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期,文学理论研究发生一次重大转向:由文本中心研究转向读者中心研究。这一转向的实绩是接受美学成为西方重要理论流派和批评思潮。接受美学(Recep—tionalAesthetic)是对西方现象学和阐释学的进一步发展,愈来愈重视读者角色在文学审美接受过程中的创造性作用,

  • 标签: 召唤结构 伊瑟尔 解读 文学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 六七十年代
  • 简介:一、引言2016年8月21日,郝景芳凭借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在第七十四届“世界科幻大会”上荣获2016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郝景芳成为继刘慈欣之后第二个获得“雨果奖”的亚洲人,再加上同时参选的刘慈欣《三体2》在入围阶段就已落选。

  • 标签: 科幻小说 现实主义 折叠 北京 解读 中短篇小说
  • 简介:在中国的古代汉语里,不存在具有今天现代意义的“美术”一词。“美术”这个词汇最初是由日本人将英语Art一词首先译为汉字的。而Art一词源于古罗马的拉丁语,自文艺复兴以来,泛指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在内的艺术门类。19世纪末,“美术”一词由日文转译到中国,植入中文语言系统之后,也成了一个学术界和思想界被频繁使用的词汇,但每个使用者又往往理所当然地赋予它各自的含义。

  • 标签: 陈树人 北京美术学校 古代汉语 “洋为中用” 时事画报 岭南画派
  • 简介: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用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的形象阐释了"幸福"、"幸运"、"正义"的含义,成功缔造了大刀、三脚凳和圆球的文化意象。本文认为这种文化意象具有互文性特征,与遥远的希腊文化存在一定联系。这种文化意象的互文性经两位译者之手,在英语文本中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 标签: 《福乐智慧》 文化意象 互文性 英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