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以特定区域的文化考察为影视动画文化风格研究提供一个合理可信的背景要比孤立地考虑影视动画文化风格有更大的优越性。不同区域文化给予动画以不同文化底色,形成了不同区域动画鲜明独立的文化风格。区域文化中内部文化精神与外在物质形态二者共同影响影视动画创作,内在文化精神决定动画影片的文化风格,同时,需要借助文化的具体物质形态作为物质媒介或传达途径来实现风格的可见。对区域文化与影视动画文化风格的关系研究对中国影视动画创作的文化建构有所启示。

  • 标签: 影视动画 区域文化 文化风格 关系
  • 简介:在商品时代,审美文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大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受众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受众社会身份的不同所产生的注意点和身份认同感的差异会影响受众对审美文化产品的价值评价。受众的解码行为以及产生的意义效果是导致审美文化产品价值涨落的重要原因,受众的反馈会引起产品的市场波动。群体传播时代,群体力量对审美文化产品的市场效应产生一系列影响。此外,当今审美文化产品的价值评价体系所出现的信任危机也与受众的作用密切相关。为了使这一信任危机不再加剧,有必要建立公开化、多样化的价值评价体系,始终优先考虑评价的艺术标准并且将受众的意见充分考虑在内。

  • 标签: 审美文化 大众传播 受众
  • 简介: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这种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不仅要面向国内,还要面向国际,充分发挥对外传播的优势,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条件。但是,面对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的不平衡状态,从根本上提升综合国力,尤其是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成了改变这种局面的重要推动力。为此,进一步推动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就成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策略。由张德瑞、孔雪梅主编,贾涵副主编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与推进策略研究》在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于2017年出版。该书以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为重点,从语言学、传播学等角度入手,阐释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传播历史、传播价值等,并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主体、形式、模式、优势和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

  • 标签: 国际传播 汉语文化 对外传播 推进策略 传播价值 实践
  • 简介:十九大以来,全国掀起了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开发和学习热潮,但红色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文化属性与艺术属性层面的两大矛盾,本文认为艺术设计的原则属性与红色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功能上形成天然耦合,将红色文化遗产从艺术设计的符号化、动态化、体验化、数字化进行设计更新,形成红色文化艺术生态圈有利于其彰显红色基因、实现文化传承。

  • 标签: 红色文化遗产 设计更新 文化传承 艺术设计
  • 简介:乡村春晚近年已成为引人瞩目的全国性公共文化现象。围绕乡村主体性与文化自信问题,连续三年的浙江丽水乡村春晚田野研究表明,乡村以'春晚'的形式登上'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文化舞台,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意义。乡村春晚在展现新时代乡村文化有着强大内生动力的同时,也昭示了农民在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型方面的自觉性和主体性,而舞台上下妇女和儿童的突出角色,则体现了社会发展和性别解放的成果。乡村春晚这一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方法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诠释了国家与乡村之间精神纽带的重新连接、村庄主体性的回归、农民的文化自信和对全面小康生活的追求、以及党和政府在重建乡村文化领导权和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一以农民自娱自乐为主的文化形式,也彰显了文艺的业余性、大众性和非商业性特质。

  • 标签: 乡村春晚 乡村主体性 乡村文化 乡土文化复兴 文化自信
  • 简介: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出现,对传统新闻业的信息生产、分发和管理机制,以及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角色和功能定位构成了冲击,对新闻记者的工作属性和技能内涵提出了新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记者将被人工智能新闻所取代,因为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的内在缺陷使之始终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无法像人类意识那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意识和意义体系。而新闻作为具有信息和文化双重属性的创造性活动,不只是科学主义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更是意义建构、价值赋予和道德表达的过程。这恰恰是在人工智能日益主导的量化信息生产的趋势下,具备主体意识和能动性的人类记者的优势所在。因此,人工智能与人类记者的关系不是取代的零和游戏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合作关系。人类记者的使命不在于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去竞争量化信息生产的效率,而是与机器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充分掌握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更好地驾驭它们;另一方面则需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类记者在对新闻事实进行语境化意义阐释和价值赋予方面所具有的创造性优势。

  • 标签: 人工智能 写作机器人 新闻业变革 记者 角色转型
  • 简介:《西游记》作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一直是影视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最近30多年里,孙悟空的影视形象经历了完美之神、迷失之人、暗黑之妖三个阶段的演变,这种演变是一条但丁《神曲》式的从天堂到地狱的道路,而理想主义宏大叙事、世俗化转型、后现代魔幻则是其背后相对应的社会文化生态动因。

  • 标签: 孙悟空 影视形象 世俗化 后现代 社会文化
  • 简介: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比较晚,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本科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就必须要能够把握住人才培养的方向,人才培养既要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取向,又要体现文化产业管理双重职能的基本要求。

  • 标签: 应用型 本科 文化管理 专业人才
  • 简介: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以来,各国在政策沟通、经济融合、文化交流等主要方面取得了重大实质性进展.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肩负着崇高的责任,也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自2007年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同时也呈现出了一系列问题.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贯彻落实,不仅为园区增添了极大活力,也为未来发展路径开辟了新思路.

  • 标签: “一带一路” 曲江文化产业园区 路径
  • 简介:全球化时代多模态的流动模糊了此地和彼地、本土和全球的界限,带来了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与交锋,也使世界主义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本研究旨在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世界主义进行阐述。跨文化视角的引入,将世界主义与自我、他者、流动性、开放性、主体性等一系列看似疏离的概念之间构建起了多方位的关联。世界主义也逐步从宏观抽象的理论架构转向可被操作和实证论证的具体概念。在世界主义的理论框架下,自我和他者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延展,经历了从对抗到彼此建构的转变。

  • 标签: 世界主义 跨文化传播 自我 他者
  • 简介:目前网络视频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形成以爱奇艺、腾讯视频及优酷为首,芒果TV、哔哩哔哩等并存的局面,各公司均在发展中不断寻求转变与优化。其中哔哩哔哩作为定位年轻人且具有亚文化社区特征的弹幕视频网站,凭借ACG等亚文化的传播和受众扩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采取商业模式分析方法,从产品、客户、基础结构及盈利模式四个维度和九个构成要素对哔哩哔哩进行分析,并与主流视频网站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亚文化能够从多个方面影响企业商业模式的结论。从产品和盈利模式上看,哔哩哔哩是当下最大的亚文化聚集地,业务主要与ACG及上下游产业相关,形成以视频网站运营为基础,游戏、直播、周边销售等占据重要地位的发展模式。从用户关联上看,亚文化人群具有规模较小、消费意识较强、自主创作能力较强及忠诚度较高等特征。从基础结构上看,相关社区制度使得互动仪式链能够良好地发挥作用。相对同行业其他公司,哔哩哔哩用户满意度较高、内容成本较低且营收稳定增长。

  • 标签: 亚文化 视频网站 商业模式
  • 简介: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高科技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是国家软实力的竞争。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并且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和向心力。因此,如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表达,让中国文化更好地成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窗口,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影视作品中所承载的文化与价值观是世界各族人民所共通的,因而影视作品成为各国文化输出与对外传播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文化交融与理解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对外传播 文化视域 中国文化 影视作品 国家软实力 “走出去”战略
  • 简介:中美两国“千禧一代”大学生因个人隐私泄露而遭遇诈骗的问题凸显。敏感数据是个人隐私保护的核心领域。为探索中美大学生对敏感数据的感知及其异同,文章归纳出92个国家和地区定义的全部30种敏感数据类型,并以中国H省和美国I州为例,分别调查两国大学生对这些数据类型的敏感度感知情况,运用T值检验作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大学生认为身份证号、财务信息最为敏感;其次是家庭住址、通话内容、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手机短信、GPS定位细节、性生活等;认为个人所属民族(种族)等数据最不敏感。(2)美国大学生认为财务信息、通话内容、手机短信、身份证号、电邮内容、GPS定位细节等较敏感,而认为工作经历与表现、姓名、教育背景等不敏感。(3)中美大学生感知的高敏感度数据类型较为一致;中国大学生感知到的平均敏感度高于美国大学生;美国大学生感知的电子邮件内容敏感度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文章运用卡斯特的“网络社会价值观趋同论”对相同点做了分析,不同点则折射出双方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法律规制之差异。隐私法规中分类的“敏感数据”与“千禧一代”大学生感知的“敏感数据”存在一定悖论,法规需不断修订完善,隐私研究也应与时俱进。

  • 标签: 中美大学生 千禧一代 敏感数据 网络社会价值观 文化背景
  • 简介: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已成为传播不同国家与种族间文化发展最生动和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在“一带一路”宏观倡导推动下,少数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显现。在塑造形象和传播文化时,更是以纪录片为媒介方式作为切入点,通过记录来充分表达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并作为纽带把少数民族文化输向世界。本文探讨了文化认同是记录少数民族文化的话语基础,纪录片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IP”开发是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创新趋势。

  • 标签: “一带一路”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纪录片 IP《我从新疆来》
  • 简介:本文以网络游戏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基础,分析了韩国网络游戏《剑灵》对中国武术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方言文化、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运用,认为《剑灵》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时存在以"暴露和夸张"的形式娱乐化、设计完全脱离现实、对神话故事和经典文本设计简单应付等问题,进而指出外国网络游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构建积极向上的世界观、正确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灵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和"过分简单化"。

  • 标签: 网络游戏 中国传统文化 游戏文化
  • 简介:文化产业'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提高中国话语权的重大战略。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中最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布局与发展,中国电影'走出去'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弘扬中国精、减少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但总体而言,由于在电影工业化生产能力、国际化经验、电影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以及文化折扣的影响,中国电影的海外竞争力和影响力依然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弱势地位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走出去'依然任重道远。本文以印度电影为参照系讨论中国电影'走出去'策略。以印度电影产业发展及国际化经验为借鉴,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研究后发现,发掘文化共通性,讲述直通人心好故事,提升本土化叙事能力,引发海外观众情感共鸣,以地缘文化为突破口,减少跨文化传播障碍,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现实路径。

  • 标签: 跨文化传播 电影国际化 中国电影“走出去”
  • 简介:伴随全球文化市场的形成,如今我们能看到不同文化语境产出的风格迥异的电视产品,其中媒介话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电视情感调解类节目为研究对象,进行话语方式的对比研究,从中外代表性节目案例中剖析节目主持人的话轮控制方式、专家团的调解策略等差异性特点,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文化语境及其背后的社会关系结构对节目话语在创作理念、表达方式的影响,从而探索提高改进节目主持人、专家等传播主体的话语素养,为中外节目模式互相借鉴提供可能性。

  • 标签: 情感调解类节目 电视综艺 文化语境 话语方式 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