,都是当时的新鲜事物。文章认为,南朝的体书法不仅和参与者多为擅长古文字的书家有关,还从书法外延与绘画混合,进而成为书坛的一股新艳潮流。文章对这一历史现象展开了分析,认为“体既资于画,听以附乎书末”是历史的必然。体书相当于古代的美术字,虽非主流,但今天仍流传于民间,其中内含的艺术价值仍亦应得到重视。

  • 标签: 南齐萧子良 竟陵八友 新潮“杂体”书
  • 简介:<正>与稚儒相识,纯系“金石缘”。1998年金秋,“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在杭州开幕,稚儒以一幅铁线篆而获“西泠印社奖”。我亦有幸忝列其末,就这样,我们在西子湖畔邂逅了。不料一见如故,同为前贤往哲的遗闻佚事和流风余韵而心醉,确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彼此间有了频繁的信函往来和电话联系,从而我对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 标签: 铁线篆 西泠印社 流风余韵 书法作品 就这样 忝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看一个东西是不是值钱,就看它有没有假的。有假的,一定值钱;假的越多,越是值钱。自古以来,无论中外,都有假画。可以说,假画的产生是画的价值——准确地说是"价格"产生的标志。时下,看一个画家是不是有名,他的画是不是值钱,最直接而有效的指标是:有没有假画。

  • 标签: 前因后果 中药 尴尬 法律 媒体评论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