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范成大作为南宋时期的代表书家,因在文学史上的显名,书名遂为诗名所掩,加之其书迹在历史的长河中亦已大多数散亡,故而历代对他在书艺上的成就鲜有专门的梳理与研究。本文根据存世书迹、历代文献著录和《石湖居士诗集》等资料,立足于对范成大一生作出考察的基础上,对其书迹作出分类编年和考索,希冀于能纠正历代著述中的若干舛误,力图勾勒出范成大作为书法史上的“南宋四家”之一的较为完整的书家形象,以补益历代书学资料之阙佚。本文共钩辑考得范成大“存世书迹”者28种,“历代文献著录而书迹尚未见传者”53种,“据传世《石湖居士诗集》中诗题所作辑存之书目”者80余种。范成大能在南宋书法史上争得“四家”之一的地位,可以说是得力于时代遴选的“最好”结果;而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仅能赢得“南宋四家”之一的地位,无疑是伤于时代人文环境“恶劣”的悲情!

  • 标签: 范成大 诗集 编年 南宋时期 文学史 悲情
  • 简介:《雪晴帖》约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冬书。因帖有“雪晴奇寒”云云,故得名。又,帖为成大致“养正监庙奉议贤友”者,故又名《与养正帖》或《与养正监庙书》。墨迹,纸本,草书,信札一则。凡十一行,计一百二十五字。三0·九×四三·九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十四册影印。《三希堂法帖》第十七册传刻。

  • 标签: 范成大 编年 信札 草书 全集 故宫
  • 简介:目前来看,日记、信札、题跋、专着以及后人辑录汇编等几方面几乎囊括了沈曾植所有的书学资料,但这些资料却存在版本优劣、版本递变、名实关系以及内容去取等诸多学术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对沈曾植书学甚至学术的深度研究。本论文从版本、辑佚以及校勘等角度对这些文献进行考察,共梳理出二十一种书学着述(并附“只存书目,内容阙如类三篇”),且将之编年。这样的框架既容易展现沈曾植书学之发展轨迹及其书学全貌,也容易反映出沈曾植书学着述之诸多问题。希望能为追一步深化沈曾植的相关学术研究作一个基础性的铺垫工作。

  • 标签: 沈曾植 书学 著述编年 考勘
  • 简介:揭侯斯是元代中期的重要儒臣、诗人,与虞集、柳贯、黄活并称“元儒四家”,与虞集、范柠、杨载并称“元诗四家”。揭氏在书法上亦负盛名,是元代一名不能忽视的重要书家。时人有“楷法精劲闲雅”(欧阳玄语)、“如刀画玉”(刘诜语)的美誉,后代之评说亦多,如明解缙《春雨杂述》记“至正初,揭文安公亦以楷法得名”,清丰坊亦列其为“童学之范”(《童学书程》)。然而,其书名为诗名所掩,且本人亦以儒臣自居,故虽书史偶有论叙,也为吉光片羽。本文通过征引史料,钩稽史实,对揭侯斯的事迹和书作加以系年,以求为进一步研究其人、其诗及其书法艺术作以参考。通过系年,我们可以感知揭氏的人格和书品,深入了解他浮沉仕宦、翰墨风流的一生,并对其书法作品的著录和流传情况作基本的了解。

  • 标签: 系年 事迹 书法艺术 流传情况 书法作品 诗人
  • 简介: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其艺术成就在元明之际的文人画领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期由田洪、田琳编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沈周绘画作品编年图录》问世,使读者可以纵观沈周一生的艺术历程,更明确地体会沈周艺术中的师古与创新。《沈周绘画作品编年图录》全书分上下两册,大十六开,计680页,精装含函,铜版纸彩色印刷,运用编年体的形式,

  • 标签: 绘画作品 编年体 沈周 图录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创新
  • 简介:大阜潘氏一族,自明代从安徽歙县大阜村迁居苏州以来,由经商致富,至清康乾以后,科甲鼎盛,为吾郡望族。其中,以潘奕藻(潘世恩父)、潘奕隽(潘世璜父)兄弟一支,最为煊赫,子孙之中,如潘曾沂、潘曾莹、潘曾绶、潘曾玮、潘祖同、潘祖荫、潘祖年、潘承厚、潘承弼与潘遵祁、潘康保、潘观保、潘敦先、潘睦先、潘介蘩、潘介祉、潘志万、潘慎明等,或以科名、或以事功、或以收藏、或以诗词、或以学术著称于世。而与历任五部尚书潘祖荫同辈的族兄潘钟瑞,由于科考不利,

  • 标签: 潘钟瑞 吴昌硕 潘慎明 大阜 潘曾玮 潘遵祁
  • 简介:寿石工是民国时期享誉京城的篆刻家和书法家,他教授金石篆刻,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执教达三十年之久,在北方艺术界影响很大,被誉为“执北方印坛之牛耳”,是当之无愧的印林前辈。笔者曾撰有《寿石工的印学交游及其篆刻在旧京印坛的地位》一文。随着新资料的发现,笔者将进一步通过民国时期北方刊物及相关书籍中的散佚寿石工资料,对其生平事迹及篆刻艺术进行梳理,作为前文的增补和延伸。

  • 标签: 寿石工 篆刻 生平与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