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丰富的语料,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水"概念的隐喻投射。研究结果显示:1)英汉语"水"概念的隐喻投射存在着"同异并存"、"同"大于"异"的关系;2)投射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思想、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等概念域上;3)水概念的隐喻投射及其语义扩展均以人们对水的感知体验所形成的特征为基础,遵循着"现实—认知—语言"的进展程序。

  • 标签: 概念隐喻 体验 认知 对比分析
  • 简介:体验学习是以人类认知过程为基础展开的一种学习模式,它强调学习者的主观体验性、反思过程及对学习内容的内化能力.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的教学改革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具备更强的思辨能力、独立思考及自主学习能力.体验学习为高级英语教学实践创新提供了一个适时、适势的思路.该文从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特点及要求出发,结合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对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展开探索,为该教学实践者提供一个思考和创新的角度.

  • 标签: 体验式学习 英语专业 高级英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修辞的认知性问题是当代修辞哲学中的重要话题。从修辞的性质及修辞的运作两个方面论述了修辞的认知性。文章认为,知识不是先存的外在之物,而是论辩的产物,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修辞的认知性体现在:修辞作为诱发合作的符号行为与意义不可分开;修辞过程是知识建构过程。

  • 标签: 修辞 知识 认知性 修辞运作
  • 简介:认知角度来考察隐喻,不仅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较好地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作出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在论述这三种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方式及局限性,以便从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隐喻。

  • 标签: 隐喻 认知研究 三种认知理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长期以来隐喻以其对正常语言的偏离和违背、不准确和不符合逻辑的罪名而受到科学界的抨击,乃至有的科学家提议应把它从科学语言中剔除出去。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尽管隐喻不具有反对者称赞的所谓的直白语言形式(literalexpressions),但隐喻不是语言中的另类;它通过对已有语言的重构和隐喻式推论,帮助构建新的科学理论(如定义及阐释),或对人类的各种经验进行解释。隐喻的研究为研究人类的思维提供了一种手段。

  • 标签: 隐喻 认知功能 构建和重构 新的科学意义
  • 简介:Sperber和Wilson在论述其关联理论时指出了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认知属性。认知语境在话语理解中动态地发挥作用。语言的交际过程就是一种认知语境的参与过程,其中涉及到语境假设的选择、延伸、调整与顺应等。只有有了互为显映的认知语境,话语交际才能成功地实现。

  • 标签: 认知语境 动态功能
  • 简介:本文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为例,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四个方面让学生有意识地体验教材中的德育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 标签: 体验 英语教材 德育 情感
  • 简介:附加式是汉语新词的主要构词方式之一,因其能产性很高而被广泛使用。附加式汉语新词的产生是人的隐喻思维的结果。本文通过举例,从认知角度对附加式汉语新词的类词缀和语义两方面分别进行认知解读,旨在揭示这类新词的构建和语义理据,说明对附加式汉语新词的认知也是人的认知机制运作的结果,体现了人类的隐喻、转喻等思维。

  • 标签: 附加式 类词缀 汉语新词 认知解读 隐喻 转喻
  • 简介:本文基于郎加克(Langacker)的相关论点,阐释、分析意象意义——加细程度——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意象意义指的是说话人在心智上以不同方式构建所思考场景的能力。文章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语法,而不是形式语义学,这就使它的论点与以往类似的文章有所不同。以往翻译理论研究多以形式语义学作理论指导,研究句子的真值条件和客观意义,而本文研究的是主观意义。

  • 标签: 认知 翻译 意象意义 加细程度
  • 简介:文章回顾了语言理解电生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方法与数据,同时回顾了事件相关电位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应用状况,籍此简要介绍了脑电图(EEG)和事件相关脑电位(ERPs)两种实验技术;文章还概述了对语言敏感的各种ERP成分,指出了ERP研究的优势、限制和发展方向。

  • 标签: EEG ERPS ERP成分 认知语言学
  • 简介:1外语交际与认知基础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教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什么叫交际?Watson&Hill(1997:41):'简单地说,传送信息的人酝酿出一个信息来交际过程就开始了。该信息接着被编码——译成一个或一系列信号——然后通过某一媒介或渠道输送给接受者,由他解码破译,以某一方式回复一个信号表明他理解还是不理解原始信息。'既然信息要编码,

  • 标签: 认知基础 语用意识 策划 英语教学
  • 简介:本文首先介绍语言学习认知观,然后主要介绍二语词汇习得的认知过程、认知加工层次理论以及二语词汇有意学习和附带习得。提出词汇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认知加工精细的深度和程度,这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任务需求和词汇练习得以实现。

  • 标签: 二语词汇 认知过程 认知加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预制语块学习与写作能力阶段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写作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对语块的积累、模仿和创新。基于认知理论,预制语块的学习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它们与写作能力的阶段提升有着高度的交叉和协调。教学实验证明,学习者对语块的认知越扎实,其写作能力的提高就越显著。有效对接语块学习与写作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这是推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一个务实举措。

  • 标签: 预制语块 英语写作 认知提升
  • 简介:英语乏词义结构是指由英语中的乏词义动词加上后面的名词词组所构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英语动词短语结构。本文拟从认知和功能的双重视角对英语乏词义结构的特征进行审视,旨在进一步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所发挥的文体效应和语用功能。

  • 标签: 英语乏词义结构 认知 功能 特征
  • 简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话语分析与多个学科关系都十分密切,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各种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基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话语分析方法也多种多样,认知语言学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力的解释工具,有利于话语分析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方法的多元性。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话语分析 认知方法
  • 简介:翻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现象的学科,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的性质,涉及语言学、哲学、文化学、传播学、文学等领域。翻译的语言学研究是翻译学的一个主要领域。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把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已成为一大趋势,并形成了一种新范式。本文从翻译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入手,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语言观/工作假设及表征方法,探讨了认知翻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期望本研究能对认知翻译学有所裨益。

  • 标签: 翻译学 认知 认知翻译学 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