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文学批评的门槛并不高,如同当下的文学创作,稍微过了识字阶段的人都可能随意操持起来。文学批评的深潭本应是清澈的,但现今变得浑浊不堪,造成了广泛的焦虑。有趣的是,人们乐于谈论高深艰涩的问题,指摘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开出了系列的复杂药方。“你不说我还明白点,你一解释我就彻底不懂了。”如斯情况比比皆是,叫从事文学批评的人没法自我感觉良好。有人笑言,诗人是诗歌的敌人。文学批评者如无写作的焦虑,很可能陷入勤奋但蒙昧的泥潭,走向文学的反面:或者只闷头读文学作品,唯印象是举,或者一心只读理论书,借文学之名贩卖术语、名词,这颇似动画片里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是站在文学门外的二个逗趣的角色。

  • 标签: 文学批评 批评精神 文学创作 自我感觉 文学作品 批评者
  • 简介: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剖析杰克·伦敦《海狼》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挖掘道德意识在人与自然中的重要性,分析表明拉森及船员对海洋生物的虐待体现人类对自然的侵略;海上的自然灾害及拉森的头痛反映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汉弗莱与莫德借助自然生存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回归。最后,本文强调杰克·伦敦旨在激发读者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道德意识。

  • 标签: 杰克·伦敦 《海狼》 文学伦理学批评 自然
  • 简介:第一次见到南帆,是在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的“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上,那时的南帆风华正茂玉树临风,一招一式都是学院风格,我对他非常佩服。后来,除了阅读他的专著和文章之外,我们的接触并不多,大多是文学会议的不期而遇或会议休息期间的闲谈或打球.

  • 标签: 文学批评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生活趣味 南帆 日常生活 经验
  • 简介:著名批评家陈晓明教授在30多年的学术历程中,一直站立于文坛的最前沿,以充满理性思辨的言说,不断为最新出现的作品、现象与潮流把脉问诊、阐扬推介。他的学理品质为学界所公认,尤其关于先锋小说和后现代文化的研究,更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他在保持对理论演绎高度自觉的同时,又以敏感之触角,对文学现场的一系列重要文本做岀深度阐释.

  • 标签: 文学批评 陈晓明 自觉 学理 后现代文化 学术历程
  • 简介:读孙绍振先生的《〈三国演义〉:审美与道德的错位——兼与刘再复商榷》,觉得五味杂陈。乍看孙绍振对三国人物的性格分析,层层递进,颇为生动;继而看到他对鲁迅、胡适一干人不作分析的否定,顿感不妙;等读到他对刘再复《双典批判》逐步升级的批评讽刺时,心中感觉到一种荒唐:孙绍振明知刘再复的《双典批判》不是文学研究,而是文化批判之作,是对《三国演义》中腐蚀社会人心的权谋法术及社会影响从事文化批判,却借用文学鉴赏否定刘再复的思想文化论述,并且牵强附会地给对方设置罪名。

  • 标签: 孙绍振 刘再复 《三国演义》 文学批评 文化批判 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