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抗战时期许多优秀剧作家汇集到国民党统治的重庆、桂林、成都等地,在戏剧创作和演出实践方面取得了成就,但建国以来文艺研究界对此的研究远远不够。《大后方戏剧论稿》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书是“国统区抗战文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也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抗战时期大后方戏剧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六章,从六个方面对大后方戏剧进行宏观把

  • 标签: 戏剧论 大后方戏剧 戏剧创作 文艺研究 演出实践 抗战文学
  • 简介:好多路标搅乱了我的方向远方是我喜爱的风景乱着的天地挡不住时光的直行我站在原地好多人从身边走过我浑然不觉必定有一朵莲花开了香气随夜飘来来不及实现的阴谋依然蛰伏着宫殿石阶上的绿苔都长了脚去哪儿再也没有人干涉那些繁华如此弱不禁风那些精致的岁月竟也破碎得不留残片历史犹如一个慵懒的觉醒来总找不到心疼的理由。

  • 标签: 诗歌
  • 简介:对于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而言,反思多年来形成的"大同诗学"观念的意义、贡献与限度,以及如何重新建构更具阐释能力的"共同诗学"范式则是更重要的工作.面对散居世界各地的华文文学的复杂多元的异质性元素和独特的生命形态,我们的华文文学研究在追求"大同诗学"的同时,或许还应该建立另一种研究范式--一种从特殊性、具体性和"情境论"出发的范式,即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所提出的"地方性知识"的研究范式,以弥补"大同诗学"可能产生的遮蔽与忽视异质性元素的缺陷.

  • 标签: 华文文学批评 总体性思维 地方知识路径
  • 简介: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后方的戏剧运动进入了辉煌阶段,并迎来了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这种成就的取得既是大后方文艺工作者奋力拼搏的结果,也跟大后方与延安的戏剧交流密不可分。延安对大后方的影响,就其表现形态而言,主要是政策的指导和精神的感召。从国统区来讲,主要是指以中共南方局及其机关报纸《新华日报》为阵地展开的相关活动;从延安来讲,主要是指以延安党中央的文化战略部署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核心的政策传达。

  • 标签: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抗战时期 戏剧运动 大后方 《新华日报》 中国话剧
  • 简介:<正>一最近,重庆出版社一次性出版了共十编、二十卷、一千二百万字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以下简称“书系”)。这部丛书的出版在我国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套“书系”规模大,取材广,资料丰富,全书共分十编——“文学运动”、“理论、论争”、“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杂文”、“诗歌”、“戏剧”、“电影”“通俗文学”和“外国人士作品”。其中,《外国人士作品》是综合性(包括各种体裁)的外国人士作品的汇集我作为《外国人士作品》编的编选者,面对各界人士对此书的关注,不禁热泪盈眶,思如潮涌,写下了这篇“漫记”,以作对读者和关心者的“交待”。

  • 标签: 外国人 作品 爱泼斯坦 中国抗日战争 “通俗文学” 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