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语言文字对一个国家安全所发挥的影响是基础性、潜在性和长远性的。文章通过分析国家安全语言战略、国家语言能力、母语和外语教育以及民族语文教育等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指出了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我国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国家安全 语言战略 国家语言能力 外语教育 民族语文
  • 简介:从本刊1983年第5期的《年鉴编纂问題专辑(一)》到这一期的《年鉴编纂问题专辑(二)》,时隔一年,而年鉴的编纂出版在质量上有显著提高,在数量上又迅速增长,形势喜人。今年四月,我国前所未有的年鉴编纂经验交流会,由上海市辞书学会、《中国百科年鉴》编辑部和本刊编辑部等十六个单位共同发起,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会议。在实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过程中,一个年鉴事业新局面的发展已可预期。本刊这一期的这个专辑(其中的文章大多选自上述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既是近几年来年鉴编纂理论和实践的反映,也冀望能是建立系统的年鉴编纂理论的一个促进。

  • 标签: 年鉴编纂 统计年鉴 总体设计 编纂出版 宏观结构 百科全书
  • 简介:摘要顾炎武是科学古音学的奠基人,在《音学五书》中顾炎武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自己关于上古汉语声调的看法,“古人四声一贯”“入为闰声”等都是他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在《近代入声之误》中还提出了统系、收字以及古韵分合上问题等,对于古音学体系的建立贡献都非常大,但是顾炎武又过于相信“古人韵缓”的说法,因此对于古音的认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梳理了顾炎武的上古四声,并试图分析其对于古音学的贡献以及其观点的不足之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阿兰·雷伊是法国著名的词典学家、词汇学家和术语学家。文章对阿兰·雷伊的术语进行梳理,将其主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从术语到术语学,对客体领域、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的类别划分,术语的本质特性与功能,新词与术语学,术语编纂和标准化。

  • 标签: 术语 术语学 概念体系 新词 术语编纂 标准化
  • 简介:摘要错误伴随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深入学习,才能尽量地避免出现错误,而一味地要求学生不出差错,实际则推脱了教师自身的责任—没有把学生的问题当成一种资源,没有借助这些资源更好地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难以从本质上认识数学知识和思想,学习还仅是停留在了学的层次,而无法上升到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教师对待课堂“错误资源”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氛围和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一味要求学生“不能出错”“对答如流”的教师,是难以营造出自在和谐、包容错误的课堂氛围的,同理也使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错误”。缺乏科学的错误,缺乏宽容的课堂氛围,直接决定了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受到了根本的遏制,这实在是当代课堂教学的悲哀。

  • 标签:
  • 简介:4月2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举办"国家语言能力内涵高层论坛"。教育部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言。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田立新指出,探讨国家语言能力的内涵,有助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可以指导国家语委"十三五"规划研究重点,

  • 标签: 能力内涵 国家语言 语言能力 国家语委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
  • 简介:近日来,我又一次重温了周恩来在1958年所作的题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在报告中,他阐述汉字改革的问题,就是从“中国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四五百年的历史……”谈起的;他在谈到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过程时又指出,它“是在过去的直音、反切以及各种拼音方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 标签: 历史 汉语拼音方案 民族 文字改革 汉字改革 中国文字
  • 简介:摘要从沈从文“亦文亦教”的文学写作教育经历中分析了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成就。从中可知,沈从文是在我国文学写作教育倍受冷落的情形下走进高校写作教育领域。他不仅为我国新文学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而且还为我国写作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在写作教育中探索出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已成为当今写作教育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 标签: 沈从文 文学写作教育 教育经历
  • 简介:全球化和信息化把语言和语言学推到了社会的风口浪尖、科技的核心领域和经济的兴旺地带。语言事业发展机遇难得,挑战严峻,问题复杂,需求旺盛,事关国家战略全局和发展大局,亟待谋划应对方略,但我国相关研究十分薄弱,因此建设国家语言智库体系迫在眉睫。国家语言智库在体制上应“全国统筹,分级建管,多元并存,协调发展”,机制上“国家引导,智库自主,良性竞争,优胜劣汰”,逐步形成类型多样,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效能优良的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眼光的新型语言智库体系。

  • 标签: 语言智库 功能 类型 体制 机制
  • 简介:文章以语言学视域下的语境相关研究为理论框架,重新审视了英汉学习词典的配例实践,认为词典配例本质上是一种对语词意义与用法展开“再语境化”描写的重要手段,而且其所涉及的语境重构呈现多层次特征.通过结合实例分析,旨在为编者在英汉学习词典文本中最优化地描述词目词的意义潜势,从而为词典使用者全面认知英语语词所承载的语言文化信息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英汉学习词典 配例 再语境化
  • 简介:<正>什么是修辞?这是修辞学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此如何回答,直接关系到修辞学对象、范围、任务等的确定,甚至关乎整个修辞学体系的建构.较为科学而系统地阐述这一问题,应该说始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后的学者们经过孜孜不倦的探索,又不断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其中有不少闪耀着真理的光芒,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对修辞性质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完善或修正.本文拟就在学术界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结论.

  • 标签: 《修辞学发凡》 修辞观 兼评 修辞手段 修辞性质 择语
  • 简介:摘要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其价值体系,核心价值就是这个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最根本、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

  • 标签: 军校 核心价值观 培养
  • 简介:个人多语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概念。本文尝试从国家语言能力建设角度阐述个人发展多语能力的必然性及个人多语能力的构成,并根据语言的使用领域、社会分工和需求将个人多语能力发展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的多语能力满足一般大众的家庭和个人发展需求,第二层级增强国家语言能力基础建设,第三层级促进国家语言竞争力的提升。本文认为,个人多语能力不是理想化的同质语言能力,而是动态发展的模块系统,通常具有非平衡性和层级性。

  • 标签: 国家语言能力 个人多语能力 语言多样性 跨语言驾驭能力
  • 简介:“2009国家语言战略高峰论坛”于2009年5月13日至14日在南京大学举行。论坛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南京大学文学院和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承办。

  • 标签: 语言文字工作 南京大学 高峰论坛 中国语言 信息管理 资源开发
  • 简介:所谓词(语素)的结构义,是指词(语素)在特定的组合结构(包括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复合词结构与句法结构)中所显示的意义。汉语词的组合结构(这里主要指复合词结构)不仅可以保存词(语素)的古(旧)义,还可以促成新义的衍生。现代汉语语文辞书是断代的语文辞书,但它们也是对处于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汉语词汇面貌的反映,也须有动态发展的观点方能写出得体的释义。作为以汉字(单音节词或语素)为释义基点的汉语语文辞书,对此不能不予以关注。

  • 标签: 词(语素)结构义 保存古(旧)义 衍生新义 释义的动态观
  • 简介:摘要关于声调问题的研究在中国传统音韵学中一直是百家争鸣的状态,没有定论,但它又是音韵学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以顾炎武《音学五书》中关于声调的部分为切入点,对顾炎武的声调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声调 音学五书 四声 四声一贯 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