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正>《汉语称谓词典》(王火、王学元编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以下省称《词典》)收集了人的称谓1875条,分亲属、年龄性别、社会关系、代称四大部分,其下又细别为96项。释解比较准确,多数附有例证,各层次的读者使用颇感方便。应该说,这部小型专科词典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词典之林的空白,对阅读古

  • 标签: 汉语称谓 专科词典 献疑 释义 省称 代称
  • 简介:谓词性成分在充当宾语时会有不同的句法表现,文献中常提到的是有些谓宾可以用“什么”来提问,而有些谓宾只能用“怎(么)样”来提问。一般都认为可以用“什么”提问的谓宾已经“事物化”了,而用“怎样”提问的则保留了谓词的地位。事实上“什么”和“怎样”的对立与词类地位无关,而是同提问对象的句法地位相关。能够用“怎样”提问的谓宾实际上是宾语小句的谓语,本身并不具有宾语的地位,而真正的谓词性宾语只能用“什么”提问。根据带宾语动词的句法特性,可以将谓词性宾语进一步分为名词化了的和名物化了的两种。

  • 标签: 谓词性宾语 “什么”和“怎样” 名词化 名物化
  • 简介:谓词性成分作主语和宾语在语义层面存在着不对称性。语言事实表明,谓词性主语的事物性、指称性、使因性一般都高于谓词性宾语,指称性与陈述性的强度是主宾语位置上不同谓词之间在意义上最重要的区别,指称性抑或陈述性的确立不仅与词性相关,也与句法成分密不可分。从指称内涵来看,谓词性主语以转指方式为主,倾向于指代由某一动作引发的行为事件或事物的静态属性,注重其整体性与外延性;谓词性宾语以自指方式为主,倾向于指代动作的过程与内容(即动作行为本身)或事物的动态属性,注重其时间性与内涵性。

  • 标签: 谓词性主语 谓词性宾语 语义特征 不对称性
  • 简介:西夏语句子的主要动词后面有时可以附加一个表示人称的后缀,其中单数第一、第二人称后缀的语音形式与相应的人称代词相同。文章根据最新公布的西夏文献指出,这种后缀既可以加在动词后面,也可以加在充当谓语的形容词后面,所以应该改称“谓词人称后缀”。西夏谓词的复数第一和第二人称后缀形式ni^2来自代词和名词后缀“等”nji^2。西夏语没有谓词第三人称后缀,则是因为在西夏语乃至整个羌语支的早期都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 标签: 西夏语 谓词 动词后缀 人称后缀 羌语支
  • 简介:目前所著录的唐代墓志大约有七千方,其中佛徒墓志大约有三百方.佛徒墓志数量不多,语料价值却比较高.佛徒墓志的语言接近当时口语.关于佛徒的称谓词,非常丰富,反映了唐代词汇的特征.

  • 标签: 唐代墓志 佛徒 称谓词
  • 简介:从语义上看,现代汉语中带从句宾语的“我想”实际上是一个表示说话人的不很肯定的主观看法的弱断言谓词。其断言性和弱断言性可以分别从与叙实谓词和强断言谓词的比较中看出来。这个例子说明,现代汉语谓词在语义和句法上也具有“断言”与“叙实”的差异.

  • 标签: 断言谓词 叙实谓词 弱断言谓词 强断言谓词 认知插入语
  • 简介:由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山西移民垦田的影响,明末河北晋语邯新片普遍存在"呼父曰哥"与"呼母曰姐"的现象,这一现象随着明代自上而下的"去蒙古化"政策的推行,逐渐退出基本词汇,目前仅发现永年方言"老姐"(干娘)一词中残存"呼母曰姐"的现象。此外,由于民间风俗的影响,这一地区一直存在"呼父曰伯"的现象,但目前也已经退出基本词汇范畴,仅发现永年方言"老伯"(干爹)一词残存"呼父曰伯"现象。

  • 标签: 河北晋语邯新片 父母 称谓
  • 简介:在生成词库理论的框架下,"谓词隐含"(袁毓林1995)实质上就是"事件强迫"。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汉语的"NP1+的+NP2"结构,根据该结构的语义关系,对该结构能否隐含谓词以及隐含什么样谓词的现象进行了归纳和描写;同时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结构可以隐含谓词,有的结构不能隐含谓词,并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NP1和NP2所代表概念或事物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差异。此外,文章还涉及"NP1+的+NP2"结构的歧义性问题,歧义性源于"NP1+的+NP2"结构隐含谓词的多样性,而谓词的多样性又是因为NP(包括NP1和NP2)有多种物性角色。

  • 标签: 谓词隐含 事件强迫 物性角色 “NP1+的+NP2”结构 歧义
  • 简介:文章根据语义语法的理论和方法,借鉴语义地图的思路,在揭示句末助词“喽”的句子功能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取“喽”的传知功能、意向类型、态度取向及情感倾向。首先,把前人从语音角度解释“喽”的成因分成四种观点,并据此认为“喽”具有独立的语法意义是其语音独立的根本原因;其次,从正反两个角度全面系统地揭示“喽”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选择或排斥关系;第三,根据句子功能分布规律,提取出“喽”的传知功能及其语义地图,并根据其与宾语小句和复句关系的选择关系进一步验证其语法意义;最后,基于传知功能,证明“喽”的三种意向类型、轻松态度及其三种情感倾向。

  • 标签: “喽”字句 语义语法 传知功能 意向类型 轻松心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古汉语的句子中心动词与其宾语之后,仍有一个句法位置,可以容纳另外一个谓词性成分,这包括形容词,不及物动词、介词短语、时间词、数量词,“如”字修饰语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句法位置慢慢地消失了,用于其中的谓词性成分发生了重要的语序变化,由此而给汉语的句法结构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讨论这种变化对促使量词语法化的作用。

  • 标签: 中心动词 谓词性成分 语法化 介词短语 数量结构 宾语位置
  • 简介:语言态度属于语言的社会心理范畴,对人的语言选择、语言能力、语言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移民的语言态度对他们融入当地社会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母语忠诚、语言学习意愿、主观评价等方面来研究江苏三峡移民的语言态度,并分析了移民的语言态度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迁入时间、职业等变量上表现出的共时差异。

  • 标签: 江苏 三峡移民 语言态度 共时差异
  • 简介:本研究以462名广州青少年为样本进行城市语言调查,认为广州青少年的语言使用现状可表述为"普通话与粤方言并重";普通话使用比例的快速增加,并未对粤方言造成冲击,而原本有不少使用者的其他方言则趋于边缘化;广州青少年在语言态度方面总体上略偏爱粤方言,这种偏爱主要来自情感认同维度。研究还发现,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与性别有关,但在探讨语言态度与性别的关系时,需要排除与语言态度无关的其他因素,否则会高估性别对于语言态度的影响。

  • 标签: 广州 青少年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 简介:文章以泉州市为调查核心点,辐射福建省的福州、南平、龙岩、三明、宁德等区域,就福建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后受测者的态度(包括对测试的认知、语言情感、语言行为倾向等)展开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普通话水平测试提升了普通话的影响力,提高了受测者对普通话的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测者的语言行为倾向,较好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但是,仅靠测试还不能长期、有效地影响受测者的语言行为倾向,测试效果的巩固还需要后续举措;’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的使用关系也需要进一步引导、理顺,相关部门还应该着力促进国家语言生态的和谐发展。

  • 标签: 普通话水平测试 福建省 语言态度
  • 简介:距离上次普通话审音工作已有20余年,当前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广泛的调查掌握语音的实际面貌是开展新时期普通话审音工作的前提,也是积极稳妥地实施语音规范的基础。本文通过对4548名受访者的调查,从审音必要性、审音内容、审音方式等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社会民众对于开展普通话审音工作的态度和需求,为后续语音规范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审音 语言调查 普通话 语言国情 语言规划
  • 简介:<正>一、(1980年11月19日)我是作为一个热心分子来参加会议的,借此机会讲几分钟热心分子的心里话。大家都知道,《汉语大词典》是我们词书工作十年规划(1975—1985)中的重点项目之一。这个规划是1975年开词典工作会议时订出来的。那次会议是在万分困难的情况下在广州召开的。在座也有少数同志参加过那次会议。说老实话,当时连我自己也不相信规划能够实现。因为当时我们词典界刚刚挨了姚文痞一棍子,那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解决问题 汉语大字典 编委会 工具书
  • 简介:摘要语言态度研究历来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本文以问卷的形式,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研究云南预科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少数民族语和英语的语言态度。研究发现预科少数民族学生在总体态度上对普通话持最积极的态度,其次是本民族语,最后是英语;好听度和亲切度上,本民族语的得分高于普通话,普通话在有用度方面得分高于本民族语,而社会影响力上,普通话和本民族语的得分相同,不管是哪个维度,英语的语言态度都是最低。

  • 标签: 三语态度 预科 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