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分号是表示语句内部较大停顿的标点,它不外乎用于两种场合:一是用于较长的短语之间,一是用于复句的分句之间。本文只讨论复句里的分号。汉语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半靠复句。由于复句中每个分句都表达了一定的意思,结构上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分句与分句之间要有停顿。分句间的停

  • 标签: 偏正复句 多重复句 逗号 标点 现代汉语 并列关系
  • 简介:目前,高校新生的写作心理状况如何?笔者对所任教的04级中文本科200名新生,在入学之初进行了有关写作心理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害怕写作的有106人,占53%;写作无所谓的有56人,占28%;喜欢写作的有48人,占24%。以上材料显示:大部分新生是一种“被动写作,畏惧写作,应付写作”的心态,这种心理现状是中小学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所致。因此,要提高高校写作课的教学效果,首要的是改变新生的写作心理状态。

  • 标签: 写作教学 高校新生 心理状况 问卷调查 写作心理 应试教育
  • 简介:文章认为,由词性(或语法功能)不同导致词义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词义,可称之为“词的功能义”。词的功能义包含在词的“语法组合”的全部过程中,体现在诸多层面上:一是词的词性层面,即词性的变化(或兼类)对词义的影响;二是词的句法功能层面,即词充当句法成分的改变对词义的影响;三是词的组合搭配层面,即词的搭配关系对词义的影响。

  • 标签: 语义 语法 词的功能义 层次分析
  • 简介:不同的语言,词汇各有其特色,存在着差异.出现不同语言中此有彼无,此多彼少等复杂现象,形成双语教学中词汇的'空位'现象.但'空位'因它的显性程度不同而出现层次不同.本文以对外和对内汉语词汇教学为例进行研究,认为'空位'就是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难点.并将词汇的'空位'分为表层'空位'、浅层'空位'和深层'空位'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指出'空位'的不同层次虽然不是绝对的难度的层次,但总的走向是一致的,'空位'层次越深,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越大.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教学 表层空位 浅层空位 深层空位 双语教学
  • 简介:总结材料的写作最忌的是不深不透,泛泛而谈。总结当中的思想、观点,不仅要有新意,而且要有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总结,才能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事物的规律,给人以启迪。

  • 标签: 层次标题 总结材料 叙述方式 应用文写作
  • 简介:本文认为先秦汉语句尾语气词在匈中处于不同的结构层面,语气词同现时,相互间并没有直接结构关系。文章进而对语气词同现的层次地位加以分析,归纳出四种结构类型。最后尝试对语气词同现的位序给予解释。

  • 标签: 先秦 语气词 结构层次
  • 简介:闽南方言声母白读音的历史语音层次初探林宝卿闽南方言声母的读者,主要包括文读者(读书音)和白读音(说话音)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以厦门话为代表)都显示出各自的完整性。本文考察白读音,请看下表(m、n、n声母,也可视为b、l、g的音位变体)声母白读音例字...

  • 标签: 闽南方言 语音层次 鼻音声母 白读 《广韵》 匣母
  • 简介:文章列举秦晋等地方言的事实,较为充分地论证了"支微入鱼"现象实际是历史上中原官话曾经存在过的一个语音层次的观点.认为,在汉语历史研究中引入层次的观念,在方言研究中提倡方言比较是很重要的.如果这样的层次发掘得多了,这样的"语音片"联系得广了,或许可以还汉语一个活生生的发展历史.

  • 标签: 中原官话 北方官话 吴语 文白异读 语音层次
  • 简介:马建忠不仅具备明确的语言层次观,而且在析句时自觉运用所具语言层次观对句子进行了层次分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氏层次析句的自觉性,在我国语法学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现代意义。

  • 标签: 《马氏文通》 语言层次观 层次分析 自觉性 现代意义
  • 简介:应命性,也叫受命性,是公文写作有别于其他文体写作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它规定了秘书人员从事公文写作必须忠实于机关、团体的制文意图。那么,究竟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公文写作的应命性呢?从机关领导对公文内容的控制程度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由此,秘书人员

  • 标签: 公文 写作层次 写作方式 应命性 直接转换式 有限扩展式
  • 简介: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科学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万里同志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目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的情况相当严重,出版物上运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凡此种种,大大地影响了祖国语言纯洁和健康的发展。这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注意。

  • 标签: 语言文字 祖国语言 国家语委 简字 文化科学 现代汉语词典
  • 简介:实现汉字标准是消除社会用字混乱和搞好汉字教学的必要前提,字义规范的建设和标准是汉字标准的基础工程,字义的规范(1)反映了汉字与语义的对应关系,包括“字有定义”和“义有定字”两项内容,它具有语言性,时代性,地域性,系统性和强制性等特征;字义的规范(2)是把对规范(1)的运用。字义的标准包括制定标准和推行标准两上方面;标准的制定要考虑与港澳台的统一,要与异体字,异体词和繁简字的整理统筹兼顾;标准的推行要加大力度,要进行综合治理,要编写能够直观展示字义标准的字典,字义的标准与其他方面的标准相互制约,不可偏废,字义的规范及标准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重视。

  • 标签: 标准化 基础工程 汉字教学 汉字 字义 规范
  • 简介:汉字应该拼音,这理由其实许多人都说得很多而且很透澈了。但是还是有些人要反对,那末我们赞成拼音的人就不得不一再重复地谈一谈我们赞成的理由,来和那些反对者争一争。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和一个知识分子,我举手赞成汉字拼音。理由如下:(一)拼音化了,文字就容易学得多,这是最主要的理由。我国现在还有许多成年文盲,今后还有一代一代以至无数代的学龄儿童,他们为了掌握文字,要付出精力和时间。如果学拼音文字,就不知要节省出多少精力和时间用到别的有用的方面,就可以更快地消

  • 标签: 拼音化 学拼音 中国公民 晋化 重复地 简用
  • 简介:<正>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声调中上声的调型是先降后升,前长后短,呈曲折状,其调值为214。这种呈曲折型的上声,在急速运动的语流中,常常由于受到后面那个音节的挤压。不得不改变其调型和调值,于是就出现了上声的变调。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剩下了前半部分,即降调的半上(调值为21);另一种是只出现后半部分,即升调的直上(调值为24),再加上上声原来的调型调值,上声字就有了三种读法:全上、半上和直上。那么,上声字什么时候读全上,什么时候读半上或直上呢?

  • 标签: 上声变调 上声字 调型 汉语 曲折型 阴平
  • 简介:<正>现在,“双语”这个术语很流行,许多和两种语言有关的事都被名之曰“双语××”。教人学习自己的母语以外的另一语言的活动一向被称作“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新近又获“双语教学”的名称。其实,“双语教学”中教的并不是双语,而是单语。例如英语专业只教英语,汉语专业只教汉语,维吾尔语专业也只教维吾尔语。但教法上历来有双语并用的翻译法和不赞成双语并用的直接法之分。后一种方法就是本文所说的双语教学单语

  • 标签: 双语教学 两种语言 听说能力 双语人 母语 第二语言教学
  • 简介:<正>§1量词表示后面名词的意义范畴、换句话说,量词体现着人们对名词所指事物的认知方式;哪些名词跟哪些特定的量词搭配,为社会和传统的认知方式所制约。同样,在具体的语境里,某一名词的前面,能否附加数量词或冠词,也决定于对在这个语境中的名词所持有的认知方式。英语语法书规定,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不受冠词修饰。但是实际情况却不然,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通常也受冠词的修饰,这样的例子并不算少。如“Puttheflowerginthewater”。这说明,不伴有冠词的光杆儿名词只表示极为抽象的意义,而受冠词修饰就表示具体意义。比如日常我们看到的水,总是装入容器后,才是具有具体形象的水。汉语的“一杯水”、“一挑水”、“一井水”等也有类似的道理。father是幼儿使用的词语,而“thefather”则多为进入骄慢年令的儿女所使用。同样是是父亲,对父亲的认知方式却有所不同。有人说过,“每一个冠词的用法,都表明说话人对整个宇宙的态度”,这句话实在“说得妙”。语法就起着使这种态度得以形式的作用。§2本文从名词如何得以实体,个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个”(为了讨论的方便,把“一·量”结构都写做“一个”)的功能,并且同时考虑一下汉语名词的特点。不少语法论著认为,汉语的“一个”类似印欧语的?

  • 标签: 个体化 量词 认知方式 抽象名词 物质名词 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