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观察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80例)和对照组(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76例),详细记录分析两组患儿年龄、生活环境、胸腔积液及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等相关因素,并分析该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内8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春、夏季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2.50%、26.25%;观察组年龄≥3岁、生活环境不良、胸腔积液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岁、生活环境不良、胸腔积液为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生活环境不良、胸腔积液等因素均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应依据其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防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 标签: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Logistic回归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对甲状腺部分囊性结节(PCT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135例PCT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59个结节,良性结节109个,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94个,腺瘤15个;恶性结节50个,其中乳头状癌47个,髓样癌2个,未分化癌1个。以病理结果作为因变量,各超声特征作为自变量,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其预测结节良恶性能力。结果共4个特征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是钙化、边界、实性部分的形态和增强均匀度。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部分囊性结节良恶性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6.0%、94.5%、80.5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2(95%可信区间为0.845~0.944)。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PCTN良恶性鉴别诊断。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预测成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新模型相较于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BISAP)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能否提高预测SAP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S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5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AP患者分为非SAP组75例和SAP组50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一般情况、辅助检查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取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预测因子是否与SAP的诊断相关,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别评价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AUC。结果125例AP患者中,胆源性病因占36.00%,是AP的主要病因,其次分别为特发性(31.20%)、高脂血症性(18.40%)、酒精性(14.40%)。非SAP组与SAP组HR、呼吸(R)、BUN、ALP、ALB、TBIL、Ca、乳酸脱氢酶(LDH)、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CRP、有胸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等研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4个因素进入方程,根据OR值大小判定其作用强弱依次为:Ca、R、NEUT、LDH,得到预测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Y=0.667×R(次/min)-4.097×Ca(mmol/L)+0.011×LDH(U/L)+0.105×NEUT(×109/L)。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AUC分别为0.884、0.799、0.735。结论胆源性因素仍是AP的主要病因;Ca、R、NEUT、LDH与SAP的发生独立相关;新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优于BISAP评分、NLR。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BISAP评分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该模型对急诊创伤后患者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152例,根据其发生自发性低体温情况分为低温组(发生低体温,62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低体温,90例)。采用修正版Glasgow评分(GCS)评估患者创伤程度;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创伤类别、现场状态、评估项目等资料,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用Hosmer-Lemeshow对模型拟合度进行验证;采用ROC曲线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同时抽取2020年60例急诊创伤患者对模型做进一步应用效果验证。结果建模时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41.79%,验证时为41.67%。低温组与对照组相比,创伤程度、就诊时体位、入院时衣物潮湿、转运时采取保暖措施、院前输液、修正GCS评分及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创伤程度(X1)、就诊时体位(X2)、转运时采取保暖措施(X4)及修正GCS评分(X6)进入预测模型:Y=23.56-1.04X1+1.26X2-0.72X4-0.57X6。Hosmer-Lemeshow检验P值为0.134,ROC曲线的约登指数0.61作为预测的临界值,测得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敏感度为81.6%,特异性为79.8%。模型实际应用时预测的总准确率为83.33%。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自发性低体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用于低体温风险急诊创伤后患者的临床筛选。

  • 标签: 急诊 创伤 自发性低体温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预测成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新模型相较于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BISAP)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能否提高预测SAP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S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5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AP患者分为非SAP组75例和SAP组50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一般情况、辅助检查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取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预测因子是否与SAP的诊断相关,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别评价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AUC。结果125例AP患者中,胆源性病因占36.00%,是AP的主要病因,其次分别为特发性(31.20%)、高脂血症性(18.40%)、酒精性(14.40%)。非SAP组与SAP组HR、呼吸(R)、BUN、ALP、ALB、TBIL、Ca、乳酸脱氢酶(LDH)、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CRP、有胸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等研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4个因素进入方程,根据OR值大小判定其作用强弱依次为:Ca、R、NEUT、LDH,得到预测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Y=0.667×R(次/min)-4.097×Ca(mmol/L)+0.011×LDH(U/L)+0.105×NEUT(×109/L)。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AUC分别为0.884、0.799、0.735。结论胆源性因素仍是AP的主要病因;Ca、R、NEUT、LDH与SAP的发生独立相关;新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优于BISAP评分、NLR。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BISAP评分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PCNL治疗的2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糖尿病、肾手术史、鹿角形结石、肾积水程度、穿刺位置、手术时间、通道大小、通道数与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发生严重出血患者18例,发生率为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既往肾手术史、鹿角形结石、手术时间≥120 min、多通道手术者是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鹿角形结石、多通道手术者、手术时间≥120 min是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患者合并糖尿病、鹿角形结石、行多通道手术、手术时间≥120 min均能增加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术前调整好患者血糖,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对鹿角形结石及多通道手术的患者采取联合软镜手术,提高手术者经验可能是减少出血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植入类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67例PPP伴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患者年龄21~48(31.85±5.12)岁,孕周28~38(32.37±2.47)周。根据不同类型PPP伴胎盘植入的临床及病理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粘连组(25例)、植入组(29例)和穿透组(13例)。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征象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PPP植入类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肌层中断/肌层内见胎盘信号、子宫局限性隆突/胎盘向外膨出、胎盘内异常血管、胎盘信号不均匀、子宫下部膨大且宫颈内口胎盘不规则以及膀胱子宫间隙低信号带不连续,为不同植入类型的可能相关因素(P值均<0.1)。其中,膀胱子宫间隙低信号带不连续[(X1,比值比(OR)20.25)]、子宫肌层中断/肌层内见胎盘信号(X2, OR 13.87)、子宫局限性隆突/胎盘向外膨出(X3, OR 6.16)]和子宫下部膨大且宫颈内口胎盘不规则(X4, OR 4.55),为不同类型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建立预测胎盘植入类型的回归模型为:logit(P)=C+3.01X1 +2.63X2+1.82X3+1.52X4(预测"植入"和"穿透"的常量C分别为1.08和5.54),该模型预测3种植入类型的准确率为71.64%,将粘连组与其他类型组相区分的准确率为85.07%。结论MRI征象对PPP伴胎盘植入类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临床术前评估胎盘植入类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磁共振成像 回归分析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logistic回归与χ2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决策树模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07-2013年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689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查阅获得母亲及其新生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母亲孕周及分娩方式等基线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通过构建CHAID决策树模型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689例新生儿中,HBV宫内传播率为11.47%(79/689)。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logistic多因素模型1与多因素模型2分析结果均显示,剖宫产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OR=0.25,95%CI:0.14~0.43;OR=0.27,95%CI:0.15~0.46);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以及HBV DNA水平≥2×105 IU/ml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OR=3.89,95%CI:2.32~6.51;OR=3.48,95%CI:2.12~5.71)。CHAID决策树模型共筛选出3个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其中,母亲分娩前HBeAg状态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分娩方式和母亲HBV DNA水平;母亲分娩前HBeAg与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与母亲分娩前HBV DNA水平间存在交互作用,HBeAg阳性且行阴道分娩的母亲所生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由19.08%增至29.37%,行阴道分娩和HBV DNA水平≥2×105 IU/ml的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升至33.33%。结论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HBV DNA水平≥2×105 IU/ml和阴道分娩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与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与母亲HBV DNA高载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logistic回归与CHAID决策树模型可互为补充,能更好地识别HBV高危人群,有利于准确地制定预防策略。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特征构建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的LASSO-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颈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4例颅底凹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前后疼痛数值评价量表(NR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矢状位影像学相关参数,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鲁棒性最好的变量并构建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该预测模型的效能。采用Bootstrap法进行500次重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结果LASSO-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共9个因素纳入预测模型,分别为:年龄、体重、术前NRS评分、术前NDI、术前头颈屈曲角(HNFA)、术后斜坡枢椎角(pCXA)、术后斜坡斜坡角(pCS)、术后延髓脊髓角(pCMA)及术后Boogaard角(pBoA)。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该预测模型的AUC为0.893,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84.6%,阳性似然比为5.162,阴性似然比为0.243。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AUC为0.885,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82.6%,阳性似然比为5.153,阴性似然比为0.237。结论基于年龄、体重、术前NRS评分、术前NDI、术前HNFA、pCXA、pCS、pCMA及pBoA构建的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LASSO-logistic预测模型拟合性较好。

  • 标签: 骨疾病,发育性 颅底 预后 预测 LASSO-logistic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特征构建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的LASSO-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颈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4例颅底凹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前后疼痛数值评价量表(NR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矢状位影像学相关参数,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鲁棒性最好的变量并构建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该预测模型的效能。采用Bootstrap法进行500次重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结果LASSO-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共9个因素纳入预测模型,分别为:年龄、体重、术前NRS评分、术前NDI、术前头颈屈曲角(HNFA)、术后斜坡枢椎角(pCXA)、术后斜坡斜坡角(pCS)、术后延髓脊髓角(pCMA)及术后Boogaard角(pBoA)。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该预测模型的AUC为0.893,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84.6%,阳性似然比为5.162,阴性似然比为0.243。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AUC为0.885,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82.6%,阳性似然比为5.153,阴性似然比为0.237。结论基于年龄、体重、术前NRS评分、术前NDI、术前HNFA、pCXA、pCS、pCMA及pBoA构建的颅底凹陷患者复位术后生命质量LASSO-logistic预测模型拟合性较好。

  • 标签: 骨疾病,发育性 颅底 预后 预测 LASSO-logistic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行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随访术后1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年,失访患者9例,随访成功的113例患者中有21例存在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58%:其中手术部位感染6例(切口浅表感染4例,皮下脓胀1例,补片感染1例),术后疼痛4例,尿潴留3例,血清肿3例,股静脉血管损伤2例,术后复发2例,膀胱损伤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与年龄、粘连程度、内环口大小、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麻醉ASA分级与疝内容物是否完全回纳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粘连程度、内环口大小与疝内容物是否完全回纳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股沟疝进行手术治疗后一年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不低,其中高龄、疝环重度粘连、内环口较大与疝内容物无法完全回纳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需要重点关注这类术后并发症高危患者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并发症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软镜碎石(FURL)治疗肾结石患者清石率情况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216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术后1周进行尿路平片(KUB)复查,根据是否存在结石残留分为残留组与无残留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情况等病历资料,组间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URL治疗肾结石患者清石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216例肾结石患者结石残留40例,结石残留率18.52%,清石率81.48%。两组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合并肾功能不全、肾盏夹角、结石脓苔包裹、术中出血、结石数量、手术时间、结石位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年龄、性别、合并肾积水、合并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尿路感染(OR=2.743,95%CI:1.043~7.316)、结石直径>4 cm(OR=3.654,95%CI:1.211~10.642)、合并肾功能不全(OR=3.032,95%CI:1.132~9.766)、肾盏夹角<30°(OR=3.887,95%CI:1.321~11.598)、结石脓苔包裹(OR=3.221,95%CI:1.187~9.879)是FURL治疗肾结石患者清石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FURL治疗肾结石具有一定的结石残留情况,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4 cm、合并肾功能不全、肾盏夹角<30°、结石脓苔包裹均可增加结石残留风险,影响手术清石率。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数字X射线摄影(DR)设备状态检测初检合格率的影响因素,为明确下一步的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系统,采集2020年全国31个省份上报的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DR设备状态检测初检合格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性质、医疗卫生机构级别和地区是DR设备状态检测初检合格率的独立影响因素(χ2=15.41~21.18,P < 0.05)。民营机构组(OR=1.714,95%CI:1.310~2.243)、三级医院组(OR=1.710,95%CI:1.310~2.232)和二级医院组(OR=1.540,95%CI:1.203~1.971)DR设备初检合格的概率较高,西部地区组(OR=0.670,95%CI:0.526~0.852)DR设备初检合格的概率较低。结论应加强对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的监督力度,建议加强检测设备的抽检和复核,重点关注西部地区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DR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

  • 标签: 数字X射线摄影设备 质量控制 状态检测 logistic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73例为观察组、慢阻肺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81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独立危险因素,总结分析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影像学特点。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基础疾病和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长期使用激素、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有创操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372、16.593、36.671、21.566,均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使用激素、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有创操作为影响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独立危险因素(OR=1.685、95%CI 1.208~2.142,OR=2.546、95%CI 1.682~3.981,OR=2.984、95%CI 1.982~4.653,OR=2.109、95%CI 1.462~3.241,均P<0.05)。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为主。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表现以非特异性浸润影为主,占50.68%(37/73)。结论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受多因素影响,长期使用激素、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有创操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以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以非特异性浸润影为主要影像学表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曲霉菌病,变应性支气管肺 Logistic模型 因素分析,统计学 危险因素 激素类 低蛋白血症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利用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至3月收治的105例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等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死亡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死亡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05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66例(占62.9%),女性39例(占37.1%);年龄(58.2±14.4)岁;住院期间存活63例,死亡42例;死亡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占69.0%(29/42),且年龄≥60岁者占78.6%(33/42)。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年龄更大(岁:59.2±12.5比51.2±11.4),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及并发心肌受损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更多(冠心病:33.3%比11.1%,高血压:28.6%比9.5%,心肌受损:73.8%比11.1%,血小板减少:61.9%比14.3%),机械通气比例更高(92.9%比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及并发症等变量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 〔优势比(OR)=2.852,95%可信区间(95%CI)为0.122~66.694〕、年龄(OR=3.257,95%CI为0.466~18.584)、合并冠心病(OR=7.337,95%CI为0.227~87.021)和高血压(OR=5.517,95%CI为0.258~65.024)、并发心肌受损(OR=7.322,95%CI为0.278~95.020)和血小板减少(OR=3.968,95%CI为0.325~35.549)是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死亡预测模型,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82.3%。结论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结局与性别、年龄、合并症及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用性别、年龄、合并冠心病和高血压、并发心肌受损和血小板减少构建的死亡预测模型对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Logistic回归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和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肝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LFR)受损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肝脏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最终入组173例患者,其中男性135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8.6岁。将患者分为LFR明显受损组(n=11,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即ICG R15≥20%)和对照组(n=162,ICG R15<20%)。比较两组VTQ、FIB-4、血小板计数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FR明显受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诊断LFR明显受损的效能。结果LFR明显受损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VTQ和FIB-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FIB-4(OR=2.112,95%CI:1.342~3.325)和VTQ(OR=4.382,95%CI:1.380~13.918)是LFR明显受损的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FIB-4、VTQ诊断肝脏外科手术患者LFR明显受损的最佳界值分别为0.098(灵敏度72.8%、特异度90.1%、准确度89.0%)、0.990(灵敏度90.9%、特异度79.0%、准确度79.8%)和1.8 m/s(灵敏度81.8%、特异度77.8%、准确度78.0%)。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LFR明显受损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FIB-4和VTQ。结论基于VTQ和FIB-4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肝脏外科手术患者LFR明显受损的效能良好,VTQ可进一步帮助临床医生术前评估LFR。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功能试验 弹性成像技术 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究针对性康复干预对患者攻击行为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接收24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135例,女113例,年龄23~67(38.03±0.41)岁。根据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总加权分划分为攻击组(MOAS≥4分)、非攻击组(MOAS<4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阴性及阳性症状量表的兴奋因子(PANSS-EC)与中文版模棱两可、目的和敌意问卷(AIHQ-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疾病不确定感(MUIS-A)情况。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攻击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康复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接收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57例,女43例,年龄20~69(38.38±2.51)岁]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针对性康复方案。入院两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攻击行为情况以及PANSS-EC、AIHQ-C、SSRS、MUIS-A评分。研究数据应用SPSS 2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给予χ2检验,等级资料给予秩和检验。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入院前1个月有攻击行为史、非自愿住院、首次住院、PANSS-EC评分、AIHQ-C敌意偏向总分、AIHQ-C责备偏向总分、AIHQ-C攻击偏向总分、SSRS客观支持得分、SSRS主观支持得分、MUIS-A不明确性得分、MUIS-A复杂性得分是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患者入院两个月,实施针对性康复方案后,研究组攻击行为发生率(16.00%,8/50)低于对照组(36.00%,18/50),MOAS评分为(2.01±0.32)分,低于对照组的(3.56±0.2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98,t=27.400,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PANSS-EC评分为(9.20±0.32)分、AIHQ-C评分为(13.48±1.11)分、SSRS评分为(33.21±2.47)分、MUIS-A评分为(70.31±3.56)分,均优于对照组[(11.21±0.28)分、(17.46±1.29)分、(30.29±3.03)分、(85.35±3.2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26、16.537、5.282、22.217,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针对性康复方案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攻击行为诱因,降低攻击行为发生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影响因素 针对性康复方案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CT定量联合定性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胸科医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三维CT表现为pGGN的191例患者(196个病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96个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组(n=128)和浸润性腺癌(IAC)组(n=68)。CT评价的定量参数包括结节最长径、结节体积、平均CT值及质量,定性参数包括血管异常征、空气支气管异常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瘤肺界面模糊征。两组间定量参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参数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单因素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IAC组的独立预测因子及预测概率值,通过ROC曲线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值与各单因素参数预测IAC的效能。结果AAH+AIS+MIA和IAC组间结节最长径分别为0.92(0.77,1.14)、1.41(1.12,1.93)cm(Z=-7.366,P<0.001),结节体积分别为0.31(0.20,0.53)、0.88(0.41,2.00)cm3(Z=-6.254,P<0.001),结节平均CT值分别为-571.5(-637.2,-477.0)、-418.1(-532.4,-338.5)HU(Z=-5.882,P<0.001),结节质量分别为0.14(0.09,0.25)、0.42(0.26.1.21)g(Z=-7.438,P<0.001),血管异常征分别为23、49个(χ²=55.906,P<0.001),空气支气管异常征分别为13、30个(χ²=29.908,P<0.001),胸膜牵拉征分别为39、32个(χ²=5.291,P=0.02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结节最长径、结节平均CT值、血管异常征及空气支气管异常征是IAC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优势比(95%CI)分别为10.624(1.275~88.522)、1.004(1.000~1.008)、3.424(1.458~8.043)、2.993(1.114~8.043)。ROC曲线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99,灵敏度为0.912,特异度为0.711, 结果均优于各单因素参数。结论三维CT定量联合定性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pGGN的侵袭程度。

  • 标签: 肺肿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