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专门培育人的媒介素养的活动,有其特定的实践范式.伴随着媒介社会的发展与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化,媒介素养教育在凸显其价值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实践困境.本文以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途径和教育效果等为纬度,构建了新时期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应然范式,并依此提出了依托学校教育整体改革优势、建立多方联动的实践机制和深化本土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路径.

  • 标签: 媒介素养 教育范式 范式转换 发展路径
  • 简介:今年在工厂企业中普遍实施破“三铁”,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这将涉及到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关系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这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而作为距离职工最近、最先体察企业改革脉搏的企业报,理所当然要做企业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和“先行官”,这就要组织力量对改革的目

  • 标签: 企业报 经营机制 企业改革 工厂企业 报纸版面 评论员文章
  • 简介:诚勿扰》的迅速走红引起了其它电视节目的同质模仿,但事实上,却没有任何一个节目能够复制它的"收视奇迹"。本文对制造出这一现象的《诚勿扰》及其蕴含其中的娱乐元素、文化价值做如下探讨。

  • 标签: 非诚勿扰 娱乐元素 文化价值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独有的深远历史和个性魅力,体现出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和接近性价值。与新媒体的结合,扩大和延伸了其传播空间,实现了人作为文化主体的能动性,再造了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与物质传播相契合,使其新鲜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传播价值得以凸显,重要性、接近性得到加强和深化。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媒体 传播价值
  • 简介:互联网技术引发新一轮媒介形态的嬗变,引发了学界、业界对媒介形态研究的关注。本研究以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近30年间(1988-2018)CNKI数据库中关于媒介形态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共现分析和历时分析发现,我国媒介形态研究正在实现由“媒介形态理论”到“媒介融合”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共词分析看,“媒介融合”是学者们关注较多的议题;从历时分析看,早期的研究范式以“媒介形态理论”为主,受到技术和政策双重因素影响后,出现了以“媒介融合”为主的研究范式,呈现出“范式转换”的趋势。

  • 标签: 媒介形态 文献计量学 知识图谱 媒介融合 范式转换
  • 简介:跨文化交流中最难消除的障碍之一,是人类无法共享一种通用的符号系统,而交流符号的“异质性”是跨文化沟通的天然屏障。所以,如何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认同,除了强化对各自语言的认知与理解之外,必须采用具有最大通约性的文化符号,进行“同质性”的符号传播,进而克服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理解偏差,以此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

  • 标签: 语言 符号 文化传播
  • 简介: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现象与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网络制度化政治参与更是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常态化现象。社交媒体的流行和普及对传统的政治传播权力结构和话语体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文章以微博为例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讨论社交媒体使用以及社交媒体用户呈现的网民心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其网络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行为,并对网络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进行个体型和群体型的划分。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和信息偏好、社会情绪和社会价值均不同程度地与两类网络制度化政治参与存在显著回归关系,引导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发展不能忽视社交媒体及其网民心态的影响和作用。

  • 标签: 社交媒体 网民心态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微博政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