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3月13日至4月26日.上海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朝日新闻社联合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系统地展示了中国自出现文字以后数千年间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尤其突出了中国书法史上大篆、小篆、隶、行、楷诸体演变至成熟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品。日本所藏战国时期的《石鼓文》宋拓本(包括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均是世界上保存字数最多、最好的拓本),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大篆的代表作品;传为秦代李斯撰写的《泰山刻石》(165字本)则是小篆的典型代表;

  • 标签: 中国 上海博物馆 《泰山刻石》 代表作品 国立博物馆 《石鼓文》
  • 简介:中日文化交流在唐代达到高峰.唐代中日音乐交流为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范本.本文通过对唐代中日两国之间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考察,揭示了日本民族改造外来音乐文化并使其"本土化"的历程;并就中国雅乐与日本雅乐的异同及与唐代燕乐之间的关系,做了音乐形态方面的比较和梳理.

  • 标签: 音乐文化交流 音乐形态 中日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交流 “本土化” 音乐交流
  • 简介:文章从创作主体、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者三个方面,对中日动画生产过程中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在创作风格和产业运营两方面,对当代中国动画工作者进行的建议和启发。

  • 标签: 中国动画 日本动画 生产 比较
  • 简介: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是一个民族的设计观念和设计风格的源泉,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也是不同设计风格的根源所在。本文主要研究了中、日两国民族文化心理差异及其对标志设计上的影响,总结出日本设计的多元化对中国标志设计的启示。

  • 标签: 民族心理 民族文化 中日文化 标志设计
  • 简介:宋元时期,随着全国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造船业与航海术发达,港口与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并与众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其中香料在海外贸易中数额巨大、品种繁多。本文试从史料记载、贸易发展、沉船遗址等多方面探讨宋元时期福建海外香料贸易的发展。

  • 标签: 宋元 福建 香料 海外贸易
  • 简介:油画是来自西方的绘画品种,有着鲜明的异域文化色彩,自明清时期传入中国后,由于受地域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逐渐呈现出不同的调适策略,并开始具有东方化的特征。对中国人而言,早期的西画东渐并非"内发"性质,油画实际上并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和文人阶层所接受。中国人在刚接触西方油画时,除了对其"明镜涵影"般的视像表示惊叹之外,更多的是对其产生某种观念层面的排斥。社会语言学研究表明,当外来文化脱离自身文化语境在遭遇异质文化的抵抗或者在新的人文土壤中成长时,必然会发生位置变异。而这种变异,往往表现为外来文化对本土语言的主动适应,以及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主动消化、吸收与改造。

  • 标签: 油画家 本土语言 西方 东方化 曲意 社会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