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析各贫困测度指标的利弊,选定改进后的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对中国代表省份的贫困现状进行测算并比较分析其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发生率均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但相对而言,内陆地区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水平相距较小,波动幅度较大,返贫现象出现较为频繁,沿海地区变化趋势比较衡定;各省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贫困人口的平均贫困程度在逐年加深,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分配更加不均衡。

  • 标签: 贫困发生率 贫困深度 贫困强度
  • 简介:改革开放后,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农村地区渐次兴起,在其艰难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推动乡村建设的又一支新生力量,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其在积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独特作用。但是伴随着自身的成长也暴露出来既有来自组织内部也有来自组织外部的问题。为促进农村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并使其为新农村建设和村域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更大贡献,笔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系统的剖析和研究。进而针对性地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能够促进农村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农村非政府组织 健康发展 对策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领导亿万农民共同进行的一项伟大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农民的进一步增收,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分析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找到破解农村金融问题的对策,使农村金融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标签: 农村金融 金融风险 信用风险 民间金融与借贷 “三农”问题
  • 简介:该文基于江苏省145个样本村的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和江苏省财政厅数据,对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的生产、生活、乡风、村容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动态评价,从区域和时间两个维度对江苏省的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内部的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递减态势,但地区间差距五年间呈缩小趋势;各地资金投入效率各异。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江苏省 进程 动态
  • 简介: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基础地位。经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对农业的发展密切关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构建完善的发展体系,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支持。

  • 标签: 农村金融 国民经济 改革发展
  • 简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为“服务三农”提供了最重要的资金支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体系,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制创新是推动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 标签: 农村合作金融 现状 法制创新
  • 简介:制约我国"三农"问题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而农村金融的功能缺陷又推动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难题,在"金融功能观"的要求下,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要以农村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为核心,也就是要服务于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工业化过程、服务于以农业产业化为中心的传统农业改造过程和服务于以城镇建设为载体的城乡一体化过程。

  • 标签: 农村金融 二元经济结构 三农问题 功能定位
  • 简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经济转型期市场配置不能有效保障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情形下,需要政府干预。通过利益博弈分析表明,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只是政府间的各部门提供时,其供给效率是低下的;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和其他某一供给主体合作供给时,由于不供给是其他供给主体的占优策略,因此其他供给主体会采取不供给行为,从而加大政府供给压力;当农民和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弱委托-代理关系时,委托人农民观察不到代理人政府的努力水平,其政府的供给效率在没有委托人的约束下变得低下。因此,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需要政府行为加以改善。同时,健全的制度安排、完善的供给体系、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配套体系能确保政府行为发挥有效作用。

  • 标签: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政府行为 利益博弈
  • 简介:本文基于中国农村最完整家庭数据,研究中国农村人均家庭收入流动性。研究表明:多维收入流动性指标得出的结论都显示中国农村收入流动性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最低收入群体呈现收入固化态势,中等收入群体进入低收入群体的概率大于进入高收入群体的概率;受教育程度改善、非农就业程度提高、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扩大、家庭赡养比提高和税费负担减轻对家庭收入水平和收入位置的提高影响显著。

  • 标签: 农村家庭 收入流动性 转移矩阵
  • 简介:本文使用来自中国4个省8个县64个村庄900多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的比较强度、比较方向以及比较中的包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约45%的农村被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与别人进行比较。收入低的农村居民的比较强度高,比较强度对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进行比较的农村居民把“本村民小组居民”作为比较参照系的比例最高,选择“邻居”作为比较方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最低。收入高、受教育年限长或女性农村居民的包容性强,包容性强的农村居民幸福感高。

  • 标签: 农村居民 比较强度 比较方向 包容 主观幸福感
  • 简介:农村金融问题是我国经济领域多年来的热点问题,虽然国家采取多次措施,但农村金融服务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新热点。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等独特的特点很好地弥补了传统金融领域的空白,也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视角,通过结合南京地区农村金融供给情况的调研结果,探寻解决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的新方法,提出相关思路。

  • 标签: 农村金融 互联网 金融供给
  • 简介:农村女性劳动力技能提升关系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定居,关系着新型城市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基于143户农村女性劳动力调查数据,论文探讨了女性劳动力知识技能提升意愿,通过构建数量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女性劳动力技能提升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工作技能、政府的引导等是影响女性劳动力技能提升的主要因素,缺少非农工作技能、早婚的女性更倾向于安于现状,不注重个人劳动技能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此外,政府帮扶及培训工作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改变知识技能的意愿。

  • 标签: 新型城市化 农村女性劳动力 知识结构升级意愿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 简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县域数据,利用加权求和法对2009~2011年湖北省80个涉农县(市、区)、13个地级市及全省整体的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区域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以2020年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目标为节点,截至2011年湖北省新农村建设已走完了接近四分之三的进程,进入后期阶段;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的区域差距较大,平原地区的实现程度明显高于山地、丘陵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邻近地区的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地级(直管)市之间实现程度的差距最高已达到30%,而且差距仍在扩大,生产发展和“四化”同步两项一级指标实现程度的地区差异最为悬殊。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指标体系 湖北省
  • 简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大量资金涌入农村,如何有效管理这些惠农资金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选取北京郊区农村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认为现行农村体制不完善、财务观念意识淡薄、人员素质差以及专款专用要求与实际不符是农村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主要原因,可从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公开途径、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实行财务终身追责制和建立双向培训机构等方面破解农村财务管理难题。

  • 标签: 农村 财务管理 北京
  • 简介: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贫困地区的扶贫脱困工作是政府工作重点。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作为国家贫困县,农村人口占主导地位,贫困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面临困境。与众多农村地区一样,威宁县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匮乏、信贷服务难以得到满足等难题。在特定条件下,合理的农村地区金融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介绍威宁县农村金融发展的状况及其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对威宁县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提出解决农业信贷不足、健全基层金融机构的建议。

  • 标签: 农村金融发展 农业经济增长 影响
  • 简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市场竞争对农村信用社稳健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竞争程度的提高对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水平有提升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引入竞争短期内不一定能够提高农村信用社稳健性水平。因此,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域金融市场应当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稳健发展,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引入先进银行业机构的资本持股并引进其先进管理经验来增强其稳健性。

  • 标签: 区域性金融风险 银行业集中度 农村信用社 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