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二次约定”跟我们通常熟悉的“约定俗成”理论有所不同。如果说约定俗成的理论适合词与物之间的初次约定,它们之间的约定具有任意的性质,那么,“二次约定”则是指符号与符号之间进行的有一定理据的约定。“二次约定”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型的概念,不但在同一个符号系统的内部或者在其子系统之间存在二次约定,而且在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二次约定的现象。区分“约定俗成”理论和“二次约定”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到符号及其符号构成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二次约定 理据性 关系型概念
  • 简介:汉语历史词汇的发展往往与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埴陆”、“嚷”、“塔橙”、“杪板”、“坌”和“吆喝”必须通过写考释其语义及来源。

  • 标签: 俗字 历时词语 考释
  • 简介:摘要韩国谈是韩国民间自古以口语形式流传下来的语言形式,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体现了韩民族的文化特点。中韩关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对韩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国谈在接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特性、语言风格。以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分析韩国谈的特点,探讨其翻译技巧,对于研究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韩语俗谈,文化语言学,翻译技巧
  • 简介:<正>诗人流沙河在《滥的欧化句》一文中将“作为公安部门,对于盗版行为.必须予以打击”这样的句子称为“滥不堪的欧化中国话”,并认为纯正的中国话应该直说;“公安部门必须打击盗版行为”,以为两种表达相比,“孰简练孰繁.孰剀切孰拖沓,一目了然.”据流沙河先生分析,“作为——对于——予以——”句式的形成是译体文章教唆的结果.由于此种句式的存在,竟导致“写文章的弄糊涂了,竟不知道一个句子是造成‘家长应该关心学生课外阅读’好呢,还是造成‘作为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应该予以关心’好呢。”流沙河先生又认为古汉语“以最少的材料造最大的容积,使人吃惊”.外语虽自有其大,“但不必效法其

  • 标签: 流沙河 公文语体 句式 语言手段 中国话 格调气氛
  • 简介:儒家礼仪符号系统起源于初民仪,经周公改造为以政治统治为主的等级文化符号系统,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逐层推进。在礼崩乐坏之后,面对日益颓坏的社会现实,孔子将周公创立的政治文化符号系统普及到伦理日用之中,内化为个体道德规范,在儒家后学的阐发下最终发展成为一整套伦理符号系统,维系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稳定,但同时又制约着古代社会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伦理问题,反思儒家伦理符号思想,探析如何有效发掘其"制动价值",当是方今传统伦理符号思想研究的一大方向。

  • 标签: 儒家 礼学 伦理 符号学
  • 简介:本文主要根据吴语绍兴方言的材料,讨论汉语方言中鼻音音节化和去音节化的自然音变。文章首先讨论绍兴方言鼻音的音节化,以及不同音节鼻音之间的归并问题。然后考察了绍兴方言音节鼻音的去音节化,并介绍了其他方言的平行例证及演变的机制和动因。文章最后指出了本项研究的类型学意义。

  • 标签: 绍兴方言 鼻音 成音节化 去成音节化 类型学
  • 简介:本文认为成性是异形词整理与规范的最重要原则,并对相关的三个问题作了阐述:学理性在异形词中的正体与异形之间从来没有表现出整齐划一的规律,它只有在几个异形词难以分辨高下时才能起辅助作用;对《现汉》异形词整理的成果要充分地继承,但要进行新的求证,使之符合当代语言事实;对已经完全定型了的异形词进行整理与规范,不应是"推荐"性的,而应突出它的"规定"性.

  • 标签: 异形词 词汇规范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 简介:引言“话柄”“笑柄”两词是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常用词。《汉语大词典》中“话柄”释为:“1.供人谈话的资料。2.话头。”“笑柄”释为:“借以取笑的事物;笑料。”两个词都可以用来表示“谈话的资料”一义。但是如果不查阅词典,不参考语境,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文化 理据 成词 汉语口语 常用词
  • 简介:―、“万试”的特殊语义道教文献中习见“万试”组合,常用于道教经文及符咒,与“群魔”“邪魔”等词或词组对文使用.《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均无相关解释,学界也未见专门的研究.笔者不揣冒昧,谨就所学对“万试”进行考释,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道教文献 理据分析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字典》 成词 释义
  • 简介:论文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