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管理层的自利机会主义行为会导致股权激励的滥用和失效。本文以2006--2011年按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由董事会授予股票或期权的15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操纵两方面研究股权激励披露日、行权日和出售日前股权激励水平、激励方式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在控制影响盈余管理动机和程度的其他因素,本文发现披露日以及行权日之前管理层通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了降低盈余的管理,激励所获股权出售日前则主要进行了调高盈余的真实活动盈余操纵;并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激励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时代股权激励契约会引发管理层自利的盈余操纵行为,管理层会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操纵中相机选择风险最小的盈余管理方式;股票期权并非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最优的股权激励方式;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通过真实活动的“隧道行为”减弱,但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并未起到抑制作用;董事会和监事会治理机制也未发挥抑制股权激励引发盈余管理的监督作用。

  • 标签: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真实活动盈余操纵 股权激励水平 股票期 限制性股票公司治理
  • 简介:随着大量限售股的陆续解禁,我国证券市场逐渐步入“全流通”时代,大股东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其利益与二级市场股价开始联动,而大股东的侵害行为也随之发生嬗变。由原来的“隧道挖掘”行为,变为全流通二级市场新的操纵行为。文章据此变化对全流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新的利益博弈格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 标签: 全流通 大股东 中小股东 利益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