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语义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门话题。汉语语义研究源远流长.本文仅就注训诂里有关语义训释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古代训诂家对古代汉语语义进行探索发掘的经验,论述了注训诂在研究汉语语义方面的特殊价值.如何与现代语义学接轨,建立汉语语义学,则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 标签: 传注训诂 汉语语义语境 以意逆志
  • 简介:<正>《法显》(又名《佛国记》《历游天竺记》),东晋法显和尚撰。法显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是我国僧人去西域(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兰等国)取经的先驱。《四库全书总目》说:“法显,晋义熙中自长安游天竺,经三十余国还到京,与天竺禅师互辩定,以成是书。”(卷七十一史部,地理类四)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引用过此书的内容。此书以当时简明通俗的语言记载了作者去印度的沿途见闻,因此《法显》不但是研究南亚次大陆史地的重要资料,而且是研究晋代乃至中古

  • 标签: 唐西域 敦煌变文 我国古代 四库全书总目 装饰 印度
  • 简介:《醒世姻缘》语词拾零杜爱英《醒世姻缘)是明末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因书中大量使用了山东方言词语,很难阅读,故有学人予以诠释。其要者如:黄肃秋《醒世姻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书中附注;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第1版,1...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杂碎 山东方言 鲁西南方言 句尾语气词 搭拉
  • 简介: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是唐诗中一首咏雪名作,一千多年来,深受人们喜爱,但你是否知晓,它曾是一首使得作者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的诗作呢?唐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所以当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形式也是写诗。但是这种用来选拔人才的诗要求无论内容如何,必须写成五言六韵,共十六句的律体。它严重束缚了考生的手脚,埋没了当时不少经纶满腹的人才。

  • 标签: 科举考试 诗歌创作 选拔人才 五言 主要形式 终南山
  • 简介:本文对《醒世姻缘》中的“比”字句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描写,从汉语“比”字句历时发展、现时比较的角度,揭示其诸多不同特性,以求为人们进一步认识汉语“比”字句及其发展提供共时平面的有力佐证。

  • 标签: “比”字句 比动句 差比 异比
  • 简介:新文化运动以来,孩童成为许多作家寄托美好愿望和表现现实生活的载体。萧红的作品中也有这种现象,她在反帝反封建的主旋律下塑造了一个个孩童的形象,就是为了通过表现孩童困难的生活,唤起人们对其的关注。在长篇小说《呼兰河》中,萧红从孩童的视角揭露了现实社会的虚伪和悲凉,激发了读者对作品中女性的同情与理解,也使读者对人性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 标签: 中人性美 人性美浅见 传中
  • 简介:首届南佛教高峰论坛2月18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开幕,来自多个国家的高僧大德、近百名中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赴会研讨南佛教发展策略,共建南佛教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 标签: 汉语教学 海外教育 资讯动态 新闻报道
  • 简介:本文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醒世姻缘》中的各种正反疑问句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并结合近代汉语史上各种正反疑问句形式的兴衰,探求了明清之季“VP不曾”以及“VP没(有)”这两种正反疑问句内在更替的原因。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正反疑问句 “VP不曾” “VP没有” 句法
  • 简介:<正>本文试以《儿女英雄》为例,剖析小说中谚语的种种运用方法。《儿女英雄》引用谚语,较有特色的,有连用、复用、拆用、变用、曼衍五种方式。(一)连用《儿女英雄》中有不少地方,接连运用谚语,一般是两句,有多达四句的。除了少数地方,似属偶然凑合外,一般都是几句谚语意义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几条谚语之用种种不同的联系,又显示了整体上种种不用的作用。

  • 标签: 谚语 运用方法 英雄 小说 有机整体 变用
  • 简介:《醒世姻缘》(以下简称《醒》)是17世纪一部重要的长篇白话小说,由于书中使用大量的方言,给读者阅读造成很大困难。《醒》除频繁使用山东方言外,其中一些词语至今还活在河南方言中,本文结合河南方言,特别是豫东方言,就其中12则方言词进行解说,以补充或订正黄肃秋注和目前一些辞书对这些词语解释的不足或误解,以求教于方家。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方言词 例释 长篇白话小说 河南方言 词语解释
  • 简介:<正>汉语虚字的研究,元代卢以纬以前无专书。有关这个问题的见解散见于训诂文字专著及少数文人的文论中。训诂专著和文人文论中的虚字见解,一般语法史著作多所论及;而文字学专著中的虚字见解,除《说文解字》外,还鲜为语法史家所关注。其实,象小徐《说文系》、郑樵《文书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等小

  • 标签: 徐锴 语助 许慎 语气 《通释》 义界
  • 简介:在民国所有名士中间,除了我的老乡——文学巨匠鲁迅,现在让我最熟悉的莫过于苏曼殊了。这种熟悉并非只对其身世和经历的了如指掌,而是以抵达其内心为衡量标准的。其实。在灿如星辰的民国名士中.苏曼殊算不上特别耀眼的一位,而作为既非苏曼殊研究者,又跟其无亲无故的我。为何如此斗胆放言?那应归功于涂国文长篇历史小说——《苏曼殊情》。

  • 标签: 苏曼殊 心灵史 孤独者 长篇历史小说 研究者 名士
  • 简介:朱熹在《诗集》中流露了他的语法意识。他继承并发展了汉唐训诘学家有关虚词的观点,在注释中阐述了名词与动词的灵活用法,认识到了词序、省略诸方面的语法现象,并作了合理的说明。

  • 标签: 语法意识 活用 语法现象 省略 动词 虚词
  • 简介:<正>《说文》之学在清代有长足的发展,而最突出的代表则是段玉裁,其所著《说文解字注》则被公认为是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王念孙在《说文解字注序》中也赞许其为至许慎之后“千七百年来无此作”。这固然是段玉裁本人苦心经营四十载、使用了形音义互求等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结果,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个事实——一个不为广

  • 标签: 段玉裁 说文解字系传 说文解字注 研究方法 形音义 王念孙
  • 简介:“武松打虎”是《水浒》中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之一,其中武松豪饮十八碗酒的情节又最为人乐道。然而,金圣叹连称“奇文”的三篇应用文——酒旗广告、抄白榜文和印信榜文却少有关注。三篇应用文简要直白.为常见常用之文.无奇可言。但三篇应用文用于情节发展的三个节点上,如神来之笔幻化出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三篇应用文笔法相同,欲扬先抑,似乎阻拦武松过景阳岗,却都产生反作用力激发武松上山,使武松终成打虎英雄。

  • 标签: 《水浒传》 写作策略 情节发展 英雄故事 应用文 反作用力
  • 简介:《醒世姻缘》中已有“X什么X”句式崔山佳近几年来,有一种特殊的句式渐渐多了起来,例如:①神经病。整天写,写,写什么写!有那工夫多赚点儿钱好不好!"我太太不支持。(《小说月报》1991年第10期第5页)②小李赶忙松开了手,说了声"再见",就冲进了厨房...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句式 形容词 《小说月报》 明末清初 汉语学习
  • 简介:乾隆末年,和权倾朝野,政治日趋腐败。乾隆五十九年,钱南园再任御史不久,便上了《请复军机旧规蔬》,直斥和,得到乾隆帝的赞赏.本文分析了奏蔬的重点,表彰了钱南园敢于和权臣抗争的精神。这一事件影响较大,也是钱南园政治生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 标签: 钱南园 和珅 军机处 奏疏
  • 简介:本文从篇章语法的角度分析《周易大》语气词的功能,认为语气词“也”、“者”、“矣”、“焉”等是一个语用成分,句中的“者也”、“者”、“也”是主位标记,句末的“也”、“者也”、“焉”、“矣”是焦点标记;前者通常表达旧信息,后者表达新信息,二者的功能是不同的。

  • 标签: 《周易大传》 语气词 语用功能 语法
  • 简介: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五柳先生》虽是一篇标有“矿的略读课文,但因为是陶渊明的作品,又是文言文,所以一直颇受一线教师重视。《教师教学用书》“课文说明”部分对文章有这样的解读:“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 标签: 《五柳先生传》 教学价值 解读 关键词 《教师教学用书》 略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