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正>文学空白作为特殊的艺术形态,在作品中表现的是无言之美。诚如朱光潜指出的:“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推广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尤其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无言之美别但是,从接受美学角度审视,文学空白审美价值的实现,需要读者艺术补充的再创造。因此,在双向选择的阅读活动中,文学空白这一艺术形态,既是审美对象,又是沟通作者创作意识与读者接受意识的艺术桥梁。作为文学作品审美的形态和中介环节,它具有开放

  • 标签: 文学空白 性审美 文学作品 审美特征 审美判断 作品空白
  • 简介:试论鲁迅杂文的基本特征李玉明相对于鲁迅研究在其他方面的突破和发展,新时期的鲁迅杂文研究是滞后的。撇开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偏见,否定鲁迅杂文从而“棒杀”鲁迅的倾向不论,在大量的关于鲁迅杂文研究的论著中,更多的是老调重弹,甚至在祖述着五、六十年代冯雪峰、唐...

  • 标签: 鲁迅杂文 社会文化批判 杂文创作 国民灵魂 旧传统 历史与现实
  • 简介:<正>京派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文学团体,他们是二十至四十年代被称为“右翼”的和当时政治运动相游离的那批作家,一般认为包括周作人、俞平伯、废名、沈从文、凌叔华、肖乾、汪曾祺等。在这几人当中,后面五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京派”的称谓最初源于他们的政治态度和在民族革命中所处的位置。但京派作家的政治思想并不完全相同。如果说人道主义是京派作家共同维系的早期理想,那也只是说明了他们反封建的态度,实际上他们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对未来的选择和对政治的热心程度互为轩轾。直到最近我们还未能完全确定京派到底有多大范围和有哪些具体流派倾向。他们最明显的一

  • 标签: 民族特征 抒情小说 京派作家 沈从文 汪曾祺 周作人
  • 简介:林语堂的小说表现出中西文化融会的特征,而这种融会更多的是林语堂自己奇思妙想的结果,带有明显的乌托邦式文化意蕴,这主要表现在文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西合璧的理想化矛盾境界两个方面。

  • 标签: 林语堂小说 文化乌托邦 理想文化
  • 简介:意境结构是一种生命的形式,是一个运动着的系统.意境作为生命结构具有运动美、节奏感和审美张力等艺术特征.主体情绪的律动和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张力,是意境结构生命力的表现.而气则是意境生命的本体,也是意境结构生命力的元质.

  • 标签: 意境 生命结构 动态特征
  • 简介:[场外解读]艺术,或者人际关系问题根据声名远扬的泛性主义者——弗洛伊德的说法,所谓艺术不过是力必多,或者更浅显地说,是性欲释放的一种变态反应。后来,生理学的最新进展,似乎证明了弗洛伊德这种近乎于玄学的心理学观点。在一本名为《常识与通识》的书中,作家阿城对这种大脑生理学的最新进展颇有心得。他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由各种各样的功能区域组成,而所谓的性高潮体验不过是脑隔区神经细胞的一种放电现象。

  • 标签: 艺术家 弗洛伊德 艺术观念 人际关系 大脑生理学 法国
  • 简介:美学悲剧性冲突有别于一般的社会性冲突,它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其一、是指形成悲剧的矛盾诸方都以消灭掉、否定掉对方为目的,只有这种以毁灭对方为目的的冲突,其性质才够得上美学悲剧冲突,所以悲剧冲突以尖锐性著称;其二、是指冲突的结果,以一方或双方的毁灭、崩溃为结局;只有这种结局才显出悲剧的惊心动魄的崇高性美感。

  • 标签: 悲剧冲突 传统悲剧 毁灭 悲剧性 结局 崇高
  • 简介:“五四”时期胡适作为新诗发韧者风云一时,其新诗主张“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1919年创作的《谈新诗》一文在当时“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但是,到了二十年代,他的理论就常常受到其他新诗倡导者的讥讽、批评,1926年,甚至有人将他刻为中国新诗运动“最大的罪人”。在不

  • 标签: 胡适之 中间物 中国新诗 诗体大解放 诗人情感 古典诗歌
  • 简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滇、桂、黔三省(区)的结合部。共270万人,有布依、苗、彝、回、汉等29个民族。1679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里埋藏着丰富的各种宝矿。其中金矿既丰富,品位又高,又容易开采,地质学家将这里与豫、陕、晋三省结合部的产金区共同誉为中国的两个“金三角”。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一些重点项目相继在黔西南投放,除鲁布格电站、天生桥电站(全国第二大电站)而外,南昆铁路也正兴建之中。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南昆铁路横跨全州的中心地段的兴

  • 标签: 民族经济 红水河 南昆铁路 快速发展 北盘江 重点开发区
  • 简介:郭沫若的早期诗歌情感具有突出的个人化、个性化特征;其社会象征意义是在解读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但是流行的现代文学史上对它们却只谈社会象征意义,这容易形成泛泛的空谈。

  • 标签: 郭沫若 早期诗歌 情感特征 个人化 个性化
  • 简介:“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神用象通,情变所孕”,道出了象与情的融合。西方的文论家也认为“意象不是一种图象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的情感的复杂经验。”“艺术品作为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也强调了作家的主观情感与意象选择的相互联系。实质上,意象是作家内在情趣或思想与外在对象相互融合的复合物,即客观的“象”——景物与主观的“意”——情思的水乳交融。

  • 标签: 鲁迅 小说研究 《呐喊》 《彷徨》 意象设置 情感特征
  • 简介:中国现代历史剧诞生于“五四”时期,在“国防戏剧”运动中获得发展,到40年代便形成了高峰。在现代历史剧的发展历程中,郭沫若功不可没。他不仅是中国现代历史剧的开拓者,更是现代历史剧创作的卓越代表。本文从其作品的审美上谈谈它的艺术特征

  • 标签: 中国现代历史 审美特征 历史剧创作 棠棣之花 现代中国 郑袖
  • 简介:大理市的歌舞艺术源远流长,蕴藏在各族劳动群众的丰沃土壤之中,世代流传。白族舞蹈特点鲜明、风格独具。姿态万千、色彩绚丽地点染了美丽的苍山洱海。这块滇西北高原的宝地——大理被人们赞誉为“歌舞之乡”。

  • 标签: 民间舞蹈 白族 歌舞艺术 大理市 动律特征
  • 简介:《红楼梦》中有大量说笑话的描写,其中有很多笑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艺术成就和文化意蕴。这些笑话使小说在悲剧的氛围中出现了喜剧特征,从而更好地烘托了小说的悲剧特点;把“笑”的艺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反映了多方面的文化现象,具有深刻的文化精神。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腕力。

  • 标签: 笑话 《红楼梦》 小说 悲剧 文化意蕴 喜剧
  • 简介:鲁迅小说的艺术世界既是卓越的自我使其主观的生命客体化的过程,又是创造主体意识到的人生观——自由精神的激流在作品提供的中国社会生活的河床中奔突、激荡、碰撞、回旋的动人形态。个人、社会、文化三者的稳态结构构成中国传统生活的基本方式,而鲁迅用新的文化(价值)去观察和否定这种稳态结构的过程,便体现为现代人生观与传统的中国生活理想和方式的冲

  • 标签: 鲁迅小说 精神特征 鲁迅思想 《狂人日记》 孤独者 涓生
  • 简介:黄震遐是民族主义文艺派的重要作家.《陇海线上》、《黄人之血》、《大上海的毁灭》是其代表性作品.《陇海线上》站在国民党蒋系的立场上反对国民党其他派系,却以"报效国家"为标榜;《黄人之血》表层意识是鼓吹大亚西亚主义,深层意识则是反苏;《大上海的毁灭》表面上是在歌颂抗日英雄,实际上却是为蒋介石的对日妥协政策辩护.三部作品分别表现了黄震遐对待国内军阀战争、中苏关系、中日关系的不同态度.而在这些不同态度的背后,却有着基本的思想特征.这就是以民族主义为旗号,而又体现国民党蒋系的政治意志.由于他所维护的党派在政治代表性上的狭隘性,他的民族主义往往带有虚假性.

  • 标签: 黄震遐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民族主义
  • 简介:李渔的小说代表了明清时期文人话本小说的最高成就。作为一种叙事文学,李渔的话本有着鲜明的文人化叙事意识,这主要表现在叙事图景的下层民众化、因果关系的叙事格局化、以第三人称为主的多元化叙事视角、戏拟与反讽的叙事修辞策略等方面,本文主要是对李渔小说叙事多个层面的美学特征作简要的分析,并兼及李渔叙事美学的深层文化心态。

  • 标签: 李渔 叙事美学 话本小说 戏拟 小说叙事 叙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