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尽管我早在六岁开始学画,并由此获得一定声誉。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及接踵不断的人生变故,这种学习没能延续下来。我决定重提画笔再续少年梦,已是不感之年以后的事了。人在旅途,身不由已,去过不少地方,换过好多工作,当有人提及我童年的往事。在我听来,竞觉挑如隔世,童年的那个画家梦,在现实中竟变得遥不可及。

  • 标签: 中国画 艺术形式 民族文化 艺术精神 艺术生涯
  • 简介:年少时习楷书,因为楷书便于认读。埋头写,用点横撇捺搭建着,起初蛮有趣。后来就有些倦了,频换帖,想找捷径,想找到一种写来轻松又容易贴近的字帖摹写。来来回回折腾了一番,见别人只盯着一本字帖临写,写得有模有样,不禁后悔。遂又沉下来,认准一本好帖反复临,渐渐上手,渐渐熟络,渐渐难舍,渐渐读出韵致,

  • 标签: 人生 楷书 字帖
  • 简介:书法作为汉语言文字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独有和独创的文字艺术,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永放异彩的璀璨明珠。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誉为无言之诗、无图之画、无声之乐。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古朴自然、聚智凝神、横生妙趣,使人在创作或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智的启迪。

  • 标签: 书法 人生 艺术表现形式 中华民族 汉语言文字 文字艺术
  • 简介:李啸,1967年生。现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名城联谊会副会长、中国沧浪书社社员、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专家、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江苏书法通讯》主编、《书画艺术》特邀编审、南京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333"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作品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2006年);林散之书法双年展"林散之奖"(2008年);中国江南文化节"翁同和书法奖"(2009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2007年)、"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书法名家提名展"(2007年),以及全国展、中青展、行书展、草书展、正书展、楹联展、扇面展等专业展览100多次,获奖10余次。论文见诸《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书法》、《南京大学学报》等数十种专业刊物。书法作品被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专业机构收藏。作品及辞条收入《中国书法大典》、《中国艺术家辞典·书法卷》、《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等。作品被全国100多处碑林勒石,中国美术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多家专业机...

  • 标签:
  • 简介:每当我回首自己在书法、篆刻的艺术之路上的追求和探索,都会想起四十多年前那句震动我心灵的话……四十多年前,一位美术界的朋友对我说:艺术是很宽泛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哪一门都学,你要精选你的所爱,专一地追求,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成功的路就在脚下。

  • 标签: 艺术人生 美术界 书法 篆刻
  • 简介:我自幼就钟情于美术书法,喜欢写写画画,只要是画画写字,一坐就能坐几个钟头,甚至一天,直至画完写完,才去吃饭休息,家人总是笑我愚笨,这也可能是我后来自署愚人东明的原因之一吧。初学书法时,由于没有高人指点,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是自己摸索的,兴之所至,写两笔,创作时任笔为

  • 标签: 钢笔书法 人生 彩虹 创作 字帖 九成宫
  • 简介:我基本上把我自己的艺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的,一类是对内的。对外,是因为我的主要身份是公共艺术家,在这个身份下创作的壁画、公共雕塑主要都是对社会、对外部环境的一种思考;所谓对内,便是我还有另外一种指向自我的艺术,也就是自省的艺术,它和我的经历有关,和我的情绪有关。作为“70”后,我出生在山西的一个小城市,在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我对城市的变迁有着许多难以名状的感触,可以说在这个巨大的变迁过程中我感受到强烈的疏离与异化,这个过程使人与熟悉的事物相剥离,所以注定会感到孤独。

  • 标签: 人生 世界 变迁过程 艺术家 外部环境 国家转型
  • 简介:人生百态》是林风眠晚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在表现主题和创作手法上都有许多创新之处。作品的笔墨线条粗犷奔放,画面色彩的运用十分纯熟,富有表现力。林风眠通过这组作品将西方绘画的主题,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与其他晚期作品不同的是,《人生百态》组画意在展现林风眠本人的悲惨遭遇,并且体现了他内心的痛苦挣扎,承载了许多私人的情感,所以它可以看作是林风眠迟暮之年对已走过的漫长人生进行的真切表白。

  • 标签: 林风眠 《人生百态》 悲苦 自白
  • 简介:余自幼好集藏。咱孩童之时,于烟盒中之画片视同珍宝。稍长,以寡母需为人佣工,未加严督,遂混迹邻里图章店中.随工师弄石为乐。偶得一两石章,摩挲把玩,经时不释手。当时尚不知田黄、高山为何物,唯以色之绚丽为好。及长,千里负笈于武林,亦携之俱往。后从韩师登安处始知,此类玩好亦自有品,古称蓄石。以石之色质、雕钮为尚.与印面、边款无关。若系后者,则称藏印。是以,若论收藏余以蓄石为最早,但质与量均未成气候,当以萌芽视之也。昔年曾蓄田黄、高山、花红、花坑诸品,大半与人换印面,今十不存一矣。

  • 标签: 收藏 人生 质与量 高山
  • 简介:王之江先生出生于1917年,黑龙江省巴彦县人,1936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大学艺术科雕塑专业,师从日本著名雕塑家安滕照、本乡新。当时,正值日本美术界对欧洲艺术介绍、研究非常活跃的时期,最有成就和影响的雕塑家和画家们都在努力吸收消化罗丹、布德尔、马约尔等雕塑大师及印象派绘画的精髓,东京的各类美术书籍和展览会非常多,美术馆里陈列着数量可观、形式多样的雕塑作品。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无疑为先生的求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尽管生活困苦,经济窘迫,但先生凭着对艺术的痴迷和求索精神钻研不已。他节衣缩食,不分酷暑严寒,在教室、图书馆、展览会、雕塑台旁孜孜不倦地研究着雕塑的理论、观念和语言形式。从罗丹那不满足于写实形体而强烈表达自己主观性格和情感的雕塑形态,到布德尔雕塑那建筑性的内在结构,强调整体构成、讲究量感的表现手法,再到马约尔那饱满、单纯、宁静、和谐、充满生命力的雕塑中洋溢的象征性精神内涵,先生以自己聪慧的悟性和执著,用心去感悟、

  • 标签: 日本 留学教育 东京大学 欧洲艺术 王之江 绘画艺术
  • 简介:华君武,1915年9月出生,自幼爱上漫画。常常利用课余和工后进行漫画创作。1938年年底到达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开始新的生活和创作。

  • 标签: 漫画创作 华君武 人生 革命圣地 艺术学院
  • 简介:佛珠的形式有一定的规制,不同的规制是具有不同含义的。比如佛珠的种类、数目,有一些与佛经互相结合,相互印证,予以释化。佛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 标签: 人生佛珠 佛珠无语 佛珠规制
  • 简介:红桥修禊:金冬心与扬州八怪金农(1687—1763),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出生于浙江仁和钱塘江畔(今杭州),初名司农,字寿田;39岁以后更名为农,字寿门。其一生别号、室名众多,如冬心先生、心出家庵粥饭僧、稽留山民、如来最小弟、曲江外史、百二砚田富翁等二十余。金农一生好友众多,"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厉鹗,杭世骏,汪士慎,马日琯、马日璐兄弟,"扬州八怪"的郑燮、高翔等。好友间的往来常以诗歌互为唱和。

  • 标签: 诗艺术人生 金农诗
  • 简介:  粉画引入中国并得以发展有一百年的历史,作为独立的画种举行全国性的粉画艺术作品评选和展览,在我国尚属首次.这次全国粉画展在景色秀美的苏州开幕,值得庆贺.……

  • 标签: 前途粉 画事业 粉画
  • 简介:本文通过描述维米尔的生平,介绍了其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并从其代表性作品中对维米尔画作中所蕴涵的丰富语言进行了解读,也由此对维米尔静谧而悠远的艺术人生进行了折射。

  • 标签: 宁静致远 意境 维米尔
  • 简介:《龙猫》经典语录——1.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 标签: 宫崎骏 动画片 儿童片 动画制作者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重视美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繁荣包括美术在内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双百”方针;他尊重艺术规律,先后两次批示在美术院校和美术创作部门允许使用模特儿;针对“文革”期间有关他个人美术崇拜的浪潮,他多次批示予以制止。

  • 标签: 毛泽东 新中国 美术事业 文艺政策
  • 简介:我用来做文章标题的这句话,其实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当下,社会的变革,人生的无常,情感的无奈,常让我们怎一声感叹就能了之。目及之处,不经意间就能看到或在年已古稀的老人,或在意气风发的男人,或在花红柳绿的女人的脖颈、手腕上有佛珠的身影。由于这一串佛珠,你或许感受到了清丽、高雅、飘逸、雄壮、静谧,或许你感受到了阳光、忧愁、迷茫、慨叹、狂放等。每当我们看到他们时,看到他们佩戴佛珠的神情时,或者每当我们见到一串自己心仪以久的佛珠时,爱不释手有缘喜得时,我们心中自然会涌出一串串的想法,你或许会在想,

  • 标签: 人生 起源 收藏 规制 文章标题 耐人寻味
  • 简介:突然在电台广播中听到安德鲁·怀斯(Andrew·wyeth)去世的消息,随后查看有关新闻,得知这位享寿几乎达一个世纪的传奇画家(91岁,1917—2009)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中国人说盖棺定论,但是对于怀斯的争论似乎还未停止。怀斯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受争议的画家。他曾受几任总统接见,得到过国家勋章,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和其它无数博物馆、画廊举办个展,也曾被媒体和评

  • 标签: 怀斯 现实主义 博物馆 艺术家 死亡 作品
  • 简介:常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西南的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km。上学的时候,看过我的先生傅天仇写的一本书《雕林漫步》,文中描述山西省到处都是古代雕塑,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平遥双林寺、晋祠、广胜寺、五台山、悬空寺等等,可谓是鳞次栉比。我于1988年借下乡实习之际,从河南过黄河,打芮城永乐宫到大同云冈,从南一直走到北,贯穿山西看了个遍,过足了古代雕塑瘾。

  • 标签: 平遥双林寺 天龙山石窟 东阳镇 广胜寺 晋祠 晋中市榆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