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为《纪念陈望道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的《言语行为与修辞学的本体假设》的一部分。1本体假设与学科的进步科学可以视为一套不断被更好理论更新的理论。当然在一理论框架内的深化和拓展也是进步。然而某一学科往往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一一在当代的整个科学背景下,它的理论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已经很难再为它的研究者激发起什么新鲜的思路,更不用说与其它学科保持一平等的对话关系或者输出一些有价值的观念了。这时唯一的出路是理论上的更新。

  • 标签: 修辞学 本体 诞辰一百周年 科学背景 学术讨论会 言语行为
  • 简介:《诗总闻》是宋代保留比较完整的解《诗》著作。根据《诗总闻·闻音》中的叶韵事实,文章揭示出宋代存在的吴械与“儒生之习”性质迥异的叶韵,以期读者对《诗》韵探讨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 标签: 诗总闻 诗补音 叶韵 叶韵历史 《诗》韵研究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对比皮尔斯1908年的六元符号系统与1903年的三元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找出二者的关联之处,并由此去分析语言与图像文本。为此,本文将细读1906年皮尔斯给维尔比的信件手稿,并利用一组例子来解读与分析这符号系统。最后,本文还将讨论这种差异将会给皮尔斯符号学的进一步研究带来何种启示。

  • 标签: 六元符号系统 符号 直接与动力解释项 直接、动力与最终解释项
  • 简介:“怎么”在交谈中有一用法:引出对对方说话前提加以推测的一个语句。文章还分析了对方说话作为问句、推测语句的缺位以及“怎么”

  • 标签: “怎么” 说话前提 问句
  • 简介:郾城方言存在小称变调:高降调和低升调。在亲属称谓词中,高降调多为成年人和无亲缘关系的人使用,表示讨好和拉近关系,听感上短促生硬;低升调多为儿童和有亲缘关系的人使用,表示喜爱亲密,听感上长而自然。在亲属称谓词重叠变调中,存在不同的音步模式:扬抑格和抑扬格。扬抑格表现为左重右轻,抑扬格表现为左短右长。郾城方言可能分别使用了“高”和“长”手段表示不同性质的小称。

  • 标签: 亲密 小称变调 音高 音长
  • 简介: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头脑风暴法和拼图学习法合作学习模式在不同类型英语课堂的应用。通过介绍头脑风暴法的起源,应用原则,结合英语课堂写作教学,用具体案例说明头脑风暴法在写作教学准备阶段应用的优点。通过介绍拼图法操作步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案例,阐述了拼图学习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

  • 标签: 合作学习 头脑风暴法 拼图学习法 优势
  • 简介:<正>有些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古诗文,忽然在某地方冒出一个或几个“我”字,或者整篇都是第三人称的叙述,开头或结尾都突兀地插入一个“我”字,使人甚感困惑不解。应该怎样解释这些“我”字呢?有人认为这是一特殊的表达方式:“代为自称”,即作者代叙述对象自称(廖柏昂《古诗文“代为自称”表达方式述略》,见本刊一九九二第三期)。但是这一说法是不符合这种语言现象的实际的。因为据研究,

  • 标签: 特殊用法 第三人称代词 老彭 现代汉语 叙述人称 古诗文
  • 简介:今年纪念“五四”,有一篇独具新意的怀念陈独秀的文章,追述了这位革命前驱的不朽功绩,尤其是拨开了笼罩在陈独秀身上大革命失败后直至1942年逝世期间的是非功过的迷雾:“他在政治上犯过错误,他在人品上却纯洁无瑕。他也许不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但他是一个危难不变其节、生死不易其操的高尚的人,是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威严的人,是一个美丽的中国人。”(《新民晚报》:虞丹《天地英雄气》》)这儿的“美丽”一词,使人眼睛一亮,耳目一新。

  • 标签: 大革命失败 用法 《新民晚报》 “五四” 陈独秀 政治家
  • 简介:运用修辞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广告中数字运用的各种情况。广告中实数的运用,要注意切合公众的注意焦点,讲究实数运用的艺术。虚数则有典故性、夸张性与韵文性。数字的虚与实,跟广告诉求的虚与实相关联。数字商标的运用也属于虚数。

  • 标签: 数字 注意焦点 理性诉求 虚与实 “实” 《修辞学发凡》
  • 简介:<正>《现代汉语词典》“曝光”的“曝”在P母,注明“暴”是它的异体字。在B母有“暴光”,注“曝光”;这就是说“暴光”就是“曝光”。有一本新词新语词典说,“曝光”也称“爆光”。这么一来,pùguāng的pù书面形式有了三:曝、暴、爆。“曝光”作“暴光”好理解,作“爆光”就觉得有些牵强,至少对它的来源很难说清楚。

  • 标签: “曝光” 爆光 用法 新词新语词典 中国体育代表 电视屏幕
  • 简介:摘要泰语词“???”、“????”和“???”是泰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本文采用泰国学者Amara(2010)的词类划分原则,在前人对这三个词所作分析的基础上,对泰语词“???”、“????”和“???”的词性及其用法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 标签: 泰语 词类划分 &ldquo ???&rdquo &ldquo ????&rdquo &ldquo ???&rdquo
  • 简介:摘要分析“索性”在近现代汉语中的用法,选取带有“索性”的句子,从词性、语义、语法等方面考察其用法,讨论语义内涵、指向与语法特征、篇章位置、衔接功能。

  • 标签: 索性 副词 语义 语法
  • 简介:<正>古道州位于今湖南省南部,九嶷山下,潇水之畔,由唐至清一直管辖今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双牌(一半)诸县。目前这一带的汉语方言有官话和土话并行,话有很大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特别是一些特殊方言词的用法,更基本相同。如"崽"字,据汉代扬雄在《方言》中说:"崽者,子也。湘源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集韵》也说:"江南呼儿为崽。"而这一江南表示"子"、"儿"意义的特有方言词,今道州一带不仅都保持着这一用祛,而且还有许多有特色的用法内部也完全一致。本文即打算描述"崽"字在道州一带的特殊用法

  • 标签: 形容词后缀 特殊用法 动物名词 方言词 普通话 汉语方言
  • 简介:<正>语言要不要学?有的人认为外国的语言要学,本国的语言不用学。本国的语言,谁都会说,而且从小就会说,还要学什么?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就是这种论点。因此语文研究、语文教学和语文改革等工作,都曾经受到令人痛心的摧残和破坏。

  • 标签: 现代汉语 语文教学 虚词用法 民族共同语 学习语言 查词典
  • 简介:摘要泰语中,???、???和????在汉语中均可译为“洗,洗涤”。采用泰国学者Amara(2010)的词类划分原则可知???、???和????都是动词。但是,在用法上,它们也有一些区别。本文将从???、???和????搭配对象的性质、借助的工具和采用的方法等方面对它们用法上的异同进行浅析,希望能对泰语学者掌握这三个词的用法有一些帮助。

  • 标签: 泰语 对象 借助工具 方法
  • 简介:<正>本文介绍流行歌曲词句的一新鲜而独特的用法。这种用法就是在行文或说话中借用歌词为自己的表情达意服务,在借用时往往超出原歌词表意的范围。它随流行歌曲的流行而出现而运行。它带有一或幽默、或调侃、或讽刺、或戏谑的意味,反映出某种特定的时代特色和大都市流行色。它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正引就是引用时同原歌词在表意和词彩上保持一致。例如:(1)黄兄的签证期限将满,到时候纵有千风情万爱也免不了“棒打鸳鸯离分”.可洋小姐是“爱你没

  • 标签: 流行歌曲 歌词 新用法 词句 期限将满 流行色
  • 简介:文章时表示空间运动意义的动词“上”、“下”的用法进行了多视角的、贯穿古今的系统化的描写。共分四段:一、导言。着重指出“上”、“下”的用法都与它们的最初引申义“升”、“降”与“优”、“劣”密切相关。二、空间的客观因素决定“上”、“下”的使用。从高低、方位个方面展开论述。着重揭示出古人观念以南为上、北为下(恰与个相反),因而在二词的使用上与今人相参差的现象。三、心理的主观因素决定“上”、“下”的使用。主要论证了“高攀”用“上”、“低就”用“下”的规律,阐发了“上农村锻炼去”与“下农村锻炼去”之类(短语)语义略同而心理前提有异的语言深层次问题。四、语言习惯决定“上”、“下”的使用。主要论列二词使用的不整齐局面。比如:“下饭店”可说,而”“下商店”不可说;“上车间”与“下车间”虽表示相同的运运趋势,但二者的(优劣)背景不同;“东行曰下”,但只可说“上东方”而不可说““下东方”,等等。最后,还就“下扬州”与“上扬州”等例提及语体色彩的古今雅俗对于二词使用的影响。

  • 标签: “上” 空间因素 处所宾语 语言习惯 专有名词 心理因素
  • 简介:<正>苏州方言里头的量词,除了可以跟数词、指别词一起构成数量词组或指量词组来修饰名词外,还能单独地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如:根稻柴稻草(?)条被头被子(?)本借得来葛书(?)(?)串钥匙(?)段小花头葛布(?)(?)个糊涂朋友(?)粒饭米糁饭粒(?)(?)这种量名词组,意义跟"指别词‘搿’[(?)](十数词‘一’)+量词+名词"的格式大致相同,都有确定的指示意义。但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试比较:(1a)张纸头啥场化什么地方来葛??(1b)搿张纸头啥场化来葛?(?)?

  • 标签: 动量词 苏州方言 定指 用法 名词组 名词性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