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今年3月4日上午,广东省惠州市劳教所举办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人不是外地的英模代表,而是在劳教所这所特殊学校里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两个刚进入而立之年的年轻警察陈自聪、黄焕彬。他们在平凡的岁月里,坚守在平凡而特殊的岗位上,做着不起眼,却感人至深的事。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以他们平凡而闪光的言行,为神圣的劳教事业,塑造出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形象。他们虽没有壮志凌云的誓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中展示出催人向上的精神气质,无愧于人民警察这个光荣的称号。

  • 标签: 焕彬 先进事迹报告会 劳教人员 英模代表 劳其筋骨 劳教工作
  • 简介:<正>关于精神生产、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文化史、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规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充满了辩证法。因此长期以来引起了研究哲学、美学、经济、历史的人共同瞩目,纷纷撰文探讨。探讨中不乏正确、精到的见解,但也还有一些不清之处,例如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具体实际地解释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它是否与经济因素对精神、

  • 标签: 物质生产 艺术生产 不平衡关系 唯物史观 精神生产 西方现代派文艺
  • 简介:王船山的分配伦理思想是王船山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船山基于对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内在关系的正确认识,本着德本财末的重要观点,提出了"敬天地之产而秩以其分"的分配伦理理念。王船山改造了传统的"均平"理论,铸成了"均其心以均天下"的新观点;他批判了两种违背分配伦理的分配理论,强调实现分配伦理要遵循"絜矩之道"。由于船山视域中的"絜矩之道"包含生发出"公共理性"的可能性,凸显了分配伦理中"需要"的原则,体现了全面的自由精神,因而是实现"均平"的重要原则,是通向分配正义的重要路径。王船山分配伦理思想中的许多合理、进步的思想成分,即使对于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实现分配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王船山分配伦理 “均平” 絜矩之道 需要原则
  • 简介:<正>《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年第4期上发表了《略论“不平衡关系”与“意识形态论”——对一个学术问题的友好探讨》(以下简称《友好探讨》)一文,这篇文章对拙作《体系框架中的意识形态论》的一处观点提出了意见,认为是“不符合马克思的看法,是不对的”.对这种坦诚的商榷或批评,笔者十分欢迎.

  • 标签: 不平衡关系 意识形态论 同一性 马克思 意识形态性 《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