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刘益善是湖北乡土诗的代表性诗人,与饶庆年并称为“湖北乡土诗双璧”。奠定其诗坛地位的是他的“乡村忧愤诗”系列,具有浓郁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但他晚近出版、早期创作的《向警予之歌》却又展现了其诗风浪漫主义的一面。总结刘益善的诗歌创作,有利于梳理湖北诗歌尤其是乡土诗的整体发展脉络。

  • 标签: 刘益善 湖北乡土诗 “乡村忧愤诗”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古代有借闺音以抒情、言志的“男子作闺音”现象,沈从文在湘西小说创作中也深谙此道。在城市遭遇的自卑苦闷让沈从文梦回湘西;而阿尼玛原型影响下的女性崇拜心理让沈从文更多寄梦于女性形象。湘西女性形象的塑造让沈从文在城乡对照中完成了对湘西世界的造神运动,从而实现了对自卑的超越。因此他笔下的湘西小说具备了“男子作闺音”的基本特征,其中的一些重要女性形象,被赋予了作者自身最重要的人生追求与审美理想,同时,也充当了沈从文情感情绪的隐蔽代言人,要想读懂真实的沈从文,需要我们揭开其女性形象创作背后的神秘面纱。

  • 标签: 男子作闺音 沈从文 湘西小说 女性形象创作
  • 简介:现代派小说《喧哗与骚动》作为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通过纷繁的意象体现了小说之美。小说的叙事结构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作家的创作技巧。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表现手法兼容并包、对已有技法取长补短、大量使用象征隐喻的技法、借鉴现代主义漫画的手法,对小说的创作技巧进行解读。

  • 标签: 喧哗与骚动 创作技巧 重建 叙事结构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媒介环境逐渐形成,它对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家通过媒介了解客观世界,从信息世界中获取材料、创作灵感,用与客观世界形成的间接体验方式进行文学创作;另一方面文学对新闻进行不动声色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新闻的即时播报等特点也对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自身的一些“缺陷”为小说发挥文学艺术的特长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它的发展也为小说的复兴提供了更广泛的读者基础。

  • 标签: 新闻 文学 媒介化环境 改造
  • 简介:苏雪林是五四时期女性新文学作家的代表者之一。由于诸种原因,她在这一时期的新文学创作并没有得到如冰心等同时代女作家那样足够的重视与发掘。具体说来。可分为“女高师”时期、赴法留学时期和归国后短暂的“《语丝》时期”三个阶段。这些创作均具有比较明显的“五四”特点,对于重构苏雪林作为五四女作家的身份和她的新文学创作的整体性及全面了解苏雪林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渊源很有帮助。

  • 标签: 苏雪林 五四时期 《益世报·女子周刊》 《晨报副镌》 《语丝》
  • 简介:多丽丝·莱辛在创作中体现出的流散情结,源于其自身的跨文化经历,这也是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作家的共性。对于非洲,菜辛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她从局内、局外双重视角再现了非洲,这是非洲流散;作为英国作家,莱辛批判了英国殖民给非洲、也给白人造成的伤害,这是帝国流散;莱辛借助想象反观全人类文明,体现出有机的整体社会观,这是人类流散。

  • 标签: 多丽丝·莱辛 跨文化 非洲流散 帝国流散 人类流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