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传统批评认为经典文学形象是"超历史的个人",具有原型价值,而新历史主义批评家则研究经典形象及其所代表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习俗的产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进一步提出了"主体形塑"概念,指出文学形象是不同话语对人物及其文化环境的关系反复进行阐释的结果,且阐释非一次性完结,而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变化过程。"黑维纳斯"是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以其黑白混血情妇让娜·杜瓦尔为原型塑造的经典文学形象。从19世纪中期至今,这一形象在波德莱尔的作品及早期批评和传记中,在T·S·艾略特、本雅明和萨特等人的文学批评著作中,在当代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改写小说中被不断塑,先后经历了"致命女性"原型、波德莱尔多维度的他者和具有自主意识的女性主体等几个阶段的变化。塑的核心是种族和性别视域下的身体。不同话语不断围绕"黑维纳斯"的身体意义进行对话、商讨和争论,塑造了一个承载着复杂历史信息的含混意象。塑的新变化也揭示了当代话语重构边缘主体、重书庶民历史、质疑经典,瓦解真理的转向。

  • 标签: 经典文学形象 形塑 波德莱尔 “黑维纳斯” 安吉拉·卡特
  • 简介:与一切物质文化的创造物一样,服饰也拥有具体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穿着者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本文通过对几部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分析、解读,认为其中不少女性人物都在按照幸运、有意义的工作和自我满足的理想构筑自我的殿堂.这些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小说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讲述了女性的服饰和外表如何在自我塑过程中弥补了她们的性格.她们适宜地装扮自己为的就是建构她们的自我属性.

  • 标签: 服饰 自我 属性建构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
  • 简介:当代苏联文学的一个黄金时段,也许并不像流行的文学史教科书所叙述的那样——或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降的“解冻”岁月,或是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始的“改革”年代,而是在“解冻”与“改革”之间。准确地说,应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这一时段。这一时期,有不少文学作品被搬上话剧舞台,被改编成电影,被译成多种外文,走出苏联,成为当代世界文学精品。这些作品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何以生成?这些力作之警醒人心的伦理向度,这些精品之塑性灵的道德能量,应该是构成其生命力内核的一个重要基因。

  • 标签: 苏联文学 “解冻”与“改革”之间 伦理向度
  • 简介:2008年11月4日,著名的小说家迈克尔·克莱顿在美国洛杉矶去世,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在表示哀悼时说:“他有种极其了不起的能力,那就是把科学和戏剧概念融合一体……迈克尔把自己华丽光彩的一面写进了小说,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他的地位.”克莱顿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讲故事的人,他的《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猎物》、《恐惧状态》,屡屡挑战人们已有的观念,同时也给世人带来娱乐,激励着读者以崭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的种种奇妙之处.

  • 标签:
  • 简介:在塞缪尔·贝克特的独幕剧《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中,录音机和人的并置成为该剧的焦点,贝克特着眼于录音机的技术弊端和人机互动过程中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他指出:录音机的技术复制造成主体记忆的断裂,录音机的播放阻碍主体的自我认同,消解主体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剧作家借助录音机揭示了技术对人的异化,凸显了生命主体的消解。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该剧无疑对盲目追捧技术创新的现代人起到警醒作用,表达了剧作家对技术时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

  • 标签: 塞缪尔·贝克特 《最后一盘录音带》 录音机 技术异化
  • 简介:诗歌和技术是在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中被反复讨论的两个主题:技术在现代世界居于危险的统治地位,而诗歌包含着从这一危险当中获救的可能性。未来主义运动的领袖马里内蒂就诗歌与技术的关系则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认为这两者服从于同一种不断提高自身的意志,即对速度的追求。在海德格尔开启的问题里对马里内蒂有关语言和抒情的理论进行批判性的诠释,或许能让我们对诗歌在现代技术的统治下究竟处于何种状况进行一番别样的思考。

  • 标签: 诗歌 技术 速度 海德格尔 马里内蒂
  • 简介: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火车和铁路技术对19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国自然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哈德·豪普特曼在1887年以铁路道口看守员与铁路间的关系为主题创作了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铁路不仅在小说的结构上贯穿始终,它还牢牢地控制并影响着主人公提尔生活的所有层面,最后也如恶魔一般碾碎了提尔的生活。铁路系统改变了原有的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一文中所述,在技术时代,人和自然都被卷进现代技术的漩涡之中,技术规定着技术时代的人按照技术的方式去活动。小说主人公提尔的悲剧命运正是现代技术统治下人的主体性丧失的一个缩影。

  • 标签: 格哈德·豪普特曼 铁路 现代技术 《道口工提尔》
  • 简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一部另类反乌托邦科幻小说,它超越一般末世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揭示了人类对技术控制论的恐惧。小说借助于对末世战争境况的描写,集中展现了技术打造的仿象对真实的侵袭和抹除,揭露了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轰炸所造成的权力陷阱。不过,迪克在小说中仍然保留了拯救的希望,从而摆脱了一般反乌托邦小说黑色绝望结局的窠臼。

  • 标签: 菲利普·迪克 反乌托邦 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