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当代广告业是商业广告主导的一场商业经济文化“社会镜像”塑造的实践,商业广告的影响深深烙印在广告学科、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之中。面对商业广告的社会负面效应,应当以公益广告来纠偏广告传播实践;公益广告传播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改变商业广告对社会镜像的不良塑造。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重塑社会镜像的理论基础、路径与方法的基础上,认为确立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两翼并举”的广告学科内在结构,也是重建中国广告学科、焕发中国广告学科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力量。

  • 标签: 公益广告 镜像神经元 核心价值观 社会镜像 广告学科
  • 简介:文章以深入调查和研究个案为基础,观察在中国乡村社会整合形态发生转变的历史节点上,广播如何通过影响农民的场景融入,来推动乡村社会的重新整合,尝试发现和解析广播与乡村社会变迁在社会整合层面上的基本规律,进而展望在乡村社区化转型的诉求下广播作为社区媒体推动乡村社区整合的潜力。

  • 标签: 广播 乡村社会 融入 社会整合
  • 简介:人以泛媒介的方式与外部世界发生交往关系,媒介体系的丰富程度显示了人通过拟态信息环境进行实践活动的可能性。但过度的媒介设计与安排可能会伤害人们社会学习与实践的现实效度,并对人的培育塑造起到负面作用。过度媒介化还会以独特的信息传播态势渐进推动社会文化风尚的转变,其所建立的信息传播系统的脆弱性也会频频引发各种社会危机事件,并使私密权社会慢慢转向未来的信息公开化社会

  • 标签: 拟态环境 过度媒介化 过度信息化 媒介文化
  •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们不仅迈入新的媒介时代,更接触到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这也是目前颇受学界重视的学术话题。本文在描述了网络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后,认为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不能忽视社会文化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了网络文化产生的社会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和繁荣网络文化的三个措施:弘扬社会主流文化、对网络文化采取包容冷静的态度、架构网络与现实之间的沟通桥梁。

  • 标签: 网络文化 社会动因 文化建设
  • 简介:在线精准广告投放作为一种新媒体广告形式,能够根据网络使用痕迹区分消费者兴趣爱好、实际需求、态度倾向等,其传播效果显而易见。伴随云概念与技术的成熟,在线精准广告投放有了更为全面、准确的数据分析基础。本文从公共领域构建的视角分析了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从文化研究视角分析了消费主义的利弊问题,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良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构建问题,以期实现商业逻辑与文化逻辑的平衡。

  • 标签: 在线精准广告投放 传播效果 社会学 批判
  • 简介:从莎草纸到移动互联,媒介赋权。弱势群体通过互联网发声,解构传统的精英话语模式,弱势群体开始成为掌握话语权的“他者”,对强势群体人为的“定义”是一种“逆标签化”现象。本文运用定性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名校女博士掌掴机场人员被法航拒载事件为例,分析媒体报道中运用的“逆标签化”手法所体现的社会心理。

  • 标签: 负面新闻 逆标签化 社会心理
  • 简介:研究以上海市五所高校的在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微信使用对其社会融入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微信的使用对提高在华留学生的中国社会认同感和强、弱社会关系具有较大正面作用,但对于社会参与的作用则影响有限。

  • 标签: 留学生 微信 社交媒介 社会融入
  • 简介:以新浪微博上关于“全面二孩”政策的讨论为研究个案,考察微博视域下女性在社会公共话题中的参与度、关注视角和话语表达特征。研究发现,微博为女性参与公共话题讨论,尤其是从自身在现实中的特殊处境出发表达看法提供了重要平台。将二孩生育问题与女性地位和职业发展联系起来的讨论,在女性用户微博中有较多体现,但在男性用户微博以及所观察时段内主流媒体的报道中比较微弱。女性用户微博中的这些议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同时期媒体议程设置中的局限。

  • 标签: 微博 公共话题 女性 话语表达 全面二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