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异质型外包对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外包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现状,分析了不同途径的外包方式和承接不同生产工序的外包环节对生产的作用,结果发现:承接外包对生产的影响要大于对外发包,材料外包对生产的提升作用要显著大于服务外包,承接加工品与资本品生产工序的外包对生产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承接初级品与零部件工序环节的外包,在融入全球化外商投资的溢出传递效应时,承接不同生产工序环节的制造业外包对生产的整体提升效果仍为正向促进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有关发展异质型外包的差异化策略建议。

  • 标签: 异质型外包 承接外包 对外发包 生产率 广义矩估计
  • 简介:本文发现1958年两个重要的政策变化导致了粮食主产区的饥荒:工业“大跃进”和粮食“包干制”。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包干制诱导粮食主产区在正常年份通过高征购发展本地工业,当面临1959年和1960年粮食连续减产时,这些地区遭受饥荒的冲击也越大。本文利用历史数据证实了上述假说,工业化进程越快的地区的粮食销售也越多,对本地粮食的征购也越彻底,进而死亡也越高,并且这些效应在饥荒年份更加明显。

  • 标签: 饥荒 粮食包干制 大跃进
  • 简介:一、概述某变电站一台新安装的110kV三绕组主变压器,完成充油工序且静置48小时后,按规程要求开始进行交接试验,当进行绕组介损项目试验时,发现介损值严重超标,并且在升压过程中,当电压每次升至8kV以上时,在变压器调压开关侧中下部都有放电的“啪啪”声发出。

  • 标签: 项目试验 原因分析 放电 交接 故障 变压器
  • 简介:小额信贷机构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较之于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经济体,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信贷资金来源受限难以满足现金需求,融资杠杆低制约着其资本收益,这些都限制着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对比国外成功经验,我国应给予小额信贷机构更多政策扶持,提高其融资杠杆,拓宽其资金来源。

  • 标签: 小额信贷 融资杠杆 资金来源
  • 简介:本文选取1998~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企业出口的“生产悖论”。我们发现:我国的外资企业的出口存在明显的“生产悖论”,即外资出口企业的生产水平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这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恰好相反。而内资企业的出口行为则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理论预测。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地方行政垄断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角度,对这一悖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性行政垄断对我国外资企业的诸多限制及政策引导,扭曲了企业的出口行为,是形成“生产悖论”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地区行政垄断 生产率悖论 新新贸易理论 企业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
  • 简介: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从县级经济体的水平上考察了中国制造业是否发生“飞雁”模式的转移。我们发现,产业聚集的效应在2004年以前一直发挥着促使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重要作用,而在这之后该效应的效果逐渐下降,表现为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向中西部内陆地区移转的趋势。此时,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本上升和要素成本的提高逐渐成为诱致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制造业 飞雁模式 产业集聚
  • 简介:本文在按照能源排放强度将33个工业部门分为高、中、低度能耗产业的基础上,测算1999—2007年三大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和全要素能源生产,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三类行业环境规制与产业全要素能源生产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环境规制强度阻碍了中度能耗产业全要素能源生产的提高和技术创新;高度能耗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的影响不显著;低度能耗产业环境规制强度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促进技术的进步。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应根据不同能耗行业特点区别对待。

  • 标签: 全要素能源生产率 能源消耗强度 环境规制强度 波特假说 面板数据
  • 简介: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在社会建设方面也有难以磨灭的作用。人才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而现在人才流动过高成为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从管理层面分析了中小企业中人才流动过高所造成的影响,剖析了人才流动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 标签: 中小企业 人才流动 原因 对策
  • 简介: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估计方法,考察了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加成,进而对社会福利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高竞争度行业和竞争程度增强的行业,国有企业改制能够促进企业加成提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低竞争度和竞争程度降低的行业,这种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此外,国有企业改制、行业竞争程度和市场化改革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利于发挥国有企业改制对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国有企业改制 加成率 社会福利
  • 简介:本文对2001~2009年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广东和浙江两省海洋新兴产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指数法对全要素生产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9年来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总体下降,而同期浙江省出现上升,代表创新效应的技术变化指数两省均出现上升,代表追赶效应的技术效率指数广东省出现下降;广东技术效率下降的原因是纯技术效率(管理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出现下降;广东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 标签: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广东省 MALMQUIST指数
  • 简介:基于2002~2007年的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使用一个全新的实证框架,研究了企业间要素重配对中国制造业生产增长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市场扭曲程度较高,但是市场化改革的努力已经使得企业间要素重配成为制造业生产增长极其重要的原因;由于中间投入对要素重配具有乘数效应,其产生的要素重配效应占据了最大份额;企业的进入、退出市场行为在要素重配中也表现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等市场化行为对促进企业间要素重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有资本比重等因素却对要素重配产生负面影响。

  • 标签: 要素重配 制造业 生产率增长 市场扭曲 PL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