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看似平常和自然的语言符号反映了人们的思维认知方式,体现了社会事实被再现和构建的模式。比如在文学作品的隐喻中,女性常常被物品化或动(植)物化。本文运用巴赫金符号学理,结合批评一认知话语分析方法,从符号的物质性、历史性、社会性和意识形态性等方面,举例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隐喻。揭示看似习惯而规约性的语言表达背后隐藏的性别歧视意识形态。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性别隐喻 批评认知分析
  • 简介:乌斯宾斯基与洛特曼是莫斯科一塔尔图符号学派最为重要的两个代表人物,乌斯宾斯基是莫斯科最杰出的代表,洛特曼是塔尔图最核心的人物。“如果莫斯科的代表是在某种程度上研究文学理论的语言学家,那么,塔尔图的代表则是在某种程度上研究语言学的文学理论家。”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洛特曼 文学理论家 颠倒 视点 代表人物
  • 简介:洛特曼的“符号域”观念和自然科学颇有渊源,他的符号学理与生命科学更是有诸多相互借镜和影响之处。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洛特曼的符号学理对生物学的借鉴和在生物符号学脉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文理学科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体现了符号学和文化研究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动向。

  • 标签: 符号域 生物域 心相世界 生物符号学
  • 简介:依据鲍里斯·安德烈维奇·乌斯宾斯基提出的艺术文本结构中的视点理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长篇小说《金色笔记》通过不同层面的叙述“视点”,在“内”与“外”视点的融合中,由“黑”、“红”、“黄”、“蓝”四本不同笔记与“自由女性”叙事的交织,随着时间进程的演变,在意识形态、话语、心理等不同视点中呈现出不同意义,构成了小说复杂而又有序的独特叙述形式,从而形成了艺术价值极高的文本结构,形成了小说的对话机制。

  • 标签: 视点理论 乌斯宾斯基 《金色笔记》
  • 简介:1922年2月28日,在列宁格勒(彼得格勒)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他却成为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符号学家、莫斯科一塔尔图学派的核心人物,成为前苏联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享誉世界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化学家之一。他就是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他是前苏联继巴赫金之后又一位人文科学领域的理论巨擘,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为实现文化形态的符号性研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他所创建的文化符号学理对世界符号学大厦作出了巨大贡献。值此洛特曼诞辰90周年之际,我们符号学专栏特辟三篇文章,以缅怀这位符号学大师。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洛特曼 诞辰 纪念 渊源 知识分子家庭
  • 简介:1922年2月28日,在列宁格勒(彼得格勒)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他却成为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符号学家、莫斯科-塔尔图学派的核心人物,成为前苏联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享誉世界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化学家之一。他就是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

  • 标签: 发展纪念 曼诞辰 洛特曼
  • 简介:具有独立学科性质的俄罗斯符号学研究以20世纪10年代莫斯科语言学小组和彼得格勒诗歌语言研究会的成立为标志,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一百年来,俄罗斯的文化符号学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在世界符号学版图中三分有其一。本期刊发三篇文章,

  • 标签: 文化符号学 文学解读 发端 概念 传统 符号学研究
  • 简介:99年2月至3月,我应牛津大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ege,Oxford)的邀请,去该校做了一个月的访问学者,其间,为牛津的同行作了题为《俄语文学在中国》的报告,与该校俄语专业的研究生及导师有过几次座谈,并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学术活动,对牛...

  • 标签: 俄语文学 俄国文学 国家图书馆 牛津大学 索尔仁尼琴 俄语专业
  • 简介:在金秋的上海,在因APEC会议的举行而显得异常热闹的上海,“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研讨会”于10月15-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不显张扬地举行了。因与APEC会议“撞车”。会议时间由原定的三天半压缩成两天半,但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教师、学者、编辑和研究生们却潜下心来,或积极发言,或认真倾听,相互交换了研究成果。获得了大量“压缩的”信息。

  • 标签: 俄罗斯文学研究 张扬 学者 研究成果 苏联解体 研讨会
  • 简介:马克·加穆萨(MarkGamsa)是前苏联拉脱维亚加盟共和国里加市居民,1970年出生,九岁随家人移居到以色列。他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开始学习汉语,毕业以后又在巴黎学汉语一年,后来获得了奖学金——在安徽师范大学研修过一年汉语和中国文化。

  • 标签: 欧洲大学 中国文学 苏联侨民 俄国文学 文学关系 马克
  • 简介:曾思艺教授等著《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理论与创作》是一部融思想内涵与审美意蕴于一体的佳作。它结合多种批评方法全面梳理了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并对唯美主义诗歌创作进行了回归艺术本体的分析解读,兼顾了文学的“自律性”与“他律性”,实现了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同时,该著还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探究了俄国唯美主义的文学关系,论述了其继承发展与影响接受。该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的著作,对完善俄国文学发展史、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曾思艺 《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 理论与创作》 唯美主义
  • 简介:从范式视阈来审视俄罗斯形式主义的学理基础,与以往的纯文艺学或纯语言学的视角有所不同,其聚焦和凸显的是思想层面的方法论意义。研究表明,该范式的学理基础包括语言学基础和哲学基础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历史比较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后者所依据的主要是西方的普通美学思想。而由该两大基础所建构起来的俄罗斯形式主义范式,不仅成为俄罗斯乃至世界符号学发端的有力思想武器,也为尔后世界范围内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样式的文艺学和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

  • 标签: 俄罗斯形式主义 研究范式 语言学基础 哲学基础
  • 简介:苏联文学是20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为世界所瞩目。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曾经极大地影响了许多国家,甚至几代人。虽然它的历史并不长,但要真正认识和理解它,实属不易。因为它不仅涉及苏联70年的历史、政治经济变革、国家兴亡、宗教复兴、时代变迁,而且还影响到苏联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等。作为时代见证、艺术编年史的苏联文学蕴含着丰厚的思想资源,反映着那个“理想燃烧”的时代所赋予、同时也支撑着那一时代的精神品质和特有局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文学”从概念到传播和接受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重新认识苏联文学,对于反思70年苏联悲壮的历史,反省我们自己,都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需要的是在社会历史和文学进程中实事求是地考察其起源、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原因及其得失,而不是简单地褒贬这个文学现象。为此我刊从今年第1期起并在网上论坛就下列问题开展笔谈,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 标签: 苏联文学 历史条件 文学现象 经济变革 宗教复兴 时代变迁
  • 简介:京西外研社大厦里的暖秋北京的这个深秋,凉意似乎不比往年,于深秋在京西外国语大学别致的外研社大厦中举行的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20周年年会,也同样始终洋溢着热烈和温情。在为期四天(11月11-14日)的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俄语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济济一堂,共同回...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文学研究 1980-2000年 综述
  • 简介:<正>全国高等学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1985年6月17日至22日在南京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该会由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大、北京师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南京大学、南京师大十所院校发起.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由南京大学主办.来自全国80多所高等院校和出版部门的130余名代表和参加第一届外国文学讲习班学习的100余名同志参加了大会.北京大学杨周翰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研究

  • 标签: 外国文学教学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学术讨论会 师院 高等学校
  • 简介:“苏联文学”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其实,人们是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它的。也就是说,“苏联文学”这一能指,是有着不同的所指的。

  • 标签: “苏联文学” 价值 意识形态 革命
  • 简介: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与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西南大学俄语国家研究中心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2017年年会11月10—13日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等,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各高校、《俄罗斯文艺》、《外国文学动态研究》、《世界文学》、《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等共一百余家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学术机构的一百一十余名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

  • 标签: 俄罗斯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学术研讨会 西南大学 外国文学 俄罗斯思想
  • 简介:<正>即使从狭义方面来看,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时代所产生的文学,70多年间所取得的成就和需要认真加以总结的经验教训,其内容也是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因此不但对苏联本国的,就是对国外的文学史家和文学理论家,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中国读者,早在50年代就读到过几本出自苏联学者之手的苏联文学史和其他一些有关专著;新时

  • 标签: 苏联文学史 俄国文学 美国人 作家 爱德华 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