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如马文·哈里斯(MarvinHarris)所言:文化的"基础机构是文化与自然界的主要相交处,是一个边界,在这个边界的另一边,支配人类行动的生态学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强制力与旨在克服或减缓这些强制力的主要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着。"

  • 标签: 少数民族 生态背景 创世神话 世界观 文化实践活动 贵州
  • 简介:作为美国民族学的先驱之一,摩尔根的学术追求饱含着对美国民族学发展的期许。印第安人研究,是他学术研究的开端,也是他进化论的实践基础。正是基于对印第安社会的研究,摩尔根对人类社会的进化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作为《古代社会》的最后一篇,《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一书的主要思想仍与之一脉相承。在本书中,他不仅从建筑的角度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进化论,而且对人类政治制度的进化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在社会进化脉络之下论述印第安人的家屋社会的变化,摩尔根对氏族社会阶段的民主原则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说明。文章以印第安人、希腊、罗马的社会发展及印第安人的家屋变化为线索,对摩尔根论述的民主制度发展进程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屋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民主原则进行了说明。

  • 标签: 家屋社会 印第安人 氏族社会 财产 地域 民主制度
  • 简介:回溯青州发展的历史,回族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随着京剧在青州的传播和发展,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京剧促进了青州的回族与汉族、满族的社会交往。文化认同作为一种力量推动着青州不同民族的和谐发展。

  • 标签: 戏曲研究 京剧 青州回族 社会交往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人类学界开始反思过去认为"作为和谐的整体"的文化概念,人类学家开始关注文化内部的流动性、差异性和历史联系。巴伯若·尼姆里·阿吉兹的《藏边人家》是站在藏族社会多样性、流动性与历史性的角度来呈现藏族文化的,她加入到了对"没有历史的人民"的反思潮流当中,在该书中呈现出了藏族社会深刻的多样性与变动性。

  • 标签: 阿吉兹 《藏边人家》 流动性
  • 简介: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有难以计数的体现正确社会公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公德心方面的认识与实践经验,如爱国主义、追求真善美、崇尚真理、遵守规矩、爱护环境等,这些有待于我们去发掘、珍视、弘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标签: 社会公德 真善美 崇尚真理 依法治国
  • 简介:文章研究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地域文化在消费社会中处境,以及对地域文化和消费文化的比较分析,得出在消费社会环境下的多维度设计理念。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需要遵守"尊重"这一基本原则,并从人、文、器这三个维度,提出不同层次的设计理念。

  • 标签: 消费社会 地域文化 文创产品设计
  • 简介:生态学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归纳为物质流动及能量交换,景观社会同样如此。现实的情形是,只要抛开最近这数十年,在中国城市与乡村之间这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物质流动一直运转良好,有效地保持了两者之间的能量、信息互换的平衡。到了后工业时代,单向流动的乡村失去了这种自我更新能力。现在随着革命性技术的演进,网络、物流、电子支付等等解决了资金、物资、信息流动的壁垒,再度出现了城乡对流的可能性,这让我们在此讨论乡镇更新就有了现实支撑。

  • 标签: 自我更新能力 积极意义 景观社会 古镇 记忆 风景
  • 简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体系"中一个反映"经济(剥削)全球化"案例,大芬油画村成为当代"反全球化"的社会人类学和文化批评研究的一个"田野调查点"。《中国梵高》拍摄的着力点在于外销画的中国生产体系,通过对梵高画的中国山寨产业链一角的描述,揭示不平等的生产关系何以在外销画的全球化的过程中形成。这个叙事,其实一直是中国本土在解构"全球化"浪潮中的叙事。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反全球化 “山寨” 后工业社会 梵高 社会人类学
  • 简介:音乐是人类社会的本性之一,是人类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皆有的自我变现形式。音乐人类学探讨音乐的思维观念、社会组织、物质文化等方面,而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音乐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习得的音乐模式,也是一种声音景观。文章主要探讨仪式音乐从社会性别二元区分到多元交融汇流的社会进路,从音乐社会社会性别、仪式音乐中的阴阳话语、仪式音乐中的女性主义、音乐性别的社会动力机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梳理仪式音乐的话语问题和解构办法,进而思考社会性别张力扩展出的多元音乐教育的意义。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仪式音乐 社会性别 二元结构
  • 简介:艺术史表面上是艺术风格的演变史,内在却是艺术思想不断拓展、提升、深化的历史,一切与思想有关的形而上层面的东西.绝不是简单依靠作品本身就能获悉的。而“文献展”正是立足于这些认识与思考。同时,文献展也能补充与完善美术史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修正和拓展美术史观念也起到较大作用。一个城市的艺术资源是该城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它最能实现艺术资源之间的勾连与复合。

  • 标签: 文献 社会价值 学术意义 历史 艺术风格 艺术资源
  • 简介:马知遥的专著《走向田野的智慧——社会转型期冯骥才文化观念研究》把冯先生的文学和文化打通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面对冯先生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与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作者全面评述了冯先生的各种文化思想的核心意旨,并个性化地使用“圣人情怀”来描述冯先生的文化情怀特征。本书附有作者梳理的两个重要附录,一个是《冯骥才先生大事年表》;一个是《冯骥才文化艺术思想研究的相关文章索引》,可见其搜罗广博,勾沉广泛。

  • 标签: 《社会转型期冯骥才文化观念研究》 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