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正>英国小说家安东尼·特(AnthonyTrollope,1815-1882)的《自传》写得快不快?全书完稿于1876年4月中旬,费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跟他平时写小说的速度差不多快。同年他留给儿子亨利·特一封信,要儿子等他去世之后再拆信。信中说,“附在这里的是我一生的回忆录,我希望你把它作为我送给你的礼物收下。我的用意是在我去世之后将其出版,并由你编辑。……是否作些删节或删节什么内容,由你决定。但是,我不希望加进

  • 标签: 讽刺小说 萨克雷 狄更斯 乔治·爱略特 英国小说 小说家
  • 简介:<正>十九世纪英国有一位勤奋写作的作家,他每日清晨五点起床,五点半修改前一天写下的文稿,六点开始创作,案头放一钟表,规定每一刻钟必须写出两百字,一直写到九点半,然后去邮政总局上班,即使在出差或旅行途中,他也严格遵守这一写作规定。就这样他一生共写出47部长篇小说,再加上

  • 标签: 特罗洛普 短篇小说 抑恶扬善 长篇小说 十九世纪 邮政总局
  • 简介:在这次访谈中,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蒂姆·顿先后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地域和文化特点,涉及到西澳的风景(海景)、地方主义、生态学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佛教和道教、文学创作的语言倾向等话题。同时,作家还发表了关于美国文学、英国文学和澳大利亚文学的见解,并对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不同特色进行了探讨。顿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独特的写作手法,是一位颇具研究价值的澳大利亚小说家。

  • 标签: 蒂姆·温顿 风景 海景 地方主义 文学 生态学
  • 简介:我们知道,韵论是印度诗学中比较大的一个方面,而作为诗学范畴(而非语言学范畴)的“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韵的理论,也是中国诗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只是论述的文学家相对较少。

  • 标签: 范温 中国 韵论 诗学理论 宋代 艺术形式
  • 简介:198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反生活》因其荒诞不经的故事内容和颇具后现代风格的叙事技巧而被评论界视为最为“晦涩难懂的实验性小说”。本文认为在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文本表象背后,小说展现的是作家对于犹太文化身份的思考。作家第一次将这一问题的探讨延伸到了世界范围,并通过并置对立生活的不同版本来表现当代犹太人寻求文化身份的多重维度的思考。

  • 标签: 菲利普·罗思 《反生活》 对立 犹太人 文化身份
  • 简介:<正>虽然说不太频繁,但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了。我常常在黎明醒来,沿着莫斯科空旷的街道徘徊。晨曦之中,昨夜的路灯还放射着疲倦的微光。黎明的莫斯科焕发着朝露的清新气息。房子的墙壁上有露水珠儿,公园的铁栅栏上有露水珠儿,纪念碑铜像的肩膀上也有露水珠儿。鸟儿——这是莫斯科清晨的主人,像在森林里似的鸣啭啁啾。一只鸽子,咕咕叫着,在红场上漫步。黎明时分,瓦西里·布拉日尼科夫教堂前面的马路宛如

  • 标签: 瓦西里 铁栅栏 科夫 安卡 七个人 我们俩
  • 简介:安妮·鲁的西部写作成功地跨越了西部传奇的艺术局限。本文从神话沉淀与人格构建的角度切入,讨论作者独特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以及字里行间传递着的隐秘的女性生态观。

  • 标签: 安妮·普鲁 西部小说 神话沉积 英雄人格 生态女性
  • 简介:<正>巴赫金在论述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这种世界感受,同一切现实的东西,完成性的东西相敌对,同一切妄想具有不可动摇性和永恒性的东西相敌对,为了表现自己,它所要求的是各种动态的和多变的‘洛透斯式的’闪烁模糊的形式。”洛透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以善变著称。纵观巴赫金的学术生涯,我们发现,他所钟爱的文学,正象洛透斯那样,从表现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 标签: 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 长篇小说 主人公 俄国形式主义 自我意识
  • 简介:著名古代文学史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宗强先生,1932年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市,195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学习,1961年毕业后师从王达津先生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生,1964年毕业至江西任教。1975年回到南开,任教至今。

  • 标签: 罗宗强 中国文学批评史 家风 文学史研究 博士生导师 1975年
  • 简介:<正>从马克·吐一生创作的风格和特点来看,我们大致可以把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从一八六五年第一部小说集的发表到七十年代初为早期;从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为中期;从九十年代中期到一九一○年他逝世为后期。从以往我国对马克·吐的研究来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马克·吐温中期的幽默、讽刺作品研究较多,而对他早期的幽默小品及后期一些带有悲观倾向的作品则较少涉足。本文打算沿着美国社会以及马克·吐本人思想的发展轨迹,对他各

  • 标签: 三个时期 七十年 马克·吐温 幽默作品 对照手法 侦探小说
  • 简介:<正>1966年,《巴黎评论》请求对约翰·厄代克进行采访,被厄代克拒绝,直到第二年,厄代克才接受了这一要求。接着于1968年《巴黎评论》记者查尔斯·托马斯·塞缪尔对厄代克进行了采访,其内容如下:

  • 标签: 约翰·厄普代克 小说家 作品 短篇小说 作家 评论
  • 简介:<正>一个作家进行创作,总有某种文艺思想作指导,即使这种指导思想不是自觉的,也许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系统的理论。有些作家先学习文艺理论,然后创作,在这种情况下,他运用理论是自觉的;另外一些作家事先并未有意识地学习理论,就进行创作实践活动,

  • 标签: 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作家 文艺观 小说创作
  • 简介:<正>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艺术中的一个流派,其代表人物认为古希腊罗马艺术是艺术创作的典范。他们从古希腊罗马艺术中借鉴主题和情节,并融会新的历史内容。当时,古典主义在法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而桑则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 标签: 古典主义 法国 罗马艺术 绘画 17世纪 艺术创作
  • 简介:昭行把握商业机会的方式,有时会让他的下属觉得“脑子不够用”,他那跳跃性思维模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 标签: 罗昭行 企业家 商业机会 思维模式
  • 简介:作为小说家和艺术批评家的马尔沉醉于“想像中的博物馆”,沉醉于艺术形式永恒的不朽。古往今来的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在作家笔下变换为超时间性的形式,获得了新的价值和意义。成为揭示命运、改造现实、超越人类状况的有效途径。尽管小说创作的材料是文字,马尔却用语言文字缔造了与绘画作品相媲美的视觉效果和美学意义。他的小说文本超越了文字的界限,在同绘画形式的参照和对话中形成了独特的文体风格,因而创造了一个包含丰富哲学、美学和道德思想的艺术小说的类型。

  • 标签: 人的状况 想像中的博物馆 艺术变换视觉效果 美学意义
  • 简介:本文以古希腊史家希多德的《原史》为例探讨其叙事笔法。读希多德有两种方法:要么从现代的史学观念出发,追究其历史真实,要么循希多德的叙事笔法,去接近作者如此写作的用意。而对于《原史》这部大书,与其将它当作如今所谓的“历史书”来读,不如当作一部悲剧诗来读。

  • 标签: 虚谎叙事 探究原委 悲剧样式 希罗多德 叙事笔法 古罗马时期
  • 简介:特路甫是德国表现主义“桥社”的核心人物。他画风的最大特点是施色大胆,不注重写实。但他又紧密联系生活,从不关门作画。为了寻找艺术题材,他经常深入到德累斯顿的工人区,希望能从底层生活中获得最淳朴的感情。

  • 标签: 罗特 德国 画家 联系生活 表现主义 艺术题材
  • 简介:<正>灼热的铁流……灼热的铁流已经干涸,满腔热血停止了燃烧、呼啸……别了高炉,跨进家屋,哎哟一声,随声跌倒……死了——这位老师傅。髯间没有一茎银丝,据说连胸痛也未曾有过,死于劳动中天长日久铁钻血管血流滞涩。

  • 标签: 高炉 灼热 诗选 燃烧 胸痛 花儿
  • 简介:被誉为"北地三才"之一的子升(495—547)原有文集三十五卷,当时传播甚广,不仅风行于中原,连吐谷浑王的床头,也有他的文章数卷。温文得到各方面很高的评价,北魏济阴王元晖业说:"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南朝梁武帝萧衍令出使东魏的使节张皋抄写子升文笔传于江南,并作出高度评价道:"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恨我辞人,数穷百六。"

  • 标签: 温子升 韩陵 一片石 元晖业 任昉 萧衍
  • 简介:1902年9月某日清晨……在布鲁塞尔街的一片布置华丽的房间里,有个人已奄奄一息。天空一片铅灰色。此人穿着短衣衬裤,躺在精致嵌花地板上。他就是爱弥尔·左拉,当时的一位最有争议的小说家。他孤零零地躺在地上,口吐秽物,浑身抽搐,被窒息得昏死过去。窗户近在咫尺,但他无力爬动,否则不致命归黄泉。仆人们和他的妻子也都……奄奄一息之中,往事恍恍惚惚地闪过脑际……61岁的他,住在埃克斯圣·安娜河边的一幢漂亮的宅第里……后来,可敬的父亲突然病故,他成了孤儿,多亏了梯也尔先生的奖学金,他才得以北上巴黎……他总算成了一名穷酸的大学生,住在圣埃蒂安杜蒙街的破屋陋室之中,常常饥肠辘辘,但仍不停地在赋诗作文。与他一起忍饥受寒的是一位高挑个儿的女子,名叫亚历山德里娜,替他洗洗涮涮、缝缝补补。逢年过节,两人便花18个苏美餐一顿;平常日子,便用面包蘸着他祖父从地中海乡间捎来的橄榄油凑合填饱肚子……

  • 标签: 左拉 短衣 里娜 爱弥尔 梯也尔 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