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很偶然的工作关系,我读到了赵清学先生写的《我的道路及文学创作》和三篇《郭亮不死》、《芳怨悠悠》、《咱这有个傻全宝》。尤其是《我的道路及文学创作》,娓娓道来作者生活、成长、战斗及三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上的一个个故事。如此坦诚地交待自己,如此文思敏捷,如此机趣横生,还有如此一长串作品目录索引,都很难让我与一个“只给圣人叩过二年头,戎马生涯数十载”,而今已年逾古稀的老军人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有趣也有意义的文学现象,更吸引我把赵先生的作品细读下去。

  • 标签: 赵清学 文学创作 目录索引 机趣 爱情悲剧 晓风残月
  • 简介:先师严迪昌先生撰著《清词史》时,尝根据词在清代这个特定时空运行之特质,选定地域、家族、流派/群体等"中观"视角进行史程构架。^(1)考察近百年词之历程,以上几大特点整体上走向消沉淡散,而自晚清至民国末共和国初,乃至新时期以来——包括网络时代——词的大量崛起构成了一道崭新的风景线。文学社团从根本上说,乃是审美共同体和创作共同体的集成。无论是嘤鸣求友、切磋琢磨,还是标举风气、月旦人物,文学社团的存在均可起到其他样式无可取代的作用,历来是辨认文学生态系统最应关注的焦点之一。

  • 标签: 词社 考论 文学社团 清至民国 网络时代 生态系统
  • 简介:如果真如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中所说的,“小说这种东西在正确观点的指引下,依然是最独立、最灵活、最奇妙的文学形式”,那么人们在谈论这一文体时一再提及的“现实主义”,肯定就是“批评术语中最独立不羁、最富弹性、最为奇异的一种了”。确实,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都是一个过于复杂的概念,对其详尽的探讨非笔者能力所及。因而本文只想就小说切入现实的方式,来适时地讨论近期几部长篇小说的创作问题。

  • 标签: 长篇小说 札记 阅读 文学形式 现实主义 批评术语
  • 简介:作者袁敏走南闯北半生,由北国回归江南,走进《江南》杂志。九年,弹指一挥间。在将要和《江南》告别的时候,袁敏留下一份小小的礼物——《江南九年》。礼物很轻,它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心意很重,它是作者和《江南》九年朝夕相伴荣辱相依一路走来的见证。岁月无痕,文字也许可以留下如丝的印迹。

  • 标签: 浙江文艺出版社 朝夕相伴 弹指一挥
  • 简介:<正>引子1991—2001,中国申奥的历史经历了从失利到成功、由失落到辉煌的悲壮过程。其中有多少汗水?多少泪水?多少的10年在其中流逝?在国际顶级竞争中,遇到了怎样的坎坷?怎样化解一个个困境、一道道难题?申奥早已超越了体育的概念,完全浓缩了这十年中国发展的脚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观念意识的转变。

  • 标签: 申办城市 奥运会申办 北京奥申委 体育组织 中国申奥 工作计划
  • 简介:这段时间,苏漓渐渐发现老公有了很多反常的地方。苏漓是在大学期间和老公相遇的。大学毕业后,他们很快结婚了。苏漓仅仅在工作了几个月后,就因为贫血、神经衰弱等不得不放弃工作,成了全职太太。从这个时候开始,老公就成为了她的全部世界。

  • 标签: 面具 大学毕业 神经衰弱 全职太太 结婚
  • 简介:读罢《风流巷》,首先使我们觉得有种亲切感。这主要是作家所刻画的靓女张芸、风流舞王、狗肉阿三和跟随“四帮”升沉的陈家常等几个主要人物和几个邻居,都是各具个性和德行,各有各的人生观和处世之道的普通居民。加上作家采取通俗化的语言,也就是采用风流巷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或说俚言俗语),经过艺术加工,使其个性化,一语道出,风趣横生,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因此使我们倍感亲切。其次是真实感。这

  • 标签: 风趣横生 主要人物 艺术发现 处世之道 居民日常生活 艺术加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个就是一本书。读,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

  • 标签: 读人 借给你 雨淋 文学 阳光 分担
  • 简介:  我对县城的人有天生的一种好感,因为我就是县城.因为中国的大多数城里人也都是县城,2160个县和县级市居住着近三千多万县城,其中200个地级市在10年前一半也是个县城规模,其本质也是县城化的中等城市.……

  • 标签: 感受县城
  • 简介:一只贴着喜字的大红灯笼,挂在曾家大门口房角上。两个佣人站在高梯上把灯笼彩绸等往上挂。

  • 标签: 《北京人》 剧本 电影 剧情
  • 简介:'哎哟'一声惊叫,紧接着便是一阵'哇哇'的哭声,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从自行车上重重地摔了下去。这时我才发现一辆电瓶车把一个过街的小弟弟撞倒了,电瓶车车轮一偏,把我也撞倒了。骑车扶起电瓶车,一溜烟转身跑了,留下哇哇大哭的小弟弟和我。我躺在地上,磕在石头上的腿鲜血直流。'你没事吧?'一个温柔的声音回响在我耳边。'阿姨,我……没……事……''我们去医院吧.'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就晕了过去。我睁开眼发现四周一片洁白,原来是到了医院:

  • 标签:
  • 简介:《左传·昭二十九年》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农耕时代的人们对土地是十分崇拜的,每年都要举行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这就是“社日”了。本来,一年有两个社日,一个春,一个秋。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叫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就叫秋。春祈谷,祈求神赐福、五谷丰登。秋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神丰收的喜讯,答谢神。古时的社日,要以村为单位祭祀神,祭祀后,要撒肉四周以饷乌鸦。

  • 标签: 文化现象 黔东地区 民俗 社神 祭祀 后土
  • 简介:  一张录取通知书,一份心情,使我们八姐妹走到了一起.  减肥二重奏  寒假回来第一天,小坤便一副烦恼的样子,"唉,经过一个月的调养,我又增加了1.5公斤,气死我了.""可不是,我放假前新买的'苹果'牛仔裤,都不能穿了!"洋洋埋怨着.就连平时最不讲究的老班(就是在下)也发起了牢骚:"我的皮下脂肪增多,我都不敢穿那件'迷你'马甲了!"  ……

  • 标签: 寝室三部曲
  • 简介: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 标签: 思想形成 宇宙 苇草 自然界 毁灭 执政官
  • 简介:  从前,有一个住在农村的人.他家堂屋的梁上,燕子筑巢久矣.燕子们秋去春来,每年必有小燕孵出.届时老燕双飞,雏燕呢喃,情趣盎然.在农村,被视为宅基稳固的象征.他家粮仓里,又有一条蛇,一条无毒的蛇.蛇也是他家的老房客了.毒蛇一般不入人家,活动于野外.无毒之蛇既,大抵直去粮仓捕鼠.农村人习以为常,并不大惊小怪.由于蛇的光临避免了粮仓内鼠患成灾,反而对蛇不无敬意,视为"圣虫".倘取粮时见着了,轻轻拨开而已.老人们还每每口中念念有词,说些"圣虫啊打扰了"之类的话,表达善待的态度.粮仓里有蛇,证明有鼠;有鼠,证明着囤内不空,是家境中兴的象征.故农村有这样的对子:……

  • 标签: 燕子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