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绛是春秋中叶以前晋国的旧都;唐是西周初年晋国之始封地。然而,绛与唐今属何地,自汉以来,说法颇多,终无定论,以致学术界无所适从,严重地影响了对晋史的深入研究。作者从事考古工作五十多年,总想把古代文献与考古学相结合,以考核绦与唐的确切地点。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我把绛山西翼城说、翼城东南说、襄汾赵康古城说、翼城曲沃二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说和唐地汾东说、太原说、鄂城说、永安说、平阳说、汾浍之间说、翼城说、安邑说、虞城说,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最後确定绛在今翼城曲沃二县交界处之天马-曲村;唐地在今曲沃县之曲村,而且都有大量的考古材料(包括晋侯墓地的发现)予以证明。这一学术上的千古悬案,得以彻底解决。

  • 标签: 故绛 西周 历史考证 考古工作
  • 简介:训汇纂》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汇辑先秦至晚清古籍文献中训资料的大型语文辞书。它内容丰富,资料全面,检索也很方便,对于汉语研究极具参考价值。然而由于资料多杂,难免出现失误。笔者在使用过程中检到书证讹误一例,现说明于下,并作校正。

  • 标签: 《故训汇纂》 书证 辨误 语文辞书 古籍文献 参考价值
  • 简介: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感到心态不平衡,遇到不如意的事,爱发一点牢骚。要说服这一类“牢骚太盛者”,直言批评往往适得其反,运用一种“欲抑扬,营造氛围”的说服技巧却能奏效。其思路是欲贬抑对方不妨先褒扬之,通过“扬”,肯定其积极方面,缓解其

  • 标签: 人际交往 说服方式 道理 气氛
  • 简介:鄭玄爲《周禮》作注時每每稱引'書作某',所引'書'異文近二百條,歷來經學研究者對此均較爲重視.本文利用當今所見出土文獻材料,著重對《周禮》鄭玄注中保留的二十七例形訛'書'作了新證,重點對其訛混的時代層次作了考察.通過考察發現,這些形訛類'書'的訛混時代基本上都可以推定爲漢代.據此亦可證明,鄭玄注《周禮》時所據'古文'本並非先秦舊本,而應當是漢代用隸書轉寫的本子.

  • 标签: 字新 引形 形訛
  • 简介:要说服那种认死理、斗真气、钻牛角尖的对象,直接切入正题的办法往往难以奏效。这时就应采用迂回的思路,先巧妙地运用激将法从旁侧击,把说服对象从麻木的精神状态中唤醒,然后再切入正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辨清是非利弊,从思想上对对方进行点拨,帮助对方抛弃

  • 标签: 说服技巧 激将法 悬念设置 心理
  • 简介: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被晋俘获之后,晋武帝问孙皓:'听说你们南方人喜欢作《汝歌》来戏弄人,你会不会唱呢?'孙皓正在喝酒,听了这话,就举杯劝晋武帝饮酒,说道:'过去和你是邻居,现在给你做臣子。向你敬上一杯酒,祝你活上一万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因对人称'''汝'含不敬意味,武帝听了,很后悔让他作歌。

  • 标签: 尔汝歌 末代皇帝 一杯酒 为臣 给你 南方人
  • 简介:<正>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东方语言研究所研究人员沙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精一陪同下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至十三日来太原进行学术访问。沙加先生在访问太原期间,调查了太原方言和太原附近阳曲县东黄水方言,并应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室的邀请作了题为《关于去声的构拟》的学术报告,

  • 标签: 语言研究所 太原方言 加尔 访问 山西省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作为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左拉·盖尔(1874—1938)已逐渐被人淡忘,近年来对她的研究也鲜有出现。盖尔的文体风格表面上简洁朴素,但实际上却有着不动声色的细腻。借助现代文体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系统地分析作者使用语言的高超技巧。文中选取盖尔现实主义创作阶段的短篇小说《厄尼·门登豪》,讨论作者如何通过各种及物性过程和言语呈现方式塑造男主人公厄尼的形象。

  • 标签: 左拉·盖尔 厄尔尼·门登豪尔 及物性过程 言语呈现 文体学
  • 简介:本文从柯律治诗歌文本出发,并通过介绍和总结柯律治的性格特点来解析柯律治三部主要诗歌中神秘因子的五个分类:神秘的人物;神秘的动物;神秘的数字;神秘的神灵以及神秘的事件。并结合柯律治三首诗歌中的神秘因子来具体分析它们的意象和隐喻,使读者能够通过人类和动物的意象来把握深层次的含义和文本的内涵。

  • 标签: 柯尔律治诗歌 神秘因子
  • 简介:“罗森塔效应”源自一个“谎言”成真的故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到一所偏僻的学校去“考察”,然后在当地老师送上的学生名单上,随意地圈选了一些学生的名字,说:“他们将来必将大有出息,他们的智商很高。”事隔一年,罗森塔再次来到该校,发现他的预言已成事实:那些被圈选的学生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绩。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

  • 标签: “罗森塔尔效应” 激励学生 “考察” 心理学家 学校 老师
  • 简介:莎拉·蒂斯代,美国二十世纪初著名的抒情女诗人。她的诗集《恋歌》曾赢得哥伦比亚大学诗协会奖(普利策诗歌奖的前身)。她的诗歌具有古典的抒情特色,感情真挚、语言精致、极富感染力。她擅长通过简单的意象把深沉的感情体验溶入到一种朦胧的意象氛围之中,表达得简练而深刻。她的诗歌大多短小清新,朴实无华,但细细品味,却又充满了哲理性。

  • 标签: 意象氛围 诗歌奖 隐喻 哥伦比亚大学 抒情特色 二十世纪初
  • 简介:《活着》一转余华前期的冷漠叙事风格,对主人公福贵苦难命运的展示中注入了无限温情与思考。在海德格"死亡哲学"观引导下重新解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人物们依靠死亡从沉沦状态完成觉醒,又从忍受苦难到乐观执著地走向"向死而生",二者共同构成了《活着》独有的生命哲学。

  • 标签: 活着 福贵 沉沦 向死而生
  • 简介:二十世纪初,作为外交官的法国诗人克罗岱在就任中国期间完成了《认识东方》的主要诗篇。诗人在诗意的虚构中不断抒发着自己的情怀,启发读者重新审视自我精神世界。诗人将后象征主义的浓缩艺术手法与东方意境结合,在关于生命、死亡、自然的反思中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完成神性的追问和探索。在诗集中,诗人将对西方现实的忧虑交织于东方中国形象诗意的再现中,力求将新的诗歌创作灵感与对传统信仰的捍卫相结合,发展并延伸了宗教诗歌主题的维度和深度。

  • 标签: 法国现代诗歌 中国意象 克罗岱尔
  • 简介:《拉维尔斯坦》是索·贝娄的收官之作,小说围绕两条主线展开,紧扣友情、爱情和死亡三大主题,在犹太问题上交汇,被认为最具犹太性的一部小说。本文重点解读小说中大都市的精神生活双重性、美国特性和犹太特性、以及犹太性和反犹主义,彰显晚年的索·贝娄犹太性城市写作。

  • 标签: 《拉维尔斯坦》 犹太性 双重性
  • 简介: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提出了存在论,其思想以人的存在为基础,重新提出,并希望解决'存在'的问题。本文希望勾勒海德格在《存在与时间》中对人这种特殊存在者的刻画,借助海德格的基础存在论,联系社会实际,对人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 标签: 从哲学的角度 认识自己 分析
  • 简介:德·雷纳夫人和蘩漪,分别是司汤达的《红与黑》和曹禺的《雷雨》中的女主人公,二位作家虽然所处时代不同,所处国家不同,但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形象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她们的相似之处在于正值青春之际嫁给了自己并不喜欢并且比自己年龄大的丈夫,后来爱上了比自己年轻的青年,在爱情的幸福和痛苦下徘徊,最终走向了绝路。可以说,她们的一生是悲惨的,她们是不合理婚姻制度下一系列不幸妇女形象的典型。

  • 标签: 德·雷纳尔夫人 蘩漪 情感 婚姻 命运
  • 简介:作为一名为女性的地位和价值而奋斗终身的作家,弗吉尼·伍夫在《到灯塔去》中通过运用区别于男性作家的叙事方法和技巧来体现自己的女性主义观点,即采用双重视角叙事和象征手法来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 标签: 到灯塔去 双重视角 象征 女性观
  • 简介:《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一节引用了《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类”两句诗。作为传统名篇的《郑伯克段于鄢》又为众多古文教本、选本所选用,比如被众多大学中文系选作教材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即选取了此篇。但该教材以“同类”训句中“类”字,此后出版的《古代汉语》教材、古文选本、《诗经》注本亦多持此说,但考之于《既醉》的主旨、句意和同类句式,就会发现以“类”为“同类”的说法与这几个方面都不相合,只有释“类”为“善”,

  • 标签: 《诗经》 《古代汉语》教材 句式 《郑伯克段于鄢》 训释 名词
  • 简介:光阴荏苒,转眼伊库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走过了四年的光辉岁月。值此周年纪念的重要日子,又恰逢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和中国的教师节,三节同庆的大好日子里,伊库茨克国立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们、中国驻伊库茨克领事馆的领导、辛勤耕耘在汉语教育岗位上的老师们、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孔子学院成长的人们欢聚一堂、共同祝愿孔子学院蓬勃发展、汉文化传播事业欣欣向荣!

  • 标签: 中国传统 国立大学 庆祝活动 孔子学院 周年纪念 教育岗位
  • 简介: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波特的《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和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探究两部作品中因社会地位不同造就的个性和对爱的态度不同的两位女主人公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相同的悲剧命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部作品,获得不同的美感并产生共鸣。

  • 标签: 韦瑟罗尔奶奶 艾米丽 社会地位 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