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物哀"审美的近世色彩及其形成根源为研究对象,试从审美和信仰等文化视角,阐明近世物哀同"义理"与"人情"的博弈相伴而生的特征。近世前期和中期,义理较之于人情占据显著优势,受义理桎梏而主动赴死或无奈殉情的例子俯拾皆是,渗透着无常色彩的物哀之情油然而生。近世后期,义理与人情的冲突不再激烈到难以调和,物哀心绪变得缠绵而幽艳。可以说,源自生命本真需求的人情,在与封建义理的抗衡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

  • 标签: 近世 物哀 义理 人情 博弈
  • 简介:西鹤"好色物"的外在构造,包括叙事上的纷然杂陈的"物纷"方法、"饶舌体"的文体、狭窄的题材与扁平的人物等,看上去都极其简单和单纯,但是简单得不简单,要真正说清、说透,却殊为不易,这就是极富日本特色的"伪浅化"现象。对于其"好色"主题,我们也可以较为轻易地做出道德伦理、社会学历史学的批评与判断。但是,仅仅从一般文学、从普遍文学去理解西鹤的"好色物"还是很不够的,只有走进町人社会文化的内部,走进日本的佛教文化、审美文化,从西鹤的"浮世"观、从日本文学"好色"的文化与审美传统、从"好色物"与"色道"的关系入手,对西鹤的"好色物"才能说透、才能洞穿。在"好色物"中,"浮世"的快乐莫过于"好色",但"好色"须有"道","色道"就是将"好色"加以特殊限定,就是要好色者领悟到"好色"的可能与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成为有"色道"修炼的"帅人",最终洞察人生、超脱浮世,使"好色"有助于悟道和得道。这就是西鹤"好色物"的真义。

  • 标签: 井原西鹤 好色物 饶舌体 伪浅化 好色 色道
  • 简介:本研究对十年中(1999—2008)国内十九种主要外语期刊上刊登的日语教育研究相关文章进行了检索分类,并对其十年间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作出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十年间日语教学研究发展较为稳定,研究内容涵盖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存在对学习主体研究较少、对语言理论引进不足等问题,在研究内容层面上也存在不足。(2)研究方法中,实证性研究正日益增多,但仍以非材料性研究居多。其中,实证研究的数据统计方法多为对数据作初步处理的均值、百分比等描述性统计,但近年来推断性统计开始逐渐多于描述性统计。(3)方差分析表明,在这十年中国内日语教学研究类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偏不足、日期偏久远。另外,其参考范围有一定局限性。总体而言,日语教育研究虽然在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有很大进步,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 标签: 日语教育 发展趋势 实证研究 数据统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