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中的一项基本准则,她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被誉为新中国的"外交名片".50多年来,这一原则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凭着这张新颖别致的"外交名片"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和支持.那么,这张"外交名片"形成的背景和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 标签: 外交史 新中国 世界政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本准则 国家
  • 简介:1968年春天.外交部翻译范承祚陪同阿尔巴尼亚大使赴天津访问.那年头,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是每个人每天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在被参观单位集体"读语录"、"唱东方红"、"呼万寿无疆",阿大使也挥动小红书和中国同志一起参与.但给毛主席像三鞠躬时,人家说什么也不干.

  • 标签: 周恩来 外交政策 外交礼仪 外交行政
  • 简介: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体制,由"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从"近代化"到"现代化"嬗变,这种嬗变既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同时也是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选择。晚清中国外交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在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外交也具有深远影响。

  • 标签: 晚清 外交体制 朝贡体系 条约体系
  • 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以侵占中国东北为目标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侵犯,南京国民政府在奉行不抵抗政策,要求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的同时,认为“对日作战,唯有以运用外交为重心,使倭寇受精神上之打击为第一要义”,因而把解决中日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外交斡旋上。为此,国民政府对美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希望美国能出面主持公道,干涉和制裁日本,同时给予中国援助。但是这一系列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本文拟就事变后国民政府对美外交过程及失败原因作一探析。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国民政府 中国 美国 对外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
  • 简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全国革命的总后方和指挥中心,是我们党开展外交工作的主要地方。党根据抗战形势的变化发展,及时调整抗战外交方针,实现了外交政策由抗日的外交政策到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不仅巩固了边区政权,也为新时期我党的外交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 标签: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外交政策
  • 简介: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依仗着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就在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忧内患纷至沓来之时,从封闭的贵州山乡走出来一个杰出的人物──黎庶昌,他以自己不同凡响的言行,在中国近代史上,在贵州历史上,留下其特殊的形象。黎庶昌,字莼斋,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于遵义东乡沙滩(今遵义县新舟区禹门乡)。他出身于一个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祖辈、父辈多饱学之士。祖父黎安理晚年官至知县,其一生之中绝大部分时间以开馆课徒为业。黎庶昌的伯父、父亲也主要是以开馆或任府县官学教授、训导为职业。所以,他虽6岁丧父,家境贫寒,靠生母、庶母纺绩针常维持生计,但仍得到良好的家教,加之长兄庶焘教督

  • 标签: 黎庶昌 维新改良 外交家 曾国藩 思想家 贵州
  • 简介:为贯彻区委、区政府"文化强区"的发展战略,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东城区档案局馆和外交部街社区在挖掘当地胡同史料的基础上,联合举办了"外交部街今昔"图片展.这次展览与该地区近两年先后推出的胡同专题史料展相比,突出体现了群众主动参与、史料内容丰富、媒体广泛关注的特点.同时也为档案部门与街道社区积极联手、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利用老胡同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群众爱社区、建社区的热情,更好地为党政中心工作服务,为社区建设服务方面拓展了广阔的领域.

  • 标签: 北京 胡同文化 史料展览 东城区 外交部 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